APP下载

关于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2017-06-01王丹

绿色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

王丹

摘要:指出了植物学既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又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天津农学院该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从采取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校园植物、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上进行了探讨,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4603

1 引言

植物学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及后续课程的学习。该课程是一门历史久远,课程体系完整,教学内容庞大的传统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概念抽象,教学内容多,涉及植物种类多,地域性强,理论知识较难记忆而又极具实践性的特点。在当今各领域知识内容迅速膨胀的形势下,教师和学生都不堪重负,教学手段的更新和优化势在必行[1~3]。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针对天津农学院的植物学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后,思考和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现归纳出来,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2 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新兴学科的发展,高校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中增设了许多新的课程,而学生总的学习年限及总的学时数却基本没变,这就使得像植物学这样的传统学科的教学时数不得不大幅度缩减。目前该校的植物学课程由形态解剖学和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组成,分两个学期讲授。一些专业的植物学课程学时数也大大缩减,如农学专业目前课时减少为植物形态解剖部分48学时,系统分类部分26学时,学校内各专业不同,学时数上有少许的变化。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是每位植物学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验证理论知识,是理论课不能替代的。植物学实验一般不单独设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验课,而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理论课和实验课脱节,失去了实验课最基本的验证性作用。另外受植物学课程总学时数的限制,目前实验课学时也在减少,导致实验内容大量压缩,真正给学生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匆忙观察,大部分时间用在完成实验报告上,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末倒置。植物学实验课教学如何调整,也是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学校和专业特点进行探讨的问题。

野外实习是植物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升华和提高,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中的实践联系起来[4]。通过实习学生对各类植物会有全面的认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的系统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解决问题能力,团结互助精神。但由于实践教学受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且随着物价不断上涨,交通工具等实习费用不断提高,多数高校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扰,所以一些高校不能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目前该校同样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使得野外实践教学得不到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 适应新形势,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受课时数的限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讲解的详略程度,考虑到学生专业特点及学科间的交叉,合理删减课程间重复交叉内容。课堂讲授要精练,只讲授知识的精华部分,对中学课程中已学过的、教材中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不讲或一带而过,通过问题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示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上所讲授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结构,能够系统掌握植物学课程内容。如,在讲授植物的细胞一节时,我们只重点讲述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而植物繁殖方式时,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中学多已学过,我们只强调减数分裂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植物学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动态、植物研究的新热点,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专业广泛联系实际,将植物学知识与常见的作物生长现象、农业措施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如,在讲解“花芽分化及其调控”时,引入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讲“种子和幼苗”时介绍“太空种子”等反映现代植物学科学的主要新成就和新发展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植物学及后续所学相关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外,在植物分类部分的教学中介绍被子植物各科的代表植物时,结合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介绍天津地区特有的及常见的代表性植物,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突出地方特色,节省学时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 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英姿等[5]提出,将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化的观念引入植物学的教学中。这种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的融合起来的一体化的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植物形态解剖学的部分教学中,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中观察植物切片的内容,拍成图片放在多媒体课件中,理论课上对照显微图片讲述植物的解剖结构,更生动直观,还可以缩短学生在实验课中观察切片的时间。同样,在学习果实的结构和类型时,可在实验室里上理论课,课上老师先将单果、聚花果、聚合果以及真果和假果的概念、果实的结构讲解清楚,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观察,从果实的外形观察到内部解剖结构的观察,通过实际观察最后让学生对给出的各种果实进行总结分类。还可以提出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果实进行列表分类总结,课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另外,在分类学的教学中,大量的形态术语对被子植物分类学的学习特别重要,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内容多掌握困难。类似这样的内容老师会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放出一些真实图片,集中把关键的形态特征讲清楚,加深学生对这些形态术语的印象。后面接着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亲自动手解剖观察实际材料,有针对性的巩固加深对这些形态术语的认识。如讲述十字花科时,让学生观察解剖油菜的花序及花,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四体雄蕊等概念。这种方式直观而易于理解,打破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严格界限,学生亲自参与,所以学起来更有兴趣,知识掌握得快且牢,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5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重视实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天津农学院西校区校园植物很丰富,既有栽培植物,又有野生物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几百种。校园内的这些植物能基本反映天津地区的园林、庭院行道、花卉、观赏等绿化植物。而这些身边的植物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是最好的植物学教学资源。学生们渴望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知道他们的变化,为此在植物分类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观察校园植物,鼓励学生拿起手机,拍摄感兴趣的植物形态照片,并利用专业术语讲解植物学形态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介绍“花的形态术语”一节时,各种类型的花序,如蒲公英的头状花序、荠菜的总状花序、覆地菜的单歧聚伞花序等,在校园内到处可见。在实物面前给学生们讲解其特征,激发学生对身边植物产生兴趣,这些校园内的植物也便于学生们每天反复的观察,加强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野外实习是对植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學习,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学校经费保障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讲求实效地安排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6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各大学里植物学教学评价仍主要采取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通过笔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考核的方式无非是一种手段,是检查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针对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植物学的课程考核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把学生平时课堂上的互动表现计入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一些小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调研等解决问题;或要求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植物进行分类调查,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来查找其所在的科属特点,植物特征及功能等,写出总结调查报告。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查报告或论文都纳入考核成绩中,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的总评成绩中,并逐渐尝试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这样,不仅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7 结语

对于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借鉴课程教学改革中好的经验,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相一致[6]。只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笔者在多年的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的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尝试,以期在不断缩减的教学时数内,更好地完善植物学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激发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葛学英,赵连华.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及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5):172~173.

[2]邵世光,于智勇,唐 萍.植物生物学的课程内涵与教学实践[J].生物学杂志,2005,22(4):60~62.

猜你喜欢

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模块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