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17-06-01陆祉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陆祉亦

摘要:礼仪修养是个体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的反映和折射。在当今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时刻,大学生要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必须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礼仪作为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其成因,并构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意图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礼仪实践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4.035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121-03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在当今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时刻,大学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思政课中加强礼仪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大思政的理念改革中,礼仪实践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目前思政课礼仪实践教学现状分析成因,试图构建思政课礼仪实践教学新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礼仪实践教学现状

(一)礼仪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更是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礼仪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大学生迫切想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程设置单调,针对性差,只是简单依附教材理论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说教更重于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内容陈旧,手段单一,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抽象化,导致学生对礼仪实践教学反感。

(二)礼仪实践教学效果差

首先,高职教学重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即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亦应在遵循此规律的前提下,寻找有效切合点展开实践,实现既定教学目的。然而在礼仪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往往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热情大减。其次,思政课实行大班教学模式,由于人数众多,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从时间上和精力上难以做到对于每位学生的指导和关注,不利于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礼仪实践课的开展。

(三)思政课教师礼仪素质修养参差不齐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素质修养的重要任务,所以要求其不光能掌握好专业知识,拥有渊博的学识,同时要掌握好专业技能。但从实现的情况来看,一些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对于礼仪实践教学并不重视,自身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要领,简单地通过让学生自己看视频,网上找相关知识来敷衍了事,一些学校甚至出现辅导员代课现象,更谈不上内化行为,外化教育。

(四)礼仪实践教学普及面窄

作为思政课教学内容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更多的方式来自于课堂上观看影片,辩论赛,演讲,制作PPT等,课外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会调研等。很少有学校把礼仪实践教学与德育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是把礼仪单独作为某些院系开设的专业课程来开展,导致教育主体减少,德育内容无法全面渗透。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礼仪实践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一)对礼仪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一些学校把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开来,只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认为礼仪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来没有大的用处,礼仪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加上人力、物力、财力同一时间很难到达,实际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思政课教师不愿去实施,学生故也不能体会其重要性。如果不从观念上真正改变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传统看法,我们很难想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在教学理念、主观认识、物质保障和机制建设等层面取得进展。

(二)实践教学观念滞后

教育理念是教育方法实施的依据,对教育方式起到反思、规范和指导作用,教育方式则是教育理念得以实现的途径,直接反映出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在一些学校和思政课教师中则存在更偏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观念,对于礼仪实践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而缺乏对培养学生礼仪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思考,造成外在社会实践和内在修养磨练严重脱节,以致使实践教育的效果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三)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2005年2月,中宣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明确指出:“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中能查找到有关实践教育和文明建设以及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的要求,但没有一个明确高校礼仪实践教育的目标。仅仅依靠个别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主观判断来对礼仪实践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是不能确保礼仪实践教育在方向性、有效性和持久性上有更好的实施的。

三、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礼仪实践教学模式

(一)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礼仪实践教学内容

1.明确教学目的。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而礼仪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他们去传承和发扬。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更需要大学生宣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明确礼仪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能简单认为礼仪实践教学只是做表面工作,对于学生就业没有实际意义,功利意识强,应该把礼仪实践教学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在礼仪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

2.更新教学内容。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没有及时地更新,依然呈现出陈旧、单一、不规范、没有系统化的特点。所以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脉搏,走在时代前沿,把礼仪实践教学同时代接轨,体现时代气息,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和实践。

3.创新教学形式。在礼仪实践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景式教学,通过融入某个情景来设计礼仪作品的完成。在礼仪实践课外教学中,通过礼仪知识竞赛,形象礼仪大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通过自身经历写成书面体会。

(二)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礼仪实践教学平台

1.課内实践教学平台。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礼仪教学学习,通过课程的教授,教学视频的示范,学生的现场演练,教师的动作指导,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按班级分组教学,在小组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指导,把教学课堂回归学生,让学生对礼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来达到课程培训的效果。

2.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在笔者所在的思政部和团委的努力下,成立了社团行知礼仪协会,意在构成校内思政课实践基地之一。在这里,不仅为学生提供礼仪方面专业的学习资料和专门的训练场地,而且社团里受过专业培训的学生将在课后给予同学更好地指导和帮助,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要领。此外,每一年学校通过小组、班级、系部层层选拔,最后形成数支具有实力的队伍参加全校性的比赛,在选拨中形成竞争意识,有助于渗透教学意指。

3.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走出学校,扩大礼仪教学实践范围。形成校与校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不定期的相互观摩学习,校与校之间进行礼仪方面的知识竞赛,礼仪形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完善自我的礼仪培训机制,更重要的是把礼仪培训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广东省推广开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

(三)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礼仪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建立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体系。礼仪实践教学的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大部分。在理论考核中主要是对礼仪基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重在普及礼仪常识,考核指标占40%。实践考核中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比赛,强调个人礼仪实际操作的掌握和团队建立的协作能力,来给予评分,考核指标占40%,另外平时课外仪表仪态考核占20%。

2.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评价机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由谁来评价的问题,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都需要通过评价主体来实施。所以在礼仪实践考核中,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3.建立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体系。课程完成的考核只能作为一个静态的量化指标,而礼仪教学更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延续性,所以要对学生平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过程评价,形成动态的量化指标,改变以往的终极考核定成绩的局面,有效地避免一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带着应付了事的思想,蒙混过关,不能真正地把它作为平时行动的指导。此外,建立评价监督机制。通过思政部、教务处、团委、相关社团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并通过教师、辅导员、学生建立监督群体,形成相互监督、集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定期抽查,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监管。

(四)优化学校环境

1.提高思政教师的礼仪素养。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从理论研究中走出来,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礼仪素养。一方面,多学习阅读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报刊,多关注有关方面的动态实事,以敏锐的触角加以分析并和学生分享。另一方面多到有关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提升实践的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到言传身教。

2.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在全校通过社团、广播、网络等媒介宣传思政礼仪实践的重要性,引起师生的关注。第二,多开展礼仪相关的讲座、培训、竞赛,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礼仪知识。第三,制定相关的规定约束礼仪行为,形成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第四,把礼仪打造成为校园品牌,形成文化艺术节,把礼仪更好地传承和推广。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