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孤独症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培养其交往能力的作用

2017-05-31黄红惠蔡春燕韦佩文

中外医疗 2016年36期
关键词:孤独症交往能力儿童

黄红惠+蔡春燕+韦佩文

[摘要] 目的 分析对孤独症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培养其交往能力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中心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检测后按轻、中、重度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训练模式,对实验组患儿在一般训练模式基础上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交往能力改善效果。 结果 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人际关系指标评估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实验组人际关系指标测试分数明显低于對照组,分别为(1.87±0.47)分与(2.14±0.43)分(P<0.05),表明实验组孤独症儿童人际关系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表)交往指标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分数降低较对照组相比,分别为(13.94±6.54)分与(16.33±9.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训练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儿家属的训练满意度为77.5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孤独症儿童而言,采取多感官刺激训练系统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儿童的日常交往能力,使得患儿能够尽快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干预满意度较高,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 多感官训练系统;交往能力;孤独症;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49.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02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utistic children take multi-sensory training system develop their communicative ability. Methods Random choice in May 2014 to December 2016 to our hospital 8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may the object of study, to all of the patients, the plan of computer random grouping routine group with a total of 41 cases, general nursing mod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a total of 41 cases, take the multi-sensory training system,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Children with autism behavior scale (CARS) relationships index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relationship index test score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1.87±0.47)points and (2.14±0.43)points(P<0.05), indicating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relationships improve obvious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Children with 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 interaction index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to sco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13.94±6.54)points and (16.33±9.39)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Group of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training satisfaction was 95.00%, control group was 77.50%, the training of the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satisfaction compared dat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P<0.05). Conclus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take the multi-sensory training system application effect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children, make children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the normal state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higher, is worth popularizing practice.

[Key words] Multi-sensory training system; Communication ability; Autism; Childrenendprint

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1],是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是儿童期较为严重的一类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2],自闭症患儿伴有严重孤独感、语言发育障碍、缺少情感反应等,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主要包括器质性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许多自闭症儿童常回避或不愿与别人交往,有部分患儿有与人交往的意愿但不懂得交往方式,日常语言较少,甚至无语言交流,对他人的大声呼喊无应答等,人际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也是影响孤独症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另外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而言,当子女被诊断为孤独症无疑是一种精神创伤[3]。有关研究显示[4],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由于其社交障碍往往伴随终身,严重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及时对该类疾病患儿进行临床治疗与训练的意义重大,该文旨在分析对自闭症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中心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中心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经CARS检测后按轻、中、重度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男孩37例,女孩3例,轻度孤独症儿童12例,中度24例,重度4例,平均年龄(3.62±0.13)岁;对照组男孩38例,女孩2例,轻度13例,中度23例,重度4例,平均年龄(3.43±0.2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与病情程度上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训练模式,主要运用结构化教学法、应用行为分析法(ABA)进行训练,集体课教育训练2节/d,集体运动课1节/d,一对一个别化教育训练1节/d,每节课均为30 min,共4节/d课,由老师进行训练。严密关注患儿病情,给予全面的病情指导,指导患儿进行简单的语言引导训练等。对实验组患儿仍由与对照组相同老师进行与对照组一样的课程训练,在一般训练模式基础上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模式,多感官综合训练是利用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活动输送信息,使得患儿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结合,帮助患儿改善行为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多加3次/周多感官刺激治疗,30 min/次。多感官刺激治疗形式包括:所有实验组的孩子均给多感官治疗,治疗采取集中制与个别化训练相结合方式,实验组分成4组,每组12~13人,每次治疗包括10 min的音乐治疗,10 min视觉治疗,5 min的前庭觉刺激训练,5 min味觉体味治疗,其中触觉过敏的12例孩子给以3次/周全身抚触训练,触觉迟钝的9例孩子给以3次/周增敏治疗,由医生指导家长进行脱敏或增敏治疗。

1.3 评价指标

利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5-7]的人际关系指标、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的交往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另外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患儿交往能力改善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项。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ARS评估人际关系指标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人际关系指标实验组测试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对孤独症儿童人际关系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儿的交往能力提高,对照组比实验组变化更大,见表1。

2.2 ABC量表交往指标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ABC评分交往指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分数降低,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儿的交往能力提高,实验组比对照组变化更大,见表2。

2.3 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患儿家属的训练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儿家属的训练满意度为77.5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儿童孤独症,是由婴幼儿时期起病的一类发育障碍,临床上可将孤独症谱系障碍类型分为孤独性障碍、高功能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8]。且近些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9]。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而言,通常感情较为淡漠,一般情况下不会与陌生人交往,且与家长在一起时,多数不会表现出主动性的交往行为。孤独症儿童无法正常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具有较为严重的语言发育障碍、孤独感等,因此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达到生活自理的状态,导致患儿无法独立生活,目前临床上对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且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孤独症还不能完全根治[10]。由于儿童孤独症在婴幼儿时期起病,并导致出现身心发育障碍,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对患儿、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1]。因此,对该类患儿及时进行临床干预的意义显著。另外,当得知患儿患病后,患儿家属将存在某些心理方面的障碍,导致康复护理效果受到影响[12-13]。近些年来经过临床许多实践表明,早期培训是孤独症患儿进行康复的较好措施,可以帮助患儿开发脑的潜力。但是早期干预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手段,患儿的症状依然不能明显改善,目前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医学界,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改善儿童孤独症症状的治疗方法或手段。该研究结果显示,对实验组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治疗后,CARS评分人际关系指标实验组测试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患儿的交往能力提高,表明实验组对孤独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BC量表交往指标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改善较对照组变化大,提示对孤独症患儿给予多感官系统刺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有关学者[14]对孤独症患儿采取综合干预训练后得出,5岁以前的患儿干预后的ABC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的交往能力评分分别为(16.857±6.689)分与(11.714±6.069)分,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而根据笔者经验,发现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改善也较其它的干预手段有效,考虑原因如下:①通过视觉系统的人机互动游戏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有学者认为,不能对社会刺激进行注意定向,是孤独症早期最基本的社会缺陷之一,可能造成了孤独症个体后来的社会交往和沟通交流障碍[15],因此通过通过视觉刺激改善注意定向并最终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重点方向,在进行训练时将视觉训练设计成游戏形式,利用室内移动的幻彩灯光引导儿童,使其视线随着影像进行移动、追踪等;观察彩轮的转动方向时,同时用手沿着光轮划出转动的方向,且要求儿童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时刻关注彩轮的变化情况,通过这样的视觉刺激训练,孤独症儿童注意定向提高,对别人目光的回避现象减少,另外在训练中采取你问我答的模式进行交流沟通,在视觉训练同时提升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②通过音乐治疗促进听觉训练,让患儿学会倾听,引导患儿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没有学会如何倾听,就不会理解别人话里的意思,思考如何回答对方的问题。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多数无倾听的意愿,其中多感官综合训练系统中包括一套多媒体软件,可将儿童置身于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人机互动游戏,可使得自身多感官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在游戏的过程中,音乐吸引儿童高度集中注意力,并耐心倾听指令,学会倾听。例如:采取接水果的游戏,让儿童拿着魔术球,并看到屏幕上的影像,了解自己操作的过程,并在电脑上播放人机采集的游戏接水果,依照游戏的要求将水果接住,并依照颜色的不同分别放置在各自的篮筐内。完成可以有音乐变化作为奖励,要求患儿应认真倾听电脑上的指令,并复述一遍给护理人员听,明确好要求后再进行操作,操作正确后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另外,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患儿的自身注意力,教会儿童认真倾听的重要性。指导患儿耐心认真的倾听游戏指令,对于表现不是很好的儿童,经过训练人员耐心的指导与反复的人机训练后,可由不倾听慢慢转变为学会倾听,由人机互动慢慢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慢慢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对于配合能力非常差或智力差的孩子,一般都先从单纯倾听音乐开始,选择合适孩子的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配合能力。③前庭觉适应:孤独症儿童常伴有前庭觉不佳症状如空间判断错误、经常撞壁、看书跳字跳行、好动,对摇摆、旋转变速的活动乐此不疲等,通过给予不同体位空间感觉信息的输入的前庭觉刺激训练,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前庭觉功能,使孩子好动等异常行为减轻甚至完全改善,异常行为的改善能够让孤独症孩子安靜下来更好的发挥视觉、听觉、言语功能,最终提高社会交往能力。④触觉调节功能提高:对于存在触觉反应异常的孩子,根据其过敏、过弱或寻求刺激等表现,给予不同感觉刺激治疗,触觉过敏者给予适应性训练,通过由轻到重刺激进行身体抚触治疗,每次刺激的时间要坚持达到10 min以上,而过弱和寻求刺激者则定时规律给予强度大的刺激,每次的刺激时间<3 min,但频率较密。通过这种针对性触觉刺激治疗,存在触觉障碍的部分孤独症孩子双手操作功能能力提高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也不再抗拒到人多的地方及与人交往。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虽然采取其他的途径同样也能对疾病进行改善,但是该临床研究表示,采取多感官综合训练系统可使得孤独症患儿的异常感知觉及时获得改善,并在日常游戏的过程中帮助患儿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及时改善注意力集中性与指向性,进一步帮助患儿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最终社交能力提高。endprint

综上情况可知,对孤独症儿童而言,采取多感官刺激治疗系统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儿童的日常交往能力,使得患儿能够尽快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训练满意度较高,值得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复莉,谢晓凤,张玲,等.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10):1194-1198.

[2] 李丽雅,姜男,赵岳,等.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17-321.

[3] 金宇,苏林雁,静进.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情感信息加工特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8(22):566-569.

[4] 吉彬彬,蒋芬,易容芳,等.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5):88-90.

[5] 肖秀云,杨峰,崔丽霞,等.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645-2646.

[6] 卿小娟,成新宁,江淑娟,等.儿童孤独症家庭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5):15.

[7] 欧建君.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的调查[D].长沙:中南大学,2011.

[8] 安力彬,李文涛,毕云霄,等.孤独症儿童家长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66-1768.

[9] 易容芳.孤独症儿童主要照顾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10] 盧云,王艳娟,吴晓庆,等.结构化教育治疗51例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46-948.

[11] 肖曙光,陈艳平,赵素芬,等.儿童孤独症51例家庭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6-67.

[12] 陈冰梅,李雪荣,周志明,等.视听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注意力与情绪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4):314-316,326.

[13] 吴宜智,谢福平,邢协琴.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意义探究[J].中外医疗,2016,35(7):84-85.

[14] 阿尔祖古丽·牙合甫,阿斯木古丽·克力木,热依拉·阿不拉,等.综合干预训练对不同年龄段孤独症患儿的效果及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4):732-734.

[15] Dawson G, Meltzoff A N,Osterling J,et al.Children with autism fail to orient to naturally occurring social stimuli[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s,1998,28(6):479-485.

(收稿日期:2016-09-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孤独症交往能力儿童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