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2017-05-31李江波匙芳廷王烈林席发元易发成
李江波 匙芳廷 王烈林 席发元 易发成
摘要: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以西南科技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通过对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专业特色定位、核类人才培养和整合优质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初步探讨,以期为同类院校实验中心的建设提供交流和借鉴参考。
关键词:核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3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19-03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实验教学、学科建设及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基地,有着课堂教学不可代替的作用。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建设高校新办专业实验室,提升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新建的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例,结合中心的建设与实践,以期为同类院校实验中心的建设提供交流和借鉴参考。
西南科技大学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并组建国防科技学院。目前学院有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和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3个本科核类专业,其中“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是国防重点特色紧缺专业,“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科学与技术”是学校“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为了更好地培养核类专门人才,学院于2006年建设规划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同时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对中心建设与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政策与经费方面得到了大力扶持。
中心先后使用2007年的省部共建、2009年灾后重建和2010年国防紧缺专业等建设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服务学校涉核专业,有力地保障了新办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建设。中心紧扣建设规划,集中有限财力,重点投入,同时在建设中注重与学校核废物和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相结合,减少重复建设,在优先强化本科教学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扩展建设层次及内容,注重与研究生教学科研的衔接,以学校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國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为契机,推动加快中心的建设与发展,重点突出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一、坚持规划先行。凸显核废特色
作为新办核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面临我国加速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发展机遇,同时也遇到新建实验室的诸多困难,中心只有在规划建设上打破常规,超常发展,实现跨越,才能紧跟国内外核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新形势。在新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建设质量,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充分调研,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硬件资源水平,并发挥地缘优势,创办特色实验教学项目。
中心建设发展初期在充分走访调研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核八二一厂等单位后,围绕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学科发展战略,面向国防战略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充分利用好学校地处国家西部,周边众多国家核工业、核研究单位的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独特区域优势。根据中心的建设方向、内容、目标,邀请校内外专家共同制定中心在核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建设发展规划,在新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中心建设按照总体发展规划,主要为核类专业开设原理性、基础性和应用型的实验,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结合学校多年来在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取得成绩,以突显中心在核废领域特色与优势分别建设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方向实验室、专业特色实验室以及放射源贮存库等共同组成,如图1。
针对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客观实际,根据核类专业的特殊性和西南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中心以“中心服务教学、教学指导建设”为指导思想,以“核废”为特色,以核专业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利用新建的核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平台为本科教学一线和实践教学服务,同时注重与课程体系相适应,优先建设专业基础实验室、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两个覆盖面大的实验室,在夯实专业基础之上逐步完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在专业特色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以核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基本涵盖高中低放射性水平废物,打造以固液气“核废物”处理与处置为链条的实验室特色发展之路,逐步提升专业特色实验室的水平与能力。目前实验中心开设的所有实验课都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题目占总实验题目的比例大于70%,其中课程“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中心重视规划发展的前瞻性,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核类专业间的交叉性、延伸性和可持续全面发展,以发展促进发展,学校新增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本科专业获得批准开办,于2011年开始招生,并成功申报四川省“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机电技术方向)”自考点,于2011年春季招生。此外还为学院新设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废物与环境安全2个硕士点提供技术支撑。
二、创新建设发展。健全培养体系
中心建设和发展始终将人才的成长与培养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中心建设之初,不仅针对学生培养大力优化建设力度,而且还根据新人职青年教师的特点,通过探索教师知识更新的途径和方法,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抓好教学工作的育人功能,做到教学相长,使中心建设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结合中心建设的任务,为了加快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及培养,中心硬性规定新进青年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到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来,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研究的发展需求,将实验室建设目标以若干子项目的形式划分,分解分配到人,确保每一位青年教师全程负责与其专业发展相关某一项或多项设备的招标、采购、验收和管理等工作,同时以中心建设为契机,出台政策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级各类与实验室建设相关的教学科研项目。目前部分青年教师已成长为中心实验室建设关键岗位的骨干教师,每位教师均安排一门相关的实验课程,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中心成功实践了以教学科研骨干担当中心实验室资源建设关键岗位、以实验课程群为单位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以集成综合为理念建设实验平台的资源建设思路,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
西南科技大学在建设核新办专业过程中,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针对建设时间短,建设任务重、涉及设备种类多等特点,中心结合核类专业学生特点,在学生能力培养上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实验室就是课堂”的培养新模式,创新了本科人才的培育机制。中心按照购买设备种类的不同,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知识特点,以特定设备、实验组群、重大型设备验收为契机,组织核专业本科生按照全程分批参与设备调试和验收阶段等工作,由厂家一線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和中心专业教师共同协作,采取观摩讲解为主,小实验辅助的模式,邀请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教学,讲解设备原理、功能及用途,学生现场提问,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专业教学起支撑作用,实现了联系理论和实践、贯通课内与课外、体现综合创新要求的培养效能。
国防科技学院2010年首届106人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毕业生质量良好,7人获省校优秀毕业生称号,其中23人保送或考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70余人签约中广核集团、中核集团821厂等国内核工业骨干企业。中心被学校评为实验室管理先进集体、实验教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发挥区域特色。提升中心水平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我国核工业大省四川,紧紧围绕西部地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整合学校国防科技学科专业、实验室及其它国防科技资源,同时加强与学校周边中核集团821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及四川核工业地质局等涉核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在学校“资源共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共同发展”开放式办学和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资源合作办学,发挥学校区域特色,共建共享实验实习基地,着力提升中心整体建设发展水平,以培养具有较强吃苦精神、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级核类人才为目标。
目前中心充分利用校外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与中核集团821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应急检测中心、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四川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签署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此外,中心以人才提升为目标,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核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围绕实际教学科研工作的难题,按照带目标任务方式走出去,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四、结束语
中心将根据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学校发展及定位的要求,将进一步探索在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特色体制下,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加强教学与学科平台的建设。
中心将重点加强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核集团和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的战略合作,大胆探索,利用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共建中心实验室,建立核专业特色实验教学平台及教学体系,为学校新办核类专业的建设提供平台支撑,缩短专业成熟期,以推动实验室整体水平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