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
2017-05-31高嵘
高嵘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教育课程,从起始年级展开课堂教学,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训练等展开全面优化处理,以确定教学总体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形成重要教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为课堂教学高效运行提供动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7601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契合性。一年级是起始年级,其教学设计需要观照学生学习基础实际。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因为年龄尚小,生活经验积累比较薄弱,教师要充分展开教学调研,对课堂教学设计展开多重优化处理,确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训练等都能够观照学生生活认知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一年级学生思想都比较稚嫩,其生活认知也比较单薄,特别是存在一定地域差异,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筛选优化。首先,教师要利用学生生活认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形成学习认知;其次是以生活案例展开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展开自觉探析活动,形成一定学习成长力;再就是设计生活化问题,引发学生展开多元思考,通过集体讨论、小组辩论等形式,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共识。
如学习《我爱爸爸妈妈》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第一幅是一个孩子在超市里哭闹,妈妈就是不给他买汽车玩具;第二幅是一个小女孩要去玩水,爸爸不给,小女孩发脾气。教师组织学生先对图片展开解读,并给出具体思考问题:这两个孩子的妈妈爸爸是不是不爱孩子呢?学生开始了热议,很快就给出了共性认知:第一幅图画中的妈妈不给孩子买玩具,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很可能是这个玩具不适合她的孩子玩,也可能是家里有太多类似的玩具,没有必要再买。这不能说妈妈就不爱自己的孩子。第二个图片,小女孩要玩水,爸爸不允许。这更是爸爸爱护孩子的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父母的做法给出了理解和正面解读,说明教师引导是适当的。当学生达成学习认知之后,相信在平时生活中,就不会像案例里的孩子一样无理取闹了。这才能达到我们追求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材和教辅资料有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虽然其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但不同群体学生对学习诉求不同,其生活认知基础更是千差万别。教师要从学生生活认知个性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细化设计,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个性需求。
学习《可爱的校园》时,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展开实地观察,讨论我们校园的特点,特别是对校园文明、校园秩序展开具体讨论,让学生认识校园设施,以及校规校训等内容,掌握基本的校园制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结。在具体教学执行时,教师引导学生到校园中展开多重观察活动,并组织学生对观察信息展开集体分析推演,以形成直观性学习成效。教师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新发现,对校园文明展开深度探究。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大增,并获得极为丰富的学习认知。
从学生认知表达情况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比较适当的,其引导着学生深入校园实地展开观察活动,深度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基础,特别是引导学生展开校园文明秩序观察讨论,引发学生极大参与热情,为课堂教学提供满满正能量。
三、教学训练生活化
为丰富学生训练视角,教师要注意精选训练内容,对训练题型展开创新设计,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热情。要特别关联学生的生活认知,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征,体现生活认知的地域性,以符合學生年龄心理需要。在题型设计时,不妨多引入判断题、选择题,以照顾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实际。
《老师,您好》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认知极为贴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对老师发出由衷的赞美。有学生利用拍照形式展示教师工作情境,并通过对照片展开细致解读,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也有学生搜集一些精美名言,为老师制作电子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敬仰之情。还有学生想通过歌声,唱出自己的心声。课堂展开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气氛被成功点燃。师生互动频繁和谐,学生思想品质获得洗礼。
教师让学生以自己最为擅长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这是最为人性化的教学设计。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认知特点,对相同学习内容,自然也会生发不同的感悟。特别是表达方式的选择,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具体操作的主动性大大提升,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课堂教学呈现健康向上的良好气氛,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良好环境。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