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7-05-31邹英陈志婷邹海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数学活动融合

邹英 陈志婷 邹海萍

[摘 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術手段,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数学活动;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67-0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你们一定都见过吧?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图1,并显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生: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边的部分都能重合。

师:数学上把它们叫作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评析】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美观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图形迅速引出新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 探究活动

1.利用投影演示剪纸

师:这里有一张卡纸,我先将卡纸对折。猜猜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快速地剪,然后展开)哈哈,是一棵小树。请观察这棵小树,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一条线。

师:这是一条折痕,它左右两边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是相同的。

师:现在我沿着折痕对折,两边的图形怎么样啦?

生:完全重合。(师板书:完全重合)

师: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评析】教师利用投影直播剪纸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利用格子图找对称点

师:为了便于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老师把小树请到格子图里。(如图2)

师:仔细观看动画,看一看、数一数,你有什么发现?(动态演示)

生1:点A和点A′的连线与对称轴相交且垂直于对称轴。

生2:有个画面中点A和点A′重合。

师(课件再次演示点A和点A′重合):将小树沿着对称轴对折,点A就会和点A′重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两个点称为对称点。

生3:点A到点A′的距离是6小格。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小格?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小格?

生3:点A、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师:再来看一看点B,它的对称点在哪里?(请学生上来标出点B的对称点)

师:他找对了吗?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1小格,这说明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师:下面大家也来动手找对称点吧,看看一分钟内谁找得又多又准。

师:对称点是不是很多,找也找不完?确实是这样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组对称点。(教师指着对称轴上的点E)难度加大啦!点E的对称点在哪里?先讨论,再举手说一说。

生4:在旁边。

师(点左右两边问):在这里?请看点E的动态演示。

生5:在原来的位置上。

师:是的,对称轴上的点的对称点在原位。

【评析】教师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准确地找对称点,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3.利用格子图补全轴对称图形

师: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其中一半(如图3),请你猜一猜,补全之后它是什么图形?

生1:五角星。

师:太棒了!要快速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办法?谁来说一说?

生2:用尺子画。

生3:数出相同的距离。

生4:把对称点标出来再连线。

(以上回答,教师没有立刻点评,而是先播放一段微课视频)

师:我把李××同学补全这个图形的过程拍了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学生观看视频)

师: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了什么?

生5:找对称点。

师:对称图形有无数组对称点,所有的都要找吗?

生6:找角上的点就可以了。

师:角上的点,我们称为关键点。你还看懂了什么?

生7:找对称点要数相同的距离。

生8:要依次连线。

师:哪位同学能把补全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完整地说一遍?

生9:确定对称轴后,第一步,找线段端点作为关键点;第二步,数出相同的距离;第三步,定对称点;第四步,依次连接对称点。

【评析】教师利用微课,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画图步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实践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畅所欲言,分享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我们今天学得很棒,为自己鼓掌吧!加好油了,你们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四、实践操作,提升能力

1.任务一:猜一猜,谁是我的另一半(如图4)。请4位学生到屏幕前拖动脸谱,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连线。

师:这4位同学操作对了吗?如果老师这样拖动,可以吗?

生1:不行。

师:它们的形状也是对称的,为什么不行?

生2:脸谱的颜色也要一致。

师:真棒!脸谱左右两边的颜色、形状、图案都要保持一致。

【评析】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了能随意拖动的脸谱,让学生拼接。利用脸谱不仅要求图案、形状对称,还要求颜色也对称的特点,深化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

2.任务二:判断,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对了吗?(如图5)

师:①号图形哪里画错了?请你指给同学们看。

生1:右下角的对称点找错了,应该是距离对称轴4小格的位置。

师:你为什么判断②号图形画错了?

生2:对称轴如果是竖的就对了,现在是横的。

师(小结):对称轴不仅有横的、竖的,还有斜的,画图的时候首先要看清楚对称轴的位置。

【评析】教师设计的任务二中,3个图形的判断难度越来越大,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很多举世闻名的建筑都运用了轴对称的知识,一起来欣赏吧。

【评析】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使学生对数学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剪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艺术,现在就用我们的巧手折一折、剪一剪,看谁剪得又快又美。一边剪,一边思考:剪纸中蕴含了什么数学规律呢?(出示下表)。

师:谁剪好了?把你创作的轴对称图形举起来。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评析】学生在剪纸活动中剪出了精美的图案,既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又运用了轴对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总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做到了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分别利用了校园网络传输功能、微信的拍照与上传、教室一体机的各种功能、投影仪、精美课件、微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学。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完备的动画、声像资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静结合,使学生思考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特别是微课的引入,直观、具体、有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数学活动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有效活动:概念孕育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