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策略

2017-05-31凌锋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设计策略高中地理

凌锋

摘要:科学探究活动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地理学科演示实验、模型制作、推理论证和创新实践等方面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客观事实、促进概念理解、提升批判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在深刻的思考和亲身的体验中,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B-0060-03

课程专家张华教授指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只要好奇心不被泯灭,人就会主动、自发地去探究。”课堂探究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探究的载体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设计水平是课堂探究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一、发现客观事实,开展“演示实验”的探究活动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果使用得当,就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教师可以把需要研究的地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一】 “地球运动——昼夜长短变化”之演示实验探究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观察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和变化状况(极昼极夜范围变化),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原理和分析成因的综合思考能力。

活动材料:一张白色圆形硬纸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标出二分二至位置;一张黑色圆形硬纸剪成半圆形,代表黑夜覆盖在底盘上;箭头代表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始终保持垂直关系)。

活动步骤:教师牵动底盘,演示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晨昏圈的移动。晨昏圈切割纬线,造成昼弧和夜弧长短发生变化。学生观察四个节气段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和变化状况,参照教材内容,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如下表)。

二、促进概念理解,重视“模型制作”的探究活动

在地理教学中,解决疑难概念的方式多样,实物模型是解决疑难概念的有效载体。模型制作的过程是学生亲自体验学习、凸显探究能力、改变学习方式的过程,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难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获得更清晰直观的理解。

【案例二】 “地球与地图——等高线”之模型制作探究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的全过程,促进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材料:硬纸板、细线、小刀、铅笔、剪刀和白纸。

活动步骤:首先展示学生暑期旅游拍摄的著名山脉的景观照片,从照片上感性地找出山谷、山脊、山岭、盆地、鞍部、陡崖等地貌类型。然后从理性的实验角度出发,分组合作,动手制作立体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制作方法一是用铅笔在硬纸板上画出等高线;二是将画好的等高线剪成几个大小环环相套的纸环;三是把剪下来的纸环用细线从大到小穿起来,注意每层之间留大小相等的距离;四是在每个纸环上相同的位置标出高度值,每层之间的高度差为10米;五是让立体模型自由落体在水平面的白纸上,绘制该立体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最后掌握山谷、山脊、山顶、鞍部和陡崖等所处的位置,并总结出判读的基本方法(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为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为山脊,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部高四周低的地方为山岭,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部低四周高的地方为盆地,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的地方为鞍部,等高线相交的地方为陡崖)。

三、提升批判思维,关注“推理论证”的探究活动

批判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不同常规的角度、新颖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项,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简单地说,批判思维是一种比较、分析、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批判思维对学习资料进行合理的质疑、推理和论证,可以使探究思维有“理”又有“据”。

【案例三】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之推理论证探究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根据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冲突情境及所学的已有知识,用自己的办法解释疑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活动材料:中国地形图、天山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谱图(如下图)。

活动步骤:展示中国地形图,找到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展示天山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谱图,发现问题:为什么天山雪线分布高度3500—4500米,而珠穆朗玛峰雪线分布高度5500—6000米?为什么天山北坡雪线分布高度比南坡低,而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分布高度比南坡高?推理论证思路: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雪线分布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天山雪线分布高度比珠穆朗玛峰低;阳坡热量充足,雪线分布高度低;迎风坡降雪丰富,雪线分布高度低;当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时,看哪个因素影响更大。尝试解决问题:天山北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阴坡,所以北坡雪线分布高度比南坡低;珠穆朗玛峰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迎风坡影响更大,所以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分布高度比北坡低。有效归纳方法: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三要素是山体所在纬度、阳坡和阴坡(影响融雪量,即阳坡温度高、融雪多、雪线高,阴坡温度低、融雪少、雪线低)、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降雪量,即迎风坡降雪量大、积累多、雪线低,背风坡降雪量小、积累少、雪线高)。

四、解决生活问题,突出“创新实践”的探究活动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一门生活科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创新实践活动就是利用地理学科书本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等特点。它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选择和整理,真正成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主体。

【案例四】“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创新实践探究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以“太仓城市的发展”为总课题,通过走访询问、实地调查、网络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活动材料:设置三个子课题并进行探究。一是太仓科教新城建设的利与弊,二是太仓城区空间结构的利与弊,三是太仓新老客站建设的利与弊。

活动步骤:课前规划活动方案;课上公布活动方案,学生自由组合构建学习小组,每组自由选择探究子课题,并且自主设计和完善探究方案;三周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交流成果。比如通过子课题三的探究,学生形成了这样的思考和建议:随着太仓城市规模的扩大,老客站由市区边缘变成了靠近市中心,且紧邻204国道,加剧了城区的交通拥挤堵塞,加剧了城区的环境污染。新客站位于太仓北大门,按照国家一级客运站的标准建设,拉动太仓城区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将和朝阳路汽车站一起联合实现与上海市的无缝对接。

总而言之,科学探究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贯穿于科学教育的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恰當的、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和亲身的体验,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设计策略高中地理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