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冠名工作室:一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
2017-05-31王建明
王建明
摘要: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企业冠名工作室这种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从企业、学校和学生家长三方面剖析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室;企业冠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57-03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合作行为,是职业学校培养适合当地企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受到各方的持续关注。
早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就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形成了适应本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成功模式。主要有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加拿大“CBE”、日本“产学官”、美国的“合作教育”等模式。我国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术界才开始对校企合作进行研究,在新一轮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术界对校企合作在理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许多职业学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典型模式有: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等。从实践来看,这些模式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问题,正如《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所指出的: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其根本问题还是校企合作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主要涉及企业、学校、学生三个方面,当前这些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没有完全平衡好三者的利益,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作期限不长,重眼前,轻长远
有的学校受缚于普通中学的传统教育理念,不能打破原来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计划中没有体现校企合作。当学校的实训工位不够了,就把学生送到企业去。企业也只是为了解决临时的用工问题,一旦有正式员工了,就不愿接纳学生。校企合作应该是在企业和学校双方的相互配合与支持下,建立起的一种长远的合作模式,而不是临时握手,短期利用。
(二)合作程度不深,重形式,輕培养
有些学校只是为了达到各级各类的评估指标,而有些企业也有这方面的需要,双方一拍即合,仅仅在形式上签了个协议,作为材料存档而已。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并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
(三)合作目的不同,学校热,企业冷
为培养贴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近年来,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热情越来越高,尽了很大的努力。而企业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后,没有得到回报,企业就会有疑虑,积极性不大。大多企业都只愿意摘果子,对费钱费时的育人过程就没有什么热情了,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生存期并不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四)校企热,家长冷,学生抵触
当企业需要用工时,学校也愿意把学生送到企业生产一线去训练,但是枯燥的重复劳动和严格的企业制度,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加上薪酬的不同,学生会有心理落差,就有抵触情绪。在经济发达地区,绝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中职毕业之后,能够继续升学(注册升学几乎没有门槛),不太支持孩子过早进入企业。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吴江中专”)是一所省级现代化示范校,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起初借鉴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但由于国情不同,这些模式有些水土不服。也曾采用兄弟学校的一些典型模式,但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一直以来都还在不断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二、企业冠名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新尝试
我们在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时,从企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三方面分析,企业受利益驱使,必然考虑成本。学校有培养学生的重任,不可能不顾及教学规律,无条件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作为“00后”的学生一下子还适应不了企业文化,他们的家长还有让自己小孩进一步深造的想法。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必须能照顾到这三个方面,让企业有利可图,让学校达成培养目标,让学生有所发展。
我们从这些问题入手,平衡各方的需求,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合作模式——企业冠名工作室。所谓企业冠名工作室,简言之,就是学校选择当地主导产业中的骨干企业作为合作对象,由企业冠名,学校按生产环境投资建设,企业提供生产任务,学生在老师和企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操作,用于训练学生的技能和创新意识,并能协助企业生产的场所。换句话说,企业冠名工作室既是校企双方在校园里共同培养当地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地方,也是企业辅助生产的地方。
吴江中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门化方向),在与当地骨干企业(太湖雪丝绸有限公司)沟通后,在校创建了太湖雪电子商务工作室,用于训练学生的电子商务的核心技能,也是公司电子商务业务的工作场所。设备全部由学校投资,企业提供产品,学生在老师和企业技术员的直接指导下,进行产品拍摄、图片编辑、文案书写、作品上线、客户服务等各方面的训练,学生发挥各自的创意,操作完成来自企业的工作任务,由企业评价挑选使用,被选中作品的同学,企业还有适当奖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其实人的创新意识与学历关系并不大,虽然他们都是中职学生,但并不缺乏佳作。如企业对学生的作品不满意,可以使用企业技术员在工作室制作的作品,也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这样的工作室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启示意义
这种企业冠名工作室模式照顾到了三方的利益,三者都乐意参与,可以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
(一)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不需要投入资金。工作室的设施全由学校建设,企业不但不用投一分钱,甚至可以省去单位的设备和场所,唯一的付出就是适时派技术人员到工作室指导学生制作。其次,企业有所收获。一方面企业有众多的免费作品可以选择,挑选优秀作品进行产品展示,必然会带来效益的增长;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当企业需要新员工时,就可以在学生中挑选,任何时候都不会为寻找技术员工发愁。最后,这样的合作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师生都不用进入企业,作品的全部制作过程都在学校完成。
(二)学校方面
1.達成了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企业冠名工作室实际上是把企业的岗位任务引入到课堂,学生训练操作的内容就是岗位任务,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合一。因此,学生走出校园就能到当地企业岗位上工作。
2.转变了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能力的范畴在不断拓展,传统的知识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和社会管理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的要求。因此,学者们提出了职业教育要突破专门技术教育的狭窄范围,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也是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企业冠名工作室恰好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在工作室里的任务都来自企业实际,是一个个现实的项目,完成任务形成作品的过程就是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3.促进了专业教材的二次开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新一轮课改要求广大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求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这对专业技能教材尤为重要。许多中职学校都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企业冠名工作室可为专业技能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
4.完善了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引入多元评价,特别是引入企业参与评价,才能有效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在企业冠名工作室中完成的作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评价,重要的是企业选择学生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评价过程。真正实现了多元评价。
5.提高了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老师。当前职业学校的教师虽然每年暑假都有专业老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们在企业里并没有学到什么,对工作流程和产品制作还是很陌生。有了企业冠名工作室,学校不仅有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员,还有了企业的实际项目,老师们要指导学生操作,不得不掌握整个操作过程。因此,企业冠名工作室可以培养一批有着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三)学生和家长方面
工作室打破了教室和车间的界限,消除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隔阂,实现了校企文化的融合,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世界和工作世界之间的角色融合,把学校和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融为一体。消除了学生和家长的抵触情绪。另外,工作室承接真实的工作项目,就像是企业在学校的一个分部,学生在工作室训练就像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工作。这跟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这种全新的训练方式学生感到新鲜,非常受欢迎。同时,这种实际工作经历,为学生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打下了实践基础,有利于专业理论学习。
企业冠名工作室满足了企业和学生的需要,受到各方的欢迎,成为学校和企业联系的纽带,牢牢地把学校与企业长期不间断的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时,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方式,在校园里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曹鸿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