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融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7-05-31阚凤德
阚凤德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校企合作共融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形成了“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冠名班”“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校企共融,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未来岗位应用能力要求的无缝对接,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融;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48-03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结构性失业”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企业招工困难,技能性人才高度缺乏。教育供给侧与企业、社会需求侧相脱节。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清楚,而怎么培养人才,学校最有经验。所以必须深化校企共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共同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让职业教育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职业教育探索试行现代学徒制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各方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加深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理解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正确理解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与内涵
“传统学徒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师徒共同劳动中,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从简单的技能操作开始,甚至从照顾师傅生活起居开始,慢慢掌握相关的的复杂职业技能,从而逐步独当一面,俗话说即“出师”。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传统学徒制历史悠久,这一传授技艺的模式是当时社会职业教育技能传承的重要形式。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校企合作共融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形成了“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冠名班”“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工学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获得职业技能知识,是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价值。在经济升级转型的新形势下,现代学徒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学徒制使校企合作更深入,不仅仅满足自身用工的需求。现代学徒制形成以企业为主导、学校协同配合,以基本职业素养培养为共同目标,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校本教材与企业课程的开发、工作现场与学习环境的交互、教学团队的互兼互聘、对学生(学徒)的考核与评价。
现代学徒制的构建具有以下主要特证:一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是员工(学徒),在学校是学生;二是育人主体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共同培育;三是企业师傅与学校老师双导师制;四是企业是学徒制的主要培养场所;五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共同完成。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锡山中专”)自2013年9月起,与鹰普(中国)有限公司开始了校企合作“冠名班”的项目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的课程建设提供实际生产场景与教学场景一体化的教学条件,使学校数控技术应用的部分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日趋完善,真正实现了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现代学徒制以职业基本技能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实践性,实现了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合作内容
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合理调配使用学校与企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依据培养目标,开发专门的教材与课程,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管理,协同考核与评价,务实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效推进了学校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项目实施后,锡山中专与企业组建了校企教学团队,教师参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企业师傅参与学生实训的讲解和技术指导,理论与实践、生产与开发的紧密结合,为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平台;边学边做,实训实战,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运行情况
目前,锡山中专与企业合作4年多时间,采用“工学交替”模式,运行良好。企业承担的任务分别是:学生实习、师资培养、课程设计、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项目开发。学校承担的任务是:实现 “教、学、做”一体,使学校的实训基地更加与企业对接,促进了学生实训系统化,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了职业素养,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搭建了良好的培养平台,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学校制订了“工学交替”实习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带队教师职责、企业合作协议书、企业师傅指导职责等规章制度,确保了合作项目的制度保证。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课程内容融合职业标准
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共同开发了校本教材:《鹰普企业文化课程》《EHS Knowledge课程》《机床夹具与数控刀具课程》《形位公差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促进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本课程建设,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互融,实现校企共赢
职业学校要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在实战的工作环境中帮助学生构建起自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现代学徒制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几年来,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活动,在鹰普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实现教学与生产的互融。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减少了员工的培训使用成本,实现了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实现了企业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了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负责安全与生产管理,同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合理安排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双方按照制订的管理规范,严格过程管理,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制定详实的教学实训计划,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督查。整个校企合作,既采用了企业的方法,同时也兼顾了学校的特殊性。在项目推动过程中,校企双方制訂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现代学徒制学生上班制度》《校企定期例会制度》《学生(学徒)召回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毕业)制度》《现代学徒制试点三方协议》《企业师傅考核管理制度》等。
(四)实现了“教、学、做”的合一
企业负责人负责企业的运行,副总经理具体操作参与学校的顶岗实习。学校机电工程系与企业建立对口部门,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计划及安排,并负责与企业沟通协调,尽量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合理统一,不冲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在頂岗实习期间,部分学校的实践指导老师全天候蹲点企业,成为企业的实际员工,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并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在促进企业生产的同时,保证了学生的教学质量。企业的指导师傅被聘为学校的兼职指导教师,使企业生产中先进的技术直接应用于学校教学。学生作为学习者和生产者双重身份进入企业开展实训,接受教师的直接指导和师傅的技术支持,既加强了理论应用、提高了实际操作水平,又感受到了企业管理文化,成为了校企合作中最大的受益者。目前,两届学徒班已有44名学生成为鹰普(中国)有限公司的正式员工。
(五)重视构建内部保障机制,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保证“现代学徒制”项目的顺利推进,在吸取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校企共同研讨,找准利益共同点,探索工学结合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实现深度结合、合作共赢。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学生和带队师傅实行考核机制,并发放一定薪酬,激发学生和带队师傅的工作积极性。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获取报酬的问题,而且设立奖助学金,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保证了项目推进的持续性。同时根据目前推行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实际情况,统一给学生(学徒)购买劳动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免除企业、学校、家长的后顾之忧,构建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以制度形式规范现代学徒制,促进良好发展。
四、实践中的困惑
(一)如何保护企业的参与热情
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任何可能破坏或者影响利润的后果,企业都会考虑规避。跟学校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企业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学生的技术短时间内达不到岗位的要求,企业需要抽出一些有经验的师傅来带学生,这样势必会影响生产,提高生产的成本;培养了几年的学徒最后有可能到其他企业任职,企业的辛苦打了水漂,有付出而没有回报;而且企业还要在工厂内承担学生安全和管理的职责。所以需要政府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出台完善的制度保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如何灵活的安排“工学结合”
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难以固定安排。在学校学生都可以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安排进行相应的学习,实习都有一定的时间安排。但是,学徒制试点情况有所不同,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而定,企业生产任务紧,用工量大的时候就可以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反之,企业就不太乐意了。这就形成了最大的矛盾。这就需要现代学徒制班级有灵活的安排自主权,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另外,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