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大学生生态观教育探析

2017-05-31李娇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大学生

李娇娇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建设的主力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观教育。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加强通识课平台、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重视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多种方式构建大学生生态观教育的和谐环境,切实加强大学生生态观教育。

关键词:美丽中国;大学生;生态观教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0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26-03

一、“美丽中国”建设对大学生生态观教育的新要求

“美丽中国”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其实质是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即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的中国,也是人与人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状态的中国。“美丽中国”的提出对于大学生生态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

“美丽中国”概念首先就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人类社会文明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特征。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要有敬畏自然之心,要有保護自然之德。生态观教育要让大学生善待自然,发展人与自然的健康、理性关系。

(二)“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大学生深刻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

“美丽中国”不光要环境美,还要实现社会之美,人文之美。寻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学生需要扩大自身的生态文明视野,在思想观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形成更为深刻的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有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生态观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教育层面,要将生态观教育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从而帮助大学生对“美丽中国”有着正确深刻的认识。

(三)“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大学生掌握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

知识是一切的前提,只有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现状,才能激发大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观积极性,树立生态忧患意识,从而有强烈的生态责任感。当前大学生对环境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在生态观教育中需要给大学生灌输正确全面的生态理论知识。大学生要正确清楚地认识当今我们面临的环境生态现状,了解当今环境危机产生的原因,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和社会产生的危害,以及应对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措施。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并约束自我和他人。

(四)“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

行为是内在价值观的体现,应做到知行合一。当今大学生几乎都能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表示认同和拥护,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偏低,没有把自身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大学生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践行者,学习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法律法规;对于有损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和事件要勇于指出,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约束自身行为,从最基本的一点一滴做起,明确自身生态责任,形成自觉的生态保护意识。总之,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喊喊口号,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每一天的坚持。大学生应该成为真正的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践行者。

二、“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生态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生态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长期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性格特点,整合教学资源,多种形式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第一,整合教材内容,构建高校思政课生态观教育教学体系。生态观教育内涵丰富,思政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特点,各有侧重地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观教育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让学生用哲学视角来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学生哲学素养,形成正确生态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沿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十八大报告的内容、意义,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总体部署的轨迹,让大学生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有全方位深入的了解,增强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应增加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养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意识,在道德和法律层面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对近现代中国发生的环境事件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对环境史的感悟中领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形势与政策》课程应发挥自身专题教学的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专题与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相关专业知识结合,围绕十八大会议精神,展开“美丽中国”建设的画卷,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参与生态观教育的积极性。高校思政课长期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年下降。在深入开展思政课教改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PBL教学、翻转课堂等等,本着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精心设计生态观教育内容和形式,采用课堂谈论、辩论赛、专题演讲、情景剧,微电影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进而升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第三,拓展实践教学,深化生态观教育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化教育功能的良好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态观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组织学生走到工厂、企业、社区去调查生态现状,亲自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利用植树节、地球日这样的节日,让学生参与到生态保护的活动中,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为生态观教育创造良好客观条件。

(二)充分利用通识课平台开展生态观教育

完善生态观教育体系,利用通识课平台,开发课程资源,整合生物学、资源环境保护学、地理学、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开设受学生欢迎的生态文明教育相关通识课程。例如开设生态哲学课,生态环境科学选修课等相关课程,系统、科学、针对性地传授生态文明相关知识体系。鼓励任课教师利用本地生态资源,编写生动、简单、有趣的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读物,在学生中普及、传授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多种手段促进生态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三)积极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校园大环境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美丽校园本就是美丽中国的组成部分。首先应打造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干净整齐的校舍、郁郁葱葱的树林、卫生整洁的食堂,舒适的校园环境让人身心清爽,美丽校园陶冶情操,对学生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成和行为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营造校园生态文化,让生态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作为生态观教育的“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生态观教育的主题活动。例如开展“绿色校园、低碳校园”的主题活动,参与“熄灯一小时”活动,让学生从节约用电、用水开始,让绿色低碳理念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联合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的相关职能部门,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平台,宣传环保知识。开办知识讲座,辩论、演讲、制作绿色创意作品等多种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再次,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作用,鼓励学生们成立绿色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绿色沙龙等生态文明类社团,学校要在资金、设备、场地等多方面全力支持环保社团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受大学生欢迎的环保主题活动,营造生态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重视新媒体在生态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生态观教育应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利用。第一,构建校园网的生态观教育平台。校园网、BBS、校园贴吧是学生交流校园信息的有效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开设生态观教育专题,让学生在网络中学习生态知识,践行环境保护行为。例如,开设生态小知识专栏,设置不环保行为曝光平台等活动,把校园生态观教育延伸到网络平台,能更深入地让学生感受生态观教育。其次,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丰富生态观教育形式。自媒体时代到来,人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些社交平台在生态观教育中的重要传播作用,利用公众号推送,建立环保大V级别的微博发布,进行爱护环境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开发推广简单有趣的环保APP,进而发动大学生人人参与到美丽中国建设的活动中。

三、“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观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生态观教育实施者的素质

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当前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生态观教育重视不够,自身生态知识和理念匮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并没有体现出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自觉丰富扩充生态理论知识,学会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生态观教育。提升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在工作和生活中传播生态理念。国家、学校首先应该加强生态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师资。培养学有专长的生态观教育专业师资,打造一批具有生态文明观的专职、兼职教师。其次要制定师资培训制度。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高校教师培训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

(二)构建生态观教育的和谐大环境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是教师,但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应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联动的生态观教育大环境。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的延伸,在大学生的生态观教育中缺一不可。父母要积极学习生态文明知识,践行生态文明行为,做到身教示范。社会应该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美丽中国”要求全民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社会教育是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质重要途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联合开展多种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生态观教育将对他们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构筑生态观教育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生态观教育取得切实效果。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范畴越级翻译策略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经济“新形态”研究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