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试做、二交往、一检测”学习策略的实施
2017-05-31黄秀玲
黄秀玲
[摘 要]“三试做、二交往、一检测”学习策略的内涵是让学生去试做题、试讲理、试提问,让师生交往学法、让生生交往意见,并在课堂上检测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托,以实验课为范例,探索顺德区“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三二一学习策略”的实施途径,即“试做——交往意见——试讲——交往学法——试提问——总结检测”,以期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试做题;试讲理;试提问;交往;检测;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3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三试做、二交往、一检测”的学习策略(试做、试讲、试提问;交往意见,交往学法;总结检测)的提出,正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面以北师大版三年级“蚂蚁做操”(列竖式计算乘法)为例,探究“三试做、二交往、一检测”学习策略的实施途径。
一、试做,突出自主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而让学生先尝试动手做题,就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最有效的体现。在教学“蚂蚁做操”(列竖式计算乘法)时,先让每位学生拿出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动手圈一圈,再尝试用算式将不同的圈法表示出来,最后在小组内讨论:对比这三种圈法与算法,哪一种圈法更有利于整十数的口算?
每个数学问题,先让学生动手列式做一做,而不是教师先教,这样才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二、试讲,体现交往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如果能让学生尝试像教师一样去讲课,学生就会很有成就感。师生角色的转换,把“讲堂”变成“学堂”,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教学“蚂蚁做操”(列竖式计算乘法)时,就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试讲“12×4”和“213×3”的竖式的每一步的意义。(如下图)
当学生讲解完后,再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与给出评价。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提问,生成交往评价
这里的“提问”有两个内涵,一是“小老师”讲解自己的思考方法后,其他学生向“小老师”提出问题,让“小老师”回答;二是学习完例题后,让学生提出与例题类似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学“蚂蚁做操”(列竖式计算乘法)时,乙学生向甲学生提问:“竖式12×4中得数‘8是怎样来的?‘40又是怎样来的?”丙学生向甲学生提问:“‘8为什么写在个位?‘4为什么写在十位?”通过互相发问、互相回答,学生自然就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原理。学生之间提问、质疑、回答、解释、思考的过程,就是生生交往、生生评价的过程,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检测,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三二一学习策略”强调课内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检测题时应注意:检测题与所学知识相对应;检测题要有梯度,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当堂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分层激励。教学“蚂蚁做操”(列竖式计算乘法)时,课内检测内容有:课本第53页的第2题,4道列竖式计算的题目;第53页第3题,口算并在表格中填写答案。
检测后及时收回所有学生的检测本,教师统一批改,或教师只批改每个组长的检测本,然后由组长按照教师提出的批改要求,批阅组内其他同学的检测本。这样互帮互学的做法,使学困生能得到優生的帮助,优生在向学困生讲解的同时获得提高,在共同进步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