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性条件下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研究

2017-05-31王文锋

职教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摘 要:以河南省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重点分析了异质性条件下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结果认为:在三个不同的维度中性别差异、年龄差别、月收入层次、受教育水平不同、对培训内容期望的差异、参加培训次数的差异等变量显著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对策:一是培训对象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年龄的区别,把积极性高、较年轻的农民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做到培训的针对性。二是多开发适应女性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内容和项目,做到培训的广泛性。三是培训方式要多元化,培训内容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受训者的需求,做到培训的适用性。四是培训的组织者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培训主体以及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做到培训的精准性。五是加大培训的支持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农民更好地受益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做到培训过程和结果的共享性。

关键词:异質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logistic

作者简介:王文锋(1965-),男,河南新密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机制”(编号:152400410206),主持人:王文锋;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市场导向、自我认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研究”(编号:2016—zc—069),主持人:赵黎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4-0038-06

一、问题提出

我国四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经营体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角色,目的是通过培训让部分农业生产者具备新的思想、新的能力、新的素质,并进一步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本,从而彻底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问题。以河南省为例,目前整个河南省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为7.3年,接受过系统的农业知识、农业技术培训的约占5.1%,接受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或具有一技之长的约占8.4%。同时,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在受第二第三产业高附加值的吸引下,每到农闲时节,很多农村地区呈现出人走村空的现象。由于近年农业效益显著下降,部分地方土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这对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如何能让农民既愿意种地,又能种好地就成了当务之急。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业界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论学家认为,人力资源的质量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的内在联系,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劳动力要素作用的异质化,强调了差异化的农民教育培训对于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性[1]。Hayami&Ruttan(1985)利用部分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2]。Bennell(1998)指出农民不愿意参与培训项目主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对培训项目的后续支持,如资金、有效的培训课程评审、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等[3]。Rogers(1995)认为,农民之所以愿意参加培训,是由于通过培训不但可以学到直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如何不让问题发生的控制方法[4]。我国学者朱奇彪等(2014)以浙江省的“两创”实用人才为例,通过调查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绩效,进一步证明了职业培训对农民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根据农民需求的差异构建不同的培训体系[5]。李凌等(2014)、程松杰(2014)以部分发达国家为例,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差异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创新模式[6][7]。这些研究成果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帮助。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开办已久,但不同地区成效各异,很多研究成果都把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得大而全,其核心还应该是在农民的异质性上,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个体。但基于异质性角度的研究还鲜而少见,所以,本文提出了异质性条件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参与意愿的研究方向。

二、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意愿的变量解释

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意愿的因素较多,相应的研究文献对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如李东波等(2014)以湖南省石门县为对象,通过对当地新型经营主体的调研分析,指出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在要求技能培训上的愿望比较强烈[8]。许金鸾(2014)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影响农民参与培训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费用、地点等几个方面[9]。李伟(2014)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选择合理的培育对象,如专业大户、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等,因为这部分农民参与意愿强烈而且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强[10]。程萍等(2012)在研究劳动力的培训效应问题中融入了异质性条件,在研究中,他将异质性解释为在控制了所有的可观测因素后,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农民对培训的选择以及通过培训后所获收益仍有很大区别的不可观测的因素[11]。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已有学者针对培训对象的差异进行过研究,但从研究内容上讲,大多数研究仅是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的个体禀赋差异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现实中其他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所以本文拟从个体差异、培训期望差异、对培训的认知差异三个不同的维度展开分析。

(一)参与培训者的个体差异

1.年龄。年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存贮量的多少。正常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获得的知识和社会经验会相对较多,反之,年龄较小的个体则相对较少,二者呈反比关系。同时,年轻的农业生产者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对新生事物较强的好奇心,更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而年龄偏大的农业生产者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依赖性较强或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特别是一旦形成“经验刚性”之后,很难接受其他的生产形式。所以本文假设年龄的大小与培训意愿呈负相关。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思考
运用微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构成 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宜昌市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