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017-05-30农作纯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公分母一元二次方程所学

农作纯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应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学生的理論联系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把所学知识与新知识及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知识迁移

所谓知识迁移能力,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学生能够迁移的知识量越大,自身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L比格曾说过:知识迁移是教育最终必须寄托的柱石。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十分重要。下面就主要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策略。

一、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因为课堂时间不够、准备的教学题目多等因素而仓促的将一堆知识塞给学生,简单地认为自己就算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了。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减量重质”,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质量,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例如乘法公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多个不同角度给学生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印象。一是引导学生根据整式乘法法则计算题目,如(a+1)(a-1),学生计算完后就容易发现式子像是a2-12;二是引导学生用整式乘法法则进行检验,如(a-b)(a+b)=a2-b2;三是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再次验证。整个教学过程虽然花费时间较长,但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强化对平方差公式的记忆和理解,还能有效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捕捉知识相似因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将过多精力放在中小衔接的问题上,要知道中学很多知识也能与小学知识联系起来,具备相似因素,教师若能换个角度思考,注重分析中小数学知识的相似处,引导学生顺利迁移知识,将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整式乘法教学中若分母不同时就需要找到最简公分母,这属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怎样寻找最小公倍数,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的乘积,同理,寻找最简公分母时也可以先因式分解每个分母,继而找到最简公分母。又如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也有相似之处。在求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问题的时候,即求解y=0时x的值,就如同把二次函数转换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在分析二次函数和x轴是否有交点的时候,同样也是转换成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判断。这种寻找知识相似因素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有效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运用能力。并且这种知识的衔接方式学生也很容易接受,不会显得很突兀。

三、引入“变式”练习,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所谓“变式”练习,即转变问题样式,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和思考问题,然后从中找到与自身认知结构最接近的角度,以便顺利进行知识迁移。“变式”练习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猜你喜欢

公分母一元二次方程所学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例谈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2.2 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求异性思维的发现与探究
数域上矩阵公分母的一些基本性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