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生ESP学习动机与激励机制探究

2017-05-30周颖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激励动机

周颖

摘要:面对艺术专业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动机不足、学习滞后的现象,文本基于笔者自身教学实践,从分析学生学习动机构成入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探讨了相应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激励措施。

关键词:艺术专业;ESP;动机;激励

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学习动机作为重要的学习者因素,一直以来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艺术专业学生虽然为非英语专业,但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媒介,也对高校未来英语教育的主流提出了新方向。面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有着鲜明特色的学习群体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动机不足的现状,如何运用激励机制与策略是保证有效教学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艺术专业学生ESP学习现状与动机分析

首先,由于高考对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考生的要求不同,英语基础薄弱是艺术专业学生的普遍特点。其次,入学之后的专业学习强度之大,又使得大部分人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偏重专业课轻视其他文化课程。大部分人的英语学习水平往往达不到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在专业性更强的ESP学习中所面临的学习难度就更高,不少人难免产生挫折感和畏难心理,则无法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中。

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极为复杂的,根据笔者对历届学生的课堂调查显示,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类:

(1)理性动机

绝大多数动机明确的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或在求职中锦上添花,还有极少数是为了出国深造的需要。有的学生并没有具体的目标,仅认为英语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必须学好。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都是因为其有价值,也即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的先驱加德纳(Gardner)提出的工具型动机。然而,工具型动机的学生往往采用急功近利又具有局限性的应试学习方法,经过简单多次重复的学习过程如仍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会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惫感。

(2)情感动机

不同于以上理性的工具型动机,还有一部分也是极少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热爱。有的出于语言文字本身的热爱,有的出于对文化的认同,有的出于对西方音乐、电影等艺术的热爱,想用外语去打开世界的一扇窗。不同于外语“有用”的现实主义的想法,他们的学习目的多了点浪漫主义的色彩。还有一类学生出于对成就的需要而学习,取得好成绩,赢得各类奖项能使他们获得快乐和满足感。这两种情感动机往往能激发学生多途径的自主学习,成为学习毅力的源动力。

(3)动机缺乏

另一类学生没有求职、升学、深造等需求,也没有情感动机。加之艺术类院校学位证书不与四级证书挂钩因此,此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属于动机缺乏。在自身动机缺乏的学生中也一部分有不求成功但避免失败的需求,比如不及格,让家长失望等,从而选择投入一定限度的精力学习。

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是单一的,经常是多种动机交织着起作用的。有时一个学生可能有几种动机在推动其学习,但其中有一个起主导的、支配的作用。ESP教学面临的难题是第三类动机为主导的学生占一半以上,课堂沉默现象较为普遍,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收效甚微。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动机激发的启示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阐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建构主义理论丰富的内容中,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师生角色和立场的定位,也为学习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启示。

(1)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義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教师由台前转向幕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由度和主人翁地位,可以促进其成就动机和情感动机的激发。

(2)个体自愿、主动构建的关键作用

早期的建构主义理论被教育心理学所吸收,提出要重视学生自愿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建立认知结构。艺术生在难度较高的ESP课程学习中,容易产生挫折感,往往会采取消极的自我保护措施,可能表现为对外语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充分调动个体主动性需要让学生找回自我价值,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必须看到,艺术类专业学生有自己的鲜明优势,他们多数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比较感性,善于形象思维,模仿力较强,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充分发挥优势,那么在ESP教学中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ESP课堂激励措施探究

根据艺术生的ESP学习现状,多数学生处于动机缺乏或动机不足的状态,由此而频发的学生外语学习情感障碍使教学开展过程阻力重重,要解决这一难题首要任务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人手。在充分了解艺术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以上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可以尝试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具体措施探讨如下:

(1)注重创新思维与个性培养

艺术专业学生大多思维活泼、个性鲜明,尤其是设计专业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创新精神也是他们在专业上的不断追求。语言学习较之于专业学习,创新的成分极少,但ESP课程的优势在于承载的内容是学生所热爱的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多使用启发性、创新性思维,如多设置一些“假设”、“想象”、“改造”、“设计”等类型的任务,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一技之长,同时借助高度激活状态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激活语言知识。

(2)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是自主探索和自由学习。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90后的学生们热衷于使用最新鲜的资讯获取方式,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适应学生的需求,多利用微信、慕课、网络平台、软件等多样化的现代技术媒介,提高学生参与度。利用新媒体便捷、易传播的特性,丰富课程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3)采用合作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艺术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面临的两难问题是外语专业背景的教师不熟悉专业知识体系,实际业务经验欠缺,从而讲解缺乏深度;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则不具备外语语言优势,不熟悉外语教学的规律。除了加强师资培训,专业英语教学也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模式,一是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形成团队,共同担任教学,发挥各自特长;二是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形成课程联动,在ESP学习任务设定时可以更贴近实际。课堂知识能即刻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

综上,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动机模式与学习需求,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调动学生内外动机的同时,也要注重维持已经产生的动机,才能真正到达教学效果。最后,院校也应加强硬件建设,使教学条件与教学改革的需求相匹配,使上述激励措施得到有力保障。

本论文资助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的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201612001)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激励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