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究

2017-05-30杨柳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风险成因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杨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体系逐渐走向商业化,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农业体系的转变,我国在金融方面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农村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当前的转变,更好的迎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引入了股份制度,从原有的农村信用社更名为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但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在体制上积极的进行了改革,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在体制上还存有遗留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方面,因此本文将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方面入手,针对当前存在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希望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成因;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基于服务之上的,农村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运营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原有的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方面,如何规避的降低信贷风险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和领导层关注度焦点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人手,对如何缓解和规避信贷风险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概述

1、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内部控制机制陈旧

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各部门和管理阶层为了保障经济的安全性形成的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改变,在体制上依旧在不断的革新和升级,但是从大体上来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内部控制机制还较为陈旧,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管理层之间的负责的区域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导致了管理权力的混乱,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或部门上,管理方面存有较大的漏洞。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构成人员可以大体上分成以下几种:个体商户、法人、企业等通过不同人员的共同入股进而构成了股份制的地方金融机构,即农村商业银行。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决策的制定者通常是由农村商业银行领导层决定的,这就导致了权利的过分集中,部分管理人员出现了以权谋私、买卖人情等现象。

2、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手段陈旧

农村商业银行是经过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而形成的,这就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依旧存有农村信用社的弊端,例如部分下属单位的管理人员不能适应体制的改革,依旧沿用老旧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仅仅借助着过往的工作经验开展管理工作,虽然说工作经验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不结合当前的体制反而会制约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处理申请人申请资料和申请资格时,工作人员往往仅凭借着过往的工作经验判断申请人的资料是否属实、是否达到申请资格,而没有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其二,在进行资金审批阶段,虽然部分申请人没有达到审批标准,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借助着职位的便利,自主的放宽制度,私自下方资金,进而造成坏账现象的频繁发生。其三,在贷款资料反馈阶段,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收集贷款信息,进而导致贷款资料的实时l生降低,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没有一手资料,导致风险评估工作失真。

3、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产业结构不完善

就一般情况而言,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当地的个体商户、农民、中小型企业等。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商户以及农民的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较弱,借贷金额和还款能力难以保障,进而导致了坏账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显著提升,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概括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点:其一,地方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商户的经营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资金流动较慢,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力度严重不足,进而使得一旦出现金融危机,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商户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进而面临破产的现象,造成贷款变坏账。其二,我国当前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骗贷现象常有发生,特别是对于我国偏远地区,银行申请人的信用评价制度还不完善,部分人员采用虚假的信息来申请贷款,使得一旦出现经营失误导致破产,申请人无力偿还贷款就会给银行带来损失,进而提升了信贷风险。其三,中小型企业或个体商户的抵押物价值较低,一旦出现违约现象,银行收回的抵押物价值难以保障。

二、农村商业银行如果规避信贷风险的几点建议

1、构建完善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体制

要想构建完善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体制,就应当明确农村商业银行各部分之间的责任,明确划分出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范围,避免各部门之间职责混乱的现状,在职责划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各部门之间权利的制衡,防止一方独大,启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进而规避滥用职权的现象。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采用的股份制度,因此可以以此为依照,引入懂事会管理的模式,农村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通过投票选举的制度,选举出董事长、行长以及监管人员,通过三方职权的明确划分,让其行驶不同的职责,三方之间权利的相当,进而达到权利的有效分配,进而起到互相监管的作用。

2、从管理手段入手,进行规范化管理

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贷款操作流程是规避信贷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展现带贷款的工作流程大体生可以分成以下三种,即贷款前调查、贷款中审查、贷后管理。对于贷款前调查工作,在申请人递交申请文件的过程中应当要求申请人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明确贷款的类型、数目、用途、使用时间等信息,并审核担保人的资料是否正式,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资格。农村商业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申请人填写的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查看其填写的信息是否真实,特别是申请人低压的物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之后在结合当地的市场查看抵押物的经济价值,之后工作人员递交调查文件给审查部门。

对于贷款中审查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审查部门应当按照银行存储的申请人信用等级,查看和判断该次申请的风险高低和收益状况,如果申请人符合申请,则双方应当签订法律合同,保障该次申请的合法性。对于贷后管理,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查看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向,收集实时的贷款走向,进而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为将来规避信贷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3、从信贷产业结构入手,完善和改进陈旧的信贷产业结构

农村商业银行要想降低信贷风险就应从贷款时间方面人手,整合农村商业银行产业结构,中期和长期的贷款由于时间过程,信贷风险较大,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适当的降低中长期贷款审批的数量,短期贷款的信贷风险较低,但是与中长期相比申请人比较倾向于中长期贷款,但是由于其风险较低,因此可以适当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提高短期信贷审批的数量,进而降低信贷风险,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信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当避免贷款发放过于集中,将银行的资金分散式的发放出去。对骗贷人员进行追责,通过法律的手段追求其责任,提高执行力度,进而杜绝不良骗贷现象的发生,降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应当不断的结合经济发展的状况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手段,构建完善的監管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判断市场经济的走向进而尽可能的降低信贷风向,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永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风险成因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分析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