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7-05-30李宏兵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促进发展

李宏兵

摘要:为了实现“新跨越,进十强、争百强”发展目标,近年来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旨在帮助工业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促进;工业企业;发展

安徽省庐江县近年来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了实现“新跨越,进十强、争百强”发展目标,帮助工业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深入调研,得出结论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來,庐江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矿业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磁性材料及电子、食品加工及制造”四大主导产业。2016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32.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6.4%。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初步构筑了“二区一廊”工业布局,二区:庐江县经济开发区、庐南循环经济示范区,一廊由同大、石头、万山、泥河等重点镇工业集聚区由北向南构成。

二、存在问题

(1)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偏弱

2016年全县241户规上企业中,10亿元企业仅有2户:双福粮油(10.9亿元)、国轩高科(10.2亿元),无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仅有12家,其余为小微型企业和规下企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2016年,退出规上企业14户,少数企业待产倒闭,抗风险能力较弱。

(2)产业层次不高,产品技术水平偏低

庐江县现有的产业体系中,食品加工及制造、轻纺业、建材业、矿业及其深加工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2.4%。四大主导产业中,矿业及其深加工、磁性材料为资源依赖型,受原材料产出价格制约,产值波动大;食品加工及制造为劳动密集型,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工艺;庐江县电子企业,大部分为来料加工及粗加工企业,技术含量低;汽配企业,大多依赖江淮汽车,产品低端,依靠订单生存,市场制约力强。

(3)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稳定性和精准l生偏弱

自2012年区划调整以来,庐江县紧跟合肥市政府步伐,出台了多条政策,如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自主创新政策等,对促进产业软型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据企业反映,政策不够稳定,有效期仅为一年,且政策多变,企业主只能被动观望,难以对企业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政策不稳定,也导致部分企业主追逐短期利益,甚至降低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4)行政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老大难”问题解决率较低。

一是融资难、资金紧张。县内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小企业融资难。二是招工难,紧缺高端人才。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少数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时间跨度大,牵涉利益主体多,难以解决。

三、几点建议

(1)增强企业规模与质量,提升抗风险能力

一是抓好存量企业提质增效。一方面做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家个人素质与经营能力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其培训深造。另一方面,强化经济运行职能,加强对企业资金周转、市场订单、经营业绩等生产经营方面的掌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形成分析报告,第一时间向决策层反映,第一时间采取帮扶或监管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有产品、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破产倒闭。再者,鼓励并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寻求优质的战略合作伙伴。二是抓好招商工作。提升招商引资质量,转变招商观念,逐步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过度,由“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招好商,选好商。做好成功案例推广工作,充分吸取引进国轩高科这类优质项目的经验做法。对于引进项目,要加速落地进程,第一时间解决落地进程中的问题。对于在建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其早日建成投产。

(2)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技术全新能力

一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蓝图,有步骤、有方向地推进,立足“二区一廊”工业布局,增强产业集聚度,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利用政策引导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创意研发、自主创新,加大技术资金投入,推动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二是利用战略型新兴企业和行业领头企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促进作用,鼓励同行业企业向他们学习先进技术、工艺、管理制度,由点带面,推动各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对于现有的产学研项目,应进一步拓宽其广度和深度,挖掘更多的科研项目,引进更多的合作企业。积极帮助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企业与学校、科研所的沟通合作,帮助企业以此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品附加值。

(3)建立并完善政策的评估体系,提升政策的成效性

一是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定政策时,务必要对受益对象有充分的调研、分析,避免“天花板下出政策”。适时引入第三方专家对政策制定进行率先评估,把握政策所带来的各方效益,降低政策的无效性。二是加强政策的事中监管。执行政策时,务必要严格按照文件条规逐条进行,警惕“偷工减料”行为,警惕“说得好,做得少”现象。建立健全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监管体系,明确专人督查政策执行情况。实时监控扶持对象享受政策情况,加强甄别实干企业家、优质企业与非实干企业家、僵尸企业工作,建立企业家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引入企业家个人诚信报告,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是政策的事后评估。每项政策落实后,扶持对象受益后,应及时对政策整个实施过程及产生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建立扶持政策投入产出评估模型,充分把握政策产生的各方影响,为下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奠定基础。

(4)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着力解决“老大难”问题

一是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建议归类建档,集中人力物力集中处理,创新解决问题方案,敢于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提升政策形象。二是创新融资方式。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给予有潜力、发展迅速的小微型企业资金支持;鼓励并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众筹方式融资;继续实施续贷过桥资金项目,据企业反应良好,且占用政府资源较少,更能解企业燃眉之急。三是建立或引入职业技术学校,从源头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加强与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联系,建立产业合作关系,直接从学校输入劳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庐江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促进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潜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的路径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对现代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的规范化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