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的适用场合

2017-05-30黄维聪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关系

黄维聪

摘要:修辞是人们准确表达生活的必要手段,懂得一些修辞的方法,说起话来,写起文章来,就会懂得有哪些缺点应该避免,有哪些优点应该吸收。

关键词:积极修辞;消极修辞;关系;适用场合

一、积极修辞

首先用《诗三百》的第一首《关雎》来当例子。《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但是其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增加整首诗歌的生动性,给人深刻的印象,比如:比兴的手法,比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歌开头先写在河中的小沙洲上,一对雎鸠鸟相互啼鸣唱和。实际上是用两只雎鸠鸟来比喻窈窕淑女和谦谦君子,随后才引出他们两个谈恋爱的过程,这样写便于读者联想和想象,感觉起来两人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既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又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这种表达方法属于修辞的积极手法。

因而,积极修辞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

二、消极修辞

与积极修辞的生动形象,给人印象深刻不同,消极修辞有自己的特点。下面来来看一篇公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0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

这里说明在党正确决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怎么样,而且思想内容很明确主要的在说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词义明确,每个字词都经过斟酌没有使用模棱两可和有歧义的词,并且语句通顺,布局严谨,关于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提到,很严谨,不像积极修辞那样添加许多的修饰词,运用很多的修辞手法,把整段话写得生动形象。

所以,消极修辞是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的修辞方法。

三、两种手法的适用场合

明白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含义,以及他们的不同,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两种手法都有一定的适用场合。认清了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消极修辞,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积极修辞,对我们读书和写作都有帮助。

从大的方面上来说,像讲说科学理论,定条例,给某个事物作诠释,说明事物的数目,写公文和平时的商谈,这些都适用消极修辞。例如: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在这一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的经济的整体概况,总体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这个目标来描述。像这样的说明文字,都适用消极修辞。在这段文字里,列举出了不少的数目,包括年份、GDP,各项指标与去年相比的百分比等等,这些数目都要求绝对的准确,让参会的代表们准确的了解国家在这一年的发展情况,并对接下来政府的计划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因而这里也只能用消极修辞,同时这里也比较符合参会人员的理解方式。倘若大部分句子使用了积极修辞,那么就会显得整篇报告不那么严谨,让人觉得会是任意写作而得,说服力明显降低。

再像一些比较文艺的写作,政治宣传、解释,一般与人交谈中,需要有一种感觉或者感情,要用具体形象表现出来,这些场合往往会使用积极修辞。继续拿有关政治的段落来说: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日常运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执政党的建设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这里“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比喻真的很生动,仔细品读脑子里就会想象出做一道新鲜菜肴的情景,不要随意翻动,不能煮的太咸,也不能煮的太淡;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怠慢;油盐酱醋都要恰到好处;火候也要适当。同时,治理大国就像做一道新鲜菜肴一样,也不要随意翻动,也不能煮的太咸,也不能煮的太淡;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怠慢;油盐酱醋都要恰到好处;火候也要适当。实际上是在告诉执政者,做任何决策都需要把握好度的原则,不能朝令夕改、随意搅动、胡乱折腾,而需要遵从社会的自然秩序。同时也在批评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盲目建设,随便上项目,最后产量不佳,销售不好,弄得老百姓跟着地方政府一起亏;也有的地方政府作出的政策决定,太过于“剧烈”和“粗暴”,政策柔性不够,没有做到休养生息,安民保民。这个比方用生动的形象来表明习总书记治理国家的方法和决心,充满了强烈的情感,用的是积极修辞。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关系
商业保险与信用担保关系问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