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05-30黄智
黄智
摘要:本文研究釆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2016年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在校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素质测试,结合201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比201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偏低,特别是800m、1000m等耐力素质随着年纪的增长有所下降趋势;而100m和立定跳远等速度、弹跳、力量素质随着年级的增长略有进步,女生改变不大,调查与分析影响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身体素质;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6年3月至7月,分别在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技师学院共计866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各种体育杂志新闻、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有关现年龄阶段的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文章及资料,进行整理选择,为本文调查研究提供足够依据参考。
2.问卷调查法
对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技师学院等三所技工院校共计689名在校高职学生发放问卷689份,收回有效问卷631份,有效率为92.6%,得出数据为分析结果取得强有力保证。
3.数据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二、结果与分析
学生身体体质健康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型,生理功能水平即机体新陈代谢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即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学生体质健康可通过上面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身体素质是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
表2数据结果显示:2016年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在校高职学生身体素质与201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相比,男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较明显,除100m快速跑成绩提高0.18s以外,1000m耐力跑成绩降12.92s;实心球降低56cm;立定跳远降低了3.5cm。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女生(表1)身体素质状况与男生基本相似,除800m耐力跑成绩下降10.47s;仰卧起坐下降0.96次;实心球降低44cm;立定跳远下降3.19cm;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在校高职男、女学生耐力素质低年级与高级之间有着差异比较明显(t=6.565,p<0.06),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成绩反而呈下降趋势;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方面,男生是随着学生年龄增加,成绩有所提高,而女生则变化不明显,但短跑运动项目是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女生身体素质中最薄弱环节。
(一)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调查情况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体为目的体育运动。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课外体育锻炼频度也是反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和重要指标之一。本次调查对广州市屬技工院校在校高职学生参与课外锻炼频率四种情况(见表4)进行调查。统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比例最高的是第二类,即2天参加1次,占47.3%;其次是第一种情况,1天参加1次,占22.5%;3天才参加1次,占18.2%;虽然有88%的在校高职学生都参加了体育课外锻炼,但每周参加的次数不多,大多数都是男生参与,女生参加体育课外锻炼的频度与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调查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平时课外体育锻炼中,有11.8%的学生不是以每天为锻炼周期而是以周为锻炼周期。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间隔过长,起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平时还有12%的同学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因此,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密度低,不参加身体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也是造成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所在。问卷调查中,认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非常重要”占95.4%,认为“没有重要”的仅占4.6%,“影响身体体质增强的因素是什么?”80.1%的学生认为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居第一位,其次是休息、营养等原因;如果你每2天课外锻炼在1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是多少分钟,1/4的学生每次平均锻炼在于30分钟以内,2/4的学生每次平均锻炼在于30-60分钟以内,只有大约不到1/4的学生每次平均体育锻炼达到60或以上。由此可见他们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不够,知道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但没有在校园生活中将积极锻炼身体变为主动的自觉行为。调查得知,现阶段的学生不会把体育锻炼放在优先的地位,平时课外休闲时间都愿意呆在宿舍里上网聊天或玩游戏,这也是学生不重视课外体育锻炼重要因素之一。
(二)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调查得知,目前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在校高职学生能够保证每天1h正常的课外体育锻炼中占少数,学生平时课外体育锻炼不足,反映出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对群体体育锻炼思想意识不高,调查结果位居第一位,占56.5%。而观念意识行为决定锻炼效果,不正确的观念会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另外,广州市属各技工院校在计划安排全校性体育教学工作时,只有教学授课计划和各项竞赛训练计划,没有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具体计划。学校教学职能部门无计划无检查也是造成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人数流失的重要因素,在表5中选择人数第2位,占35.2%。客观方面,运动条件(运动场地和运动锻炼设施等不足,表5中选择人数第3,占33.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没有开设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一起运动锻炼的伙伴少,没有运动器材借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由于广州市属技工院校体育教师正常教学工作负担过重,以至在对待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关心不到位,加上学生自身课外体育锻炼意识不足、网络科技广泛盛行等因素,致使广州市属技工院校课外体育锻炼普遍跟不上。
(三)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价
调查测试结果表明: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在校高职学生对学校在运动条件(场地、设施)、教学内容与方法、体育教学成绩的评定等方面调查满意度都不高。
从调查的问卷知道,被调查的广州市属在校高职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满意度最高比率才占28.96%,低的达到5.80%,广州市属技工院校运动场地、设施等教学硬件的不足,造成了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及课外体育锻炼难开展的根本原因,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其次,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体育运动自控能力普遍较差,传统教学模式观念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开发。教师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也难有用武之地。
(四)市属技工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问题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属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很多技工院校体育课授课内容越来越强调趣味性和学生的兴趣,这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防止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而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忽视了体育项目的运动密度、强度,造成学生忽略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的如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项目的练习,久而久之,必然造成某些身体素质下降的结果。课程改革不能以学生喜欢不喜为标准,要有充分科学依据为基础,考虑到能锻炼同学们综合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学生平时注重体育锻炼,在行动上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上来。
(五)市属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不足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不足是造成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造成体育教学资源缺乏的根源。虽说技工教育管理部门近些年不断提升技工教育经费的总额,但这些经费还不能满足近年来广州市技工院学快速发展的需求。并且这些有限的经费投入中,学校首先要用于满足学生住宿、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等教学方面的建设,对于体育教学所需场地、设施投入更少。在缺乏必要身体锻炼条件情况下,同学们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与体育锻炼的欲望会减少,身体素质下降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近几年来,广州市屬技工院校在校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2016年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男生100m快速跑外)比201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偏低。
2.耐力素质项目方面,高年级学生总体水平比低年级呈下降趋势;但在速度(爆发力)和力量项目方面,男生高年级成绩比低年级成绩有所提高,而女生则没什么变化,100m快速跑是女生身体素质中较为薄弱的一个运动项目。
3.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在校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素质下降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如学生没有养成坚持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网络科技发达及同学们自控能力有限,浪费太多课外时间在上网、聊天、玩游戏等。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和网络等加强对广大学生科学健身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之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2.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重视课程内容的文化含量,做到课内课外一体化,增加能增强学生体能、体质的教学内容,及时落实定位。
3.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体系:由学院学生处、教务处等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学管理部门成立组织机构,班主任辅助、体育教师辅导及检查;同时发挥学院学生会组织动员和自治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礼才,苏醒.高职生身体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7-01.
[2]罗旭,周风桐,韩凤艺,张斌,刘昌玲.普通学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天津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4-15.
[3]徐礼才,董雪莲.影响高职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分析[J].职生教育研究,2012-06-08.
[4]陈海春.福建省汉族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3-20.
(作者单位: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