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球类运动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的研究

2017-05-30何东亮

体育风尚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身体素质幼儿

何东亮

摘要:本文以研究幼儿身心发展为主导,通过研究球类运动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选取济南市6所幼儿园120名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测量球类运动练习前后的幼儿体能与心理指标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6岁幼儿球类运动练习前和3个月练习后的6项体能指标社会技能及心理弹性各维度分和总分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球类运动;幼儿;身体素质;体能发展;心理发展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重视。研究者逐步意识到,通过关注教育机构中的体育教育是否给幼儿提供了身心全面发展的机会,包括获得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机会。幼儿园作为教育体系的第一阶段,承担了特别的责任。正是在这里,幼儿受文明限制而导致的活动匮乏最先得到弥补;也正是在这里,幼儿得到了符合自己需要的生活空间。运动教育已被认为是从专业角度建立起来的经验领域,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定期在幼儿园里进行的“运动课”。

球类运动对于幼儿有着良好的健身益智等综合作用。首先,幼儿接触球类运动时,通过观察球的运动方向、高度、速度、远近、大小等现象,促进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其次,幼儿在拍、踢、击、投的动作中,大脑、眼睛和四肢运动协调配合,通过教师、队友的呼喊声判断运行方向,能有效促进神经系统对四肢运动的控制能力以及与视觉、听觉、知觉的协调配合,提高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再次,球类运动中拍球、运球动作等,需要左右手和脚的相互配合,肢体两侧的协调运动有利于提高幼儿左右大脑智能的均衡发展,为幼儿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球类运动需要团队合作进行,传接的配合,进攻和防守中的合作,游戏比赛规则的遵守等,有利于幼儿个体社会化的良性形成。同时,幼儿在多种球类活动中,能自然认知各种不同球的名称、玩法、规则,并且在球类游戏悼为获胜而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这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幼儿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是体育运动中一大项目,通常指由各类球组成的球类运动项目的总称。根据《学前儿童体育》及国内外相关资料的阐述,球类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内容,其活动中的趣味性、简易性、实效性、综合性能有效激发幼儿运动兴趣,对幼儿健身益智有全面促进作用。

幼儿园球类运动课程是指由小篮球、小足球等多种球类项吕组成,以球类教学、户外球类区域活动、室内球类区角游戏、球操等高低结构形式开展的,促进幼儿对球类运动产生兴趣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总和。

幼儿园球类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游戏形式教授幼儿各种球类商动的基本动作,在帮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同时,增强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与社会性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也不等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立足于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研究

本文以济南市(历下区、高新区、槐荫区、市中区)的四所幼儿园的6岁120名幼儿为实验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課堂开始部分、准备和结束本文与传统的幼儿体育课堂一样,基本部分开展球类运动。

(一)体质体能与心理指标的测定

依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的内容,选取坐位体前屈、10 米折返跑、立定跳远、沙包投掷、双脚连续跳跃、平衡木分别作为幼儿体质测试指标以评价幼儿相应的柔韧素质、灵敏素质、下肢爆发力、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①。

心理指标测定包括幼儿社会技能和幼儿心理弹性两方面。采用项目分析、题目筛选、因素排除、维度命名后形成 “精神复原”,(即幼儿受挫后情绪恢复能力,共 4 个题项)、“律己克制”(即幼儿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共 3 个题项)、“坚持不懈”(即幼儿意志毅力,做事情的持久性和集中性,共 3 个题项)3 个维度的正式量表,共 10 个题项。量表采用里克特自评式 5 级计分:“不符”、“基本不符”、“说不清”、“基本符合”及“符合”分别是 1~5 分,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越高,则越表明幼儿在该维度上能力越好。

(二)球类运动前后6岁幼儿体质体能指标的变化

本文从传统反映体质体能水平的众多指标中选取坐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沙包投掷、双脚连续跳跃、平衡木6项指标进行球类运动前后的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

对测试的各项指标采用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球类运动前后体质体能指标变化情况。由表3-7可以得出进行球类运动3个月后,幼儿其各项体能指标具有显著性提高。具体分析如下:①坐位体前屈,测试幼儿的躯干、腰、髋上臂等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延展性,评价幼儿身体的柔韧性。从表3-7中可以看出,通过球类运动后,男幼儿测试值从6.75+0.79cm增加到7.27+0.81cm,女幼儿平均值从6.82+0.83cm增加到 7.62+0.68cm,可见,球类运动干预后,其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弹性和延展性及柔韧性均明显提高。②10米折返跑,测试幼儿速度能力,也是考验动作反应速度的指标。由表3-5可以发现,通过球类运动后,男幼儿速度从7.19+0.75s加快至6.74+0.63s,女幼儿从7.56+0.51s加快至7.03+0.37s。可见,球类运动干预后,其速度意识、灵敏素质、下肢爆发力及反应速度明显提高。③立定跳远,测试幼儿腿部爆发力和协调能力。足球运动,对促进幼儿腿部力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表3-5显示,通过球类运动后,男幼儿测试值从85.79+8.63cm增加至95.02+9.71cm,女幼儿测试值从83.98+6.75cm增加至93.28+8.69cm。可见,球类运动干预后,其模仿能力、协调能力及下肢爆发力明显提高。④沙包投掷,测试幼儿上肢肌肉力量和手腕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篮球运动,对促进幼儿手关节灵活性及上肢力量、动作准确性及出手速度有积极作用。如表2所示,通过球类运动后,男幼儿测试值从6.26+1.48m增加至6.93+1.36m,女幼儿测试值从4.75+0.86m增加至5.19+0.7m。可见,球类运动干预后,其手腕力量、协调能力及下上爆发力明显提高。⑤双脚连续跳跃,测试幼儿灵敏素质、下肢耐力及跳跃意识的指标。篮球和足球运动,对促进幼儿灵敏素质和下肢力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由表2可见,通过球类运动后,男幼儿测试值从6.11+0.82s加快至4.21+0.85s,女幼儿测试值从6.03+1.62s加快至4.87+1.4s,可见,球类运动干预后,其灵敏素质、协调能力及下肢力量明显提高。⑥平衡木,测试幼儿的平衡能力。由表2可知,通过球类运动后,男幼儿测试值从7.24+1.61s提高到5.53+1.08s,女幼儿测试值从7.93+1.87s提高到7.90+2.1s,可见,球类运动干预后,其平衡能力明显提高。

(三)球类运动前后6岁幼儿心理指标的变化

本文从反映心理的众多指标中选取情感融入、沟通交流、共情、社会技能总分、精神复原、律己克制、坚持不懈、心理弹性总分8项指标进行球类运动前后的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

对测试的各项指标采用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球类运动3个月前后心理指标变化情况。由表3-8可以得出进行球类运动3个月后,幼兒各项心理指标具有显著性提高。具体分析如下:①情感融入,如表3所示,通过球类运动干预后,测试值从12.43+2.17升高至13.89+0.8,表明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融入环境的适应性明显提高。②沟通交流,通过表3可以发现,经过球类运动干预后,测试值从11.39+2.35升高至14.13+1.37,表明幼儿协作精神和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③共情,由表3可以发现,通过球类运动干预后,测试值从10.86+2.98升高至13.46+1.14,表明通过球类竞争性运动,可以培养孩子合理竞争、互相合作的心态和果断、勤奋努力和吃苦的精神,也有益于孩子学会控制和适度发泄自己的情绪,培养遇事先考虑别人、体贴别人的精神。④精神复原,如图 所示,通过球类运动干预后,测试值从12.8+2.95升高至16.50+1.72,球类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竞争性,能够提高幼儿竞争意识,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培养坚强意志。⑤律己克制,由表3可以发现,通过球类运动干预后,测试值从10.78+2.64提至13.38+1.72,表明球类运动规则性强,能培养幼儿有计划地做事、学会自我管理、具备运动精神以及团队合作。⑥坚持不懈,如表3所示,通过球类运动干预后,测试值从11.13+2.1提升至14.14+1.4,表明球类运动具有技能性和技术性,对幼儿要求全面,坚持球类运动,需用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克服各种困难,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从各项指标的增长率来看,精神复原、共情、律己克制、坚持不懈4项指标变化显著。增长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精神复原>共情>律己克制>坚持不懈>沟通交流 >心理弹性总分 >社会技能总分>情感融入。

三、结论

(一)从反映体质体能水平的众多指标中选取坐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沙包投掷、双脚连续跳跃、平衡木6项指标进行球类运动前后的测试,3个月后,男女幼儿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性提高;从反映心理的众多指标中选取情感融入、沟通交流、共情、社会技能总分、精神复原、律己克制、坚持不懈、心理弹性总分8项指标进行球类运动前后的测试,3个月后实验组相比球类运动前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性提高,尤其是社会技能总分、心理弹性总分上升幅度很大。

(二)在教学实验前,女幼儿在坐位体前屈和双脚连续跳跃项目测试成绩优于男幼儿的,成绩离散度大于女幼儿,实验后,男幼儿在在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跃、平衡木三个测试中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与女幼儿。

(三)对教学实验后的测试成绩进行以男、女分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与实验前的检验结果不同的是,这次检验中由于女幼儿在坐位体前屈、男幼儿在双脚连续跳跃测试成绩的提高,男幼儿、女幼儿在这2项测试中的检验结果P<0.01,出现显著性差异。在经过3个月的球类项目运动后,男女幼儿在立定跳远测试项目中成绩差异不大,F值为2.76,自由度为238,P值为0.15,P>0.05。

(四)实验后,幼儿在社会技能的测试、心理弹性测试中的得分都有显著提高,心理弹性测试得分提高幅度高于社会技能,表明球类运动在培养幼儿受挫后情绪的恢复、面对困难、意志力等方面的能力效果更为显著。幼儿时期是形成优良的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期,球类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学会遵从规则,增加与他人的交流机会、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加速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球类运动对于提高幼儿的速度素质、灵敏性及协调能力等身体素质显著,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崇高品质的重要手段,建议能够引入并在幼儿园普及推广。

注释:

①李淑升.武术操对5-6岁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参考文献:

[1]李淑升.武术操对5-6岁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陆克俭.我国幼儿园体育改革二十年回顾[J].早期教育,2003(4):10-11.

[3]洪静翔.幼儿园球类活动理论及设计锦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

[4]袁金花.南京市幼儿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南京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3,06.

[5]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

(作者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身体素质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