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族体育的经济学属性及其发展

2017-05-30李国辉

体育风尚 2017年1期
关键词:PPP模式

李国辉

摘要:传统民族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的约束,完全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发展传统民族体育并不完全切合实际,并且也是一种重大的资源浪费。本文将传统民族体育作为经济品分析了其经济学的属性,认为传统民族体育是一种介于纯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并且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而应选择一条政府加市场的PPP或者类PPP的发展道路,由政府引导需求,市场提供供给。

关键词:经济学属性;传统民族体育;PPP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民族体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 “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其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化和千年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但是,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却不乐观,很多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正在走向消亡;即使现今还存在传统民族项目也受到现代西方体育的挑战和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民族体育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成为一个问题。

本文在分析其发展模式之前,首先从经济学的视角对传统民族体育的经济学属性进行了分析,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传统民族體育的本质。一旦我们看清了传统民族体育的经济学属性,那么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其发展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同经济学属性的商品,在经济理论中存在着相对成熟的供给模式,当市场供给充足时也就意味着一个产业的不断发展。所以,本文分析的逻辑起点便是传统民族体育的经济学属性。

二、传统民族体育的经济学属性

依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般商品可以按照其排他性与竞争性的不同进行划分。所谓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消费该物品的特性,即某个消费者在消费某一种商品时,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消费该商品的所获得的利益之外。如一块美味的蛋糕,一个消费者吃掉蛋糕并获得满足时,另一个消费者则无法消费同一块蛋糕并从中获得满足。所谓竞争性就是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生产成本是否随之增加,如果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则该产品就具有竞争性,反之,如果生产成本不随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则产品不具有竞争性。如食品、衣帽等其生产的总成本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具有明显的竞争性;而对于城市道路、公园、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则不会因为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成本,所以其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

那么我们按照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将不同的商品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经济学属性。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商品为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为俱乐部商品,具有竞争性而不具有排他性的则为公共资源,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商品则为纯公共产品。详细划分见表1。

根据不同的经济学属性,不同的商品其供给模式也完全不同,对于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私人物品来说,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可以提供充足的供给。而对于另一种极端情况,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纯公共物品来说,市场中的供给为零,只能依靠政府提供。由于俱乐部产品具有排他性,可以将不缴费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同时其又具有后非竞争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消费数量的增加不会引起边际成本的上升,所以俱乐部产品为产品供给者提供巨大的获利空间,通过市场完全可以提供充足的供给。公共资源由于不具有排他性,却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从而引起人们的过度消费,往往造成“公地的悲剧”。所以,公共资源在市场中无法提供供给。而由于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同时消费又具有竞争性,完全由政府提供供给,有可能导致政府不堪重负。所以,面对公共资源如果私人化成本极高,不能实施,则最好由政府来进行规制,限制消费数量,以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我国在东海、南海在规定季节限定捕鱼就是规制公共资源最好的案例。

讨论中国的传统体育的发展问题之前,首先必须从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传统体育的经济学属性进行定位,从而根据其经济学属性确定其最优的供给模式,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其实包含着两种重要属性,一个是健身运动的属性,一个是文化载体的属性,这两属性是同一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果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失去了其运动属性、丧失了其健身功能,那其就不成为体育了,人们是否还会从中得到效用的满足也未可知,人们是否还会将其作为商品进行消费也不再确定,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讨论都没有意义了。而如果一种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仅仅具有健身属性,而失去了其所承载的文化属性,那就等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了。消费者根据该体育项目的健身效果和付出的成本之差最大化决定其自身对该体育项目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传统武术独特的伦理观即武德。武德强调习武者要有仁爱、受礼、宽以待人等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是举世文明的礼仪之邦。

道德品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逾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建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信是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名人剑客之所以能称之为侠客的最高境界,不但具有高不可攀的武术修为,还要具有至高无上的武德修为,侠客“一诺千金”,“言必行”是侠客的共同特征,通常把诚信看得比自己宝贵的生命都重要很多,这是一个人的高尚品格的重要体现,并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尊师重道是武德的重要一部分,习武必须尊重师长,武术师傅具有高超的权威和受到无限的尊重,反观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最缺少的就是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尊师重道的学风,只有尊师重道老师才能爱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交往关系,才能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因此当前我们应该给予教师合理的地位和尊重,把武德当中的核心思想尊师重道作为学校的学风精神,才会在全社会重新树立起尊重教师的良好学习风尚。而供给者则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自身提供该体育项目的成本决定其供给数量和价格,市场自身的力量就可以促进其发展。如果其健身效果良好,从事该项目付出的成本较低,这种运动项目就会在市场条件下快速发展流行起来。如果一种项目其健身效果不好或者存在巨大风险,并且需要付出高昂成本才能达到效果,这种项目在市场条件下会自然遭到淘汰。所以,失去文化属性的体育项目不能视为传统的民族体育,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首先我们来看传统民族体育中健身运动属性的经济学性质。运动健身是传统民族体育的首要属性,人们学习从事传统民族体育正式因为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这既包括身体机能的健康,也包括运动过程中心理的愉悦与振奋,所以,健身效果构成了传统民族体育效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习、参与传统民族体育也会产生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学习练习过程中学费、场地、装备等硬件支出,也包括学习、参与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以及运动损害等风险。那么从排他性来看,传统体育项目往往具有相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并且包含着相对悠久的历史以及“阴阳五行”等相对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没有教练和师傅的教授指导下很难完成学习,所以,从学习环节开始,传统民族体育就具有了严格的排他性,可以将很多不愿意付出成本(特别是学习费用)的消费者排除在外。这种严格的排他性就保障了传统民族体育能够有效克服“搭便车”行为,为私人供给提供了保障。

从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属性的竞争性来看,在一定的范围内,其竞争性并不像其排他性那么严格。以武术为例,在一定范围内比如30人之内,一个人习练某种武术套路,并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同样武术套路的习练。而且随着习练人数的增加个人遭受运动损伤的概率会下降,习练者之间的交流碰撞也会大大降低习练者的学习成本。由此可见,在某一范围内,传统民族体育的边际成本不但不会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会因为学习参与人数的增加而下降,消费者之间的影响更趋于正向而非负向,所以传统的民族体育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不具有竞争性,当然,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也会带来边际成本的上升,比如场地变得稀缺,教练也不在充足,这时,更多人的参与则会带来其他人边际成本的上升。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开出,单从传统民族体育的健身运动属性来看,其具有严格的排他性,但是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结合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民族体育就其健身运动属相来看其应归属为俱乐部产品。其严格的排他性、以及消费过程中的非竞争性可以保证其供给者在供给过程中获利,如果学习、参与传统民族体育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和相对低廉的成本费用,则市场的力量就可以保证其健康发展。

我们再来看传统民族体育的文化属性,众多传统民族体育中都包含着深刻的中国历史和文化,而且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所以传统的民族体育不但是一种健身技术,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比如在中国传统武术中讲究“阴阳”、“五行”、“六合”、“八卦”这些都是中华哲学在民族体育中的体现,而“仁”、“义”、“礼”、“和”这些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质在民族体育中的展现。而这种文化的属性本身可以给人们带来某种心理满足,产生某种效用。同时,将这些文化因子融入传统民族体育之中,并未广大国民所接受,本身又需要付出巨大成本,那么传统民族体育中的这种文化属性本身也就构成了一种经济品,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

那么从其排他性来看,作为国民无论是否学习、参与传统民族体育,体育运动中所散发出来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能感召国人,比如当我们看到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时候,无论我们是否习练武术,都会由心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这种民族感情就会产生极大地心理愉悦,这种心理愉悦就是经济学中的效用。可见,从文化属性来看,无论我们是否参与了传统民族体育,我们都消费了其所包含的文化与精神。所以,传统民族体育中所包含的文化无法做到完全排他,某种民族精神或者民族感情只给付费的人带来满足而没有付费的人却感受不到这些精神或感情,这是完全做不到的。因此,传统民族并不具有排他性。

再从其竞争性来看,传统民族体育给国民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效用并不会因为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同样,多一个人喜爱传统民族体育并不影响里一个人喜爱传统民族体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到传统民族体育中的成本也不会因此而增加,所以,传统民族体育就其文化属性来看并不具有竞争性。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中的瑰宝,武术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不但在武术本身中有所体现,在小说、评书、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是,从小说中感受到的武术精神并不影响电影中所感受到的武术精神,电影中融入武术精神并不增加电视剧中融入武术精神的成本。所以,从文化属性来看,传统的民族体育并不具有竞争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民族体育的文化属性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所以,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很难促进传统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很多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衰落与消失正因如此,在市场条件下,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健身效果无法与现代科学健身项目进行竞争,而其文化属性又由于其公共产品的属性没有私人愿意提供,在市场条件下就渐渐失去了其发展的空间。

三、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模式选择

综合传统民族体育的健身运动属性和文化属性,传统民族体育的经济学属性并不能简单的归为上述四种中的某一类,其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俱乐部产品的属性。所以,传统民族体育从经济学的视角是一种介于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之间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准公共产品。其具有排他性,但其排他性并不严格;其不具有竞争性,这使得其生产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因为消费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其具有很强的正的外溢性。

正因为传统民族体育的这种经济学属性,所以在促进传统民族体育发展的模式选择上就不能够简单的采取一种模式。既不能将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完全交给市场,通过市场自由选择来促进其发展;也不能由政府全权包揽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由于传统民族体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又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所以在纯市场条件下,其最优的供给量要小于整个社会最优条件下的供给量,导致其供给不足,抑制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果不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一急切问题,担心使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 一定的障碍,使得习练传统武术的人逐渐减少。运动健身是传统民族体育的首要属性,人们学习从事传统民族体育正式因为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这既包括身体机能的健康,也包括运动过程中心理的愉悦与振奋,所以,健身效果构成了传统民族体育效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习、参与传统民族体育也会产生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学习练习过程中学费、场地、装备等硬件支出,也包括学习、参与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以及运动损害等风险。武术的本质属性击技性其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内容,一种是徒手形式,指的是人们运用四肢躯干发挥动作,第二种则是使用器械。早在人们生活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在与猛兽的斗爭当中,逐渐形成发展了快速奔跑、跳跃、前后翻滚、擒拿跌打等格斗的种种技巧。传统武术运动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特色民族文化宝贵遗产,同时是具有深厚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的一项优秀传统体育运动。大力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对弘扬我国优秀特色文化遗产,增强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状况,全面贯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武术运动,首先要重点抓住武术运动的普及,这是武术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武术运动普及到更为广泛的人民群众当中,弘扬发展武术运动才能有坚实的根基,才能枝繁叶茂,形成苍天大树,更好跟多的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深入广泛普及武术运动的基础之上,提高武术运动水平同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实而传统民族体育又非纯公共产品,如果其发展完全依靠政府出资,则传统民族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就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这种完全依靠政府的发展模式也并没有将纳税人的税金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对纳税人也是一种浪费。所以,完全依靠政府发展传统民族体育必然会造成双“浪费”,既没有把传统民族体育的价值发挥出来,又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

那么在促进传统民族体育发展中,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做到既最大程度地促进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我们面前的是传统武术套路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需要我们的智慧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去解决,虽然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已经走向了国际化,但在国际化的国际化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在其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有待我们共同去解决。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套路动作评分难区分难的急切问题,但同时也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所在,诚然套路动作评价体系的建立逐步提高了套路动作演练的难度程度和审美需求的特征特点,然而这些也极大的限制了最广大武术爱好者参加武术的热情,如果不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一急切问题,担心使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 一定的障碍,使得习练传统武术的人逐渐减少。运动健身是传统民族体育的首要属性,人们学习从事传统民族体育正式因为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这既包括身体机能的健康,也包括运动过程中心理的愉悦与振奋,所以,健身效果构成了传统民族体育效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习、参与传统民族体育也会产生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学习练习过程中学费、场地、装备等硬件支出,也包括学习、参与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以及运动损害等风险。武术的本质属性击技性其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内容,一种是徒手形式,指的是人们运用四肢躯干发挥动作,第二种则是使用器械。早在人们生活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在与猛兽的斗争当中,逐渐形成发展了快速奔跑、跳跃、前后翻滚、擒拿跌打等格斗的种种技巧。传统武术运动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特色民族文化宝贵遗产,同时是具有深厚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的一项优秀传统体育运动。大力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对弘扬我国优秀特色文化遗产,增强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状况,全面贯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武术运动,首先要重点抓住武术运动的普及,这是武术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武术运动普及到更为广泛的人民群众当中,弘扬发展武术运动才能有坚实的根基,才能枝繁叶茂,形成苍天大树,更好跟多的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深入广泛普及武术运动的基础之上,提高武术运动水平同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实施,武术运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武术竞赛和表演的相继建立健全,武术运动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并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创编了很多更新更为全面的武术套路,深深的吸引着广大的武术爱好者。而人们开始使用运用石器,则标志着人类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动物,是富有相当多的智慧因素,同样也是标志着人来逐渐开始运用器械逐渐战胜猛兽,不在或免于受到凶猛猛兽的攻击和袭扰。在中华大地上早在六十余万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猿人即“北京猿人”的重要遗址当中已经发现了诸多原始的石器器械。又最大程度地发挥传统民族体育的价值,还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政府财政资金呢?市场加政府模式将是一种高效并且相对节约的模式,具体来说近年来正在兴起的PPP模式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传统民族体育发展的全新模式。

所谓PPP,英文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中文可以称其为为公私伙伴关系、公私合作伙伴模式、民间开放公共服务、公共民营合作制等。这是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中PPP项目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设阶段,政府的公共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来参与建设;第二阶段是运营阶段,建成后的公共项目由社会资本长期运营,社会资本通过运营获得相对稳定的长期收益,弥补建设成本,获得利润。PPP模式之所以越来越受重视在于其拥有很多优势,从政府角度来看PPP弥补了政府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有效地克服了道德风险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PPP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平台,又由于这些基础设施具有俱乐部产品的性质,所以保证了社会资本投资可以长期获利。

对于传统民族体育,我们也可以采用PPP模式或者类PPP模式促进其发展。由于传统民族体育具有俱乐部产品的属性,这为社会资本长期获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一空间会吸引众多社会资本的进入,为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解决了政府发展传统民族体育时资金不足的问题。又由于传统民族体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历史。早在先秦诸子百家时期,就已经从远古时期开始萌芽,并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得到生根发芽,发展至今成为早期武术艺术形态的一种雏形。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是指从早期的原始社会逐渐经过夏代、殷商时代、东西周乃至后期的春秋和战国争霸时代,通熟一点就是指秦汉发展形成统一中国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作为最具有传统东方神秘文化珍宝的传统武术,是绚丽浓厚文化气息的华夏文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与整个华夏文明息息相关,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政府在发展传统民族体育方面不能无所作为,政府并不是在传统民族体育供给侧发挥作用,而是在其需求侧发挥作用,政府通过其影响力推广传统民族体育,激发人们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热爱,从而创造出市场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需求。这样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就形成了一种政府创造需求、市场提供供给的政府加市场的发展模式。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将传统民族体育作为一种经济品、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其经济学的属性,目的在于找到一种能够更加高效的促进传统民族体育发展的模式。通过上文的论述本文认为传统民族体育是处于俱乐部产品与纯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并且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针对传统民族体育的这种经济学属性,本文认为促进传统民族体育发展的高效模式为PPP或者一种类PPP的政府加市场模式,政府为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创造需求,而市场则为其发展提供供给。

(一)吸引社会资本成立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协会组织,通过政府的授权,长期负责该项目的运营推广。包括举办各类性质的比赛,制定相应的比赛规则,创新比赛技术动作等等。同时取消现存体育协会的官办性质,将体育协会与官方体育管理部门脱钩,将体育协会变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法人实体。

(二)在传统民族体育协会之下,通过商业运作成立俱乐部,由俱乐部负责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具体推广,包括教学、训练、比赛等。不再以体校为主体进行推广。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推向市场,通过社会资本的力量推动其发展。

(三)在这种推广过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使社会资本成立的体育组织得到合法的地位;信守承诺,保障对传统民族体育协会的授权长期有效;减少行政干预,特别是减少对技术动作的行政干预。

(四)政府主要是发挥其创造需求的功能,通过舆论引导,将传统民族体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予以推广,使国民真正热爱我们的传统民族体育,形成相对稳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子来.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

[2]欒桂芝.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3]喻德桥.21世纪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4]陈瑶瑶,倪依克.2008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基于CityspaceⅢ的计量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2).

[5]高明华,曾广录.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困境”与俱乐部模型[J].体育科学,2009(2).

[6]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1).

[7]姚东旻,李军林.条件满足下的效率差异:PPP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J].改革,2015(2).

[8]陈小安.准公共产品竞争性供给改革分析框架——兼论我国公共产品改革思路[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1).

[9]岳军,王杰茹.高等教育资金来源:基于PPP模式的社会化供给方式[J].地方财政研究,2015(8).

[10]马翠华,陈立新.准公共品协同供给机制的经济性探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9(4).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猜你喜欢

PPP模式
海绵城市与海绵城市债
株洲推行PPP投融资模式的思路
国外PPP模式之借鉴研究
PPP模式下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关于我国PPP项目管理方案的策划与研究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