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游香山

2017-05-30刘湛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山脚长龙香山

刘湛

北方的冷空气过境,刮了一天的大风,盘踞在城市上头的雾霾只作散兵游勇四散开去,天空一碧如洗,蓝得鲜艳透亮。从楼上眺望,远方的山脉清晰可见,露出被秋风磨砺的峥嵘。正是到了一年一度秋高气爽爬香山的时节,一见到窗外的宝石蓝,我便打定了主意。

通往香山脚下的公交缓慢地挪着步子,离山脚还有七八站就已经接起了长龙,在售票员的鼓励下,乘客们陆陆续续下车步行,我也同他们一道,像是装米的袋子破了小孔,游客们一眨眼就在路边铺满。

汽车的长龙向前蜿蜒,人潮也缓慢向前涌动,直到消失在远方的拐弯处。再往前看,就是点缀着红色斑块的黛色香山,远远望去不甚巍峨,却是钟灵毓秀,使人心驰神往。一路上的游人仿佛虔诚的朝圣者,顶着正午的日头向大自然的伟大神灵伏下身来。

越往前走,香山就愈发清晰,也显得高大,不知不觉就到了山脚,徒步许久而产生的劳累也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清除,只觉得浑身轻松,迫不及待地融入到曲折深邃的小径中。身前身后游人如织,我们于是钻进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向山上进发。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我们上山的野路是驴友们经年累月踩出来的,每向上走一步都能激发起些微尘土,坡度又抖,又容易打滑;好在两边坚韧的树木伸出了他们友好的手臂,帮助我们安全向前。想必它们已经帮过太多的旅人了,本应粗糙的掌纹也变得细腻光滑。它们是危险时刻的安全绳,是劳累时分可以依靠的肩膀,是一路上陪伴的队友,是香山朴实又热情的精灵,让我们感到安全、舒适、轻松又愉悦。在这些精灵的簇拥下,我们一步一步緩缓向上攀爬,除了看脚下细腻的灰尘和松动的岩石,也看到路边的沟壑和沟底孕育着的绿色生机。现在是水落石出的季节,但仿佛还能听到在夏季的雨后,山溪欢快的淙淙之声,它们会飞快地奔向山脚,一路上会相互撞个满怀汇成一股,嬉戏打闹着追赶,给山石草木唱出好听的歌。这时候是没有水流的,只有浅浅的青草灌木偶尔在山风的轻抚下摇头晃脑,好不自在。

野路走了一阵,就在前方汇入了爬山的大部队,走上了有台阶的平稳山路。同游的都轻微地喘着气,走走停停,不太宽阔的山路就成了人头攒动的街市,他们有的埋头走路,步伐稳健又坚定;有的携侣同游,停下来等等同伴;有的驻足回望,看来时的路和下方的城市。秋的气息还没有到最深处,一路上红叶寥寥,厚重的青色倒是铺了一路,偶尔看到树梢上有几片红叶,也没有完全红透,是半红半黄的,它们在山岚的推动下跳起了华尔兹,跳着跳着,仿佛就愈发红了、愈发透了。它是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的火种呀,虽然只有星星火光在秋风中摇曳,但毫无疑问它将点亮整片香山。

在见心斋稍作停留,廊道的游人太多,就在其后小角落的藤椅上略微休息。这一方天地夹在巨大的岩石切面和楼阁之间,没能进一线阳光,习习凉风带走身上微热的水汽,喁喁鸟语在耳畔萦回,藤椅的纹路在指缝间滑动,真是让人觉得惬意。

出见心斋之后就不再停留,我们拾级而上,离山顶越来越近,下方的京城也越发渺小。眼见着山顶就在眼前,许多游客在边上的观景平台休憩,我们便趁这空隙一鼓作气,登上了香炉峰顶。

一到山顶,就被阵阵秋风所包裹,登时觉得十分舒畅。低眉看来,南坡和山脚的房屋已被日影覆盖,更显得幽深苍翠;颐和园的昆明湖好似一块小小的碧玉,镶嵌在画卷之中;放眼望去,高楼大厦都变成了小小的豆腐块,层层叠叠,只有拔地而起的中国尊能看得分明;更远处,天地相接,交界处似乎弥漫着朦胧混沌的水汽,逐渐往上过渡到天蓝。小小的月亮悬挂在湛蓝的天空之中,更显得意境悠远,使人心旷神怡。临高望远,才真正觉得一股浩然之气从心底生发出来,我既钦羡大自然的天工造化,也感叹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海到尽头天作岸,山至高处人为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香山的林海松涛还会继续荡漾,壮美的祖国大地也会再展新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山脚长龙香山
坐佛
北京香山
刘长龙教授
游香山
勇闯长龙阵
孟长龙美术作品
浓雾
我是云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抵达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