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印象

2017-05-30王秀杰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淮扬菜京杭大运河淮安

淮安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原名淮阴,于2001年2月1日改为淮安。淮安境跨古淮河两岸,位于我国的南北分界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淮安的自然风光和气候即具有江南水乡唯美图画般的景致,又具有北方自然界所特有的粗犷和淳朴;有江南特有的温暖湿润和烟雨蒙蒙的梅雨季节,也有北方专属的寒风冰冷和漫天飞雪。无论你是习惯南方四季如一的潮湿温润,还是喜欢北方的寒冷和晶莹剔透的冰雪,在淮安都能找到你想要的感觉。

一、运河之都

我初到淮安,首先见识的就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曾经是南北漕運大动脉的千年运河,在淮安的大地上缓缓地流淌着。自隋炀帝开凿运河以来。大运河流经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淮安被称为“运河之都”,淮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繁荣与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

京杭大运河在淮安境内长达68公里,被誉为“母亲河”。大运河进入淮安,在淮阴水利枢纽处分为两支,一支为古运河,亦称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流经江苏省的淮安、高邮、扬州,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流入长江。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在明、清两代,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部位。里运河、中运河与黄河故道(即古淮河)交汇处即淮安府城中心,在此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即现在淮安市楚州区的总督曹运公署遗址。

里运河穿过淮安和扬州中心繁华的老城区,沿岸文物古迹甚多。当年来自徽州和山西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聚居在扬州新城以及淮安河下,竞相建造精巧雅致的私家园林。淮安的河下古镇有2500年的历史,是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古镇之一,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河下是典型的因运而兴,因运而衰的千年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古镇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河下古镇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罗家桥等。河下镇内还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古迹保存完好。位于里运河畔的淮扬名菜美食街的御码头,至今尚存,清康熙乾隆各有六次南巡,淮安都是重要巡视之地,二帝多次经临此古码头,故称御码头。

大运河的另一支为新辟大运河,为里运河裁弯取直另辟的新河,主要作用是航运、灌溉和区域排涝。现今运河上仍有来来往往的运输船舶,为美丽的运河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京杭大运河、淮河、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四河穿城”的淮安是一块浮在水上的热土。在这座以水为魂的古城,人们又以大运河为最亲,血脉相通。康熙、乾隆两帝下江南的途经和巡视,更使得淮安声名远扬,繁华一时。

二、风光旅游

作为“运河之都”的淮安市,有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镇淮楼等。运河还串联了码头古镇、清江城、河下古镇、楚州古城,见证着淮安历史的变迁。2002年,以里运河为纽带,打造“古运河文化长廊”淮安旅游的黄金线。依据文化和漕运历史,按国家AAAA级标准对里运河进行了全新设计,打造”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大运河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水上立交”、”通衢古驿”、”夫差陈兵”,一幅幅浮雕,仿佛是运河承载着厚重的淮安缓缓驶来。中洲岛复建了清江浦楼,河下古镇、御码头得到重修,漕运总督署遗址也渐露原貌,里运河60里风光带景色着实迷人。”康熙运河水上游”游览线通了。总长13公里,囊括了清江大闸、御码头等10多个旅游景点。沿着皇帝下马登船江南行的方向,游客们透过一座座仿古建筑和晨练暮舞的人群,感受当年”南船北马”的繁华。

目前里运河主要开发旅游线路,沿线具有典型的苏北水乡的古镇风貌,是一条具有防洪、排涝、供水、通航及南水北调输水任务的综合性利用河道。目前已建成大运河文化广场、美食一条街、东西大街、码头镇韩侯故里景区、康熙运河水上游线路。中洲岛公园、三湖一镇、人海水道、里运河河岸景观、码头镇、慈云寺、文庙风貌区。2005年8月淮安里运河风光带已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三、城市建设

淮安城市建设挖掘漕运文化底蕴,打造“运河之都”品牌,围绕绿水特色,里运河、大运河绿化风光带,古黄河生态园、中洲公园、荷花公园、钵池山公园等游园绿地相继建成,新增公共绿地304万平方米,使淮安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水中城、城中水、绿中城、城中绿”的自然生态城市。中心城市建城区面积现在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83万人。京杭运河的水运条件及两岸环境的改善,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在,淮安沿运河建厂、建科技和工业园区、建物流中心等,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很多客商还看中了淮安运河的绿水,纷纷投资淮安房地产,依水靠绿、鳞次栉比地建起了新型花园式居民小区,使淮安加速向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迈进。

四、水鲜美食

淮安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淮扬菜”的主要发祥地就是在运河一线。淮扬菜至所以鲜美,主要原因是其生于水性、妙于水性。大运河水丰草肥,水产四时不绝,鱼、虾、鳖、蟹、螺、蚌、蚬品种繁多,其中鱼类品种最多,青、鲢、刀、白、银、鳊、黑、鳗、鳅、鳝、鲶、鳜、鲤等等,多是淮扬菜必备。家常淮扬菜“炝三螺”用的河蚌、螺蛳、蚬子,带有运河特有的水土清新滋味。而水生蔬果类有藕、莲、慈姑、芋头、菱角、芡实、莴苣、茭白、水芹、蒲菜、芦蒿等,这些水生类植物则更深得运河水滋润,给品尝者送去野趣和清香,增添了淮扬菜的神奇和活力。“一著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名扬四海的淮扬蒲菜,只有运河楚州段的洁白肥美,有“天下第一笋”的赞誉。

淮安市位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畔,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年轻的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里共辉。市境跨古淮河两岸,相传大禹曾至境内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澜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历史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

王秀杰,(1970.12),女,满,辽宁丹东人,本科,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交通土建。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淮扬菜京杭大运河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京杭大运河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梨园寻梦淮安缘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传承与创新 殷允民谈淮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