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需深度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探讨

2017-05-30张赛丽吴金山

高教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张赛丽 吴金山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着力打造本科应用型人才。经过近几年不断发展,很好的缓解了社会对人才供需融合的矛盾,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主要对我国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构建供需深度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述,并提出一些可行性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建立完善的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供需融合;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1-0158-03

Abstract: With China's university education transforms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we strive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fter constan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 demand and talent supply has been alleviated,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also exist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s of applied colleges, and how to construct a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which deeply integrates supply and deman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and feasible solution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a perfect new training model of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supply and demand integration; applied 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 existing problems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同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转型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上来。经过几年不断探索、实践,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已认识到“应用性”是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如何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門人才是关系到普通本科高校发展及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课题[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工作,如何办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所谓“供需融合”,“供”是指学校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的各项教学与管理服务;“需”是指产业界、企业、研究院和事业单位等对青年人才的需求;而“融合”则应以需求方为导向,探讨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发展方向、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最终使供方和需方形成内部市场机制,形成良性互动。“供需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相统一,把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产业需求、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相融合,相统一的一种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对其认识不到位,导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受中国传统上“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我国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求大、求全”的价值取向,地方高校同质化严重,办学定位趋同。因此造成地方高校以学术标准为主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以技术积累和行业服务为价值追求的矛盾,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与企业行业实际需求的矛盾[2],造成了当前用人单位共同面临“学士硕士满街跑、技工技师找不到”的尴尬境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对外输送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很多同学到企业进行实习时才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发挥的作用不大。如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双选会”,但企业聘用成功率却很低,问题主要在于企业所需的是综合性人才,如想要英语专业的同学,但英语专业的同学对物流行业不了解,这是就是如今校企对接的一大瓶颈。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际与培养目标不符

地方高校如何转型现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基本達成共识,绝大多数高校都提出要大力培养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中也明确规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精神、诚信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实际这些办学定位为应用型院校的高校,只是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特色写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沿用以前传统的做法而没有实质性内容;或者只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简单拼凑,为应用而应用,没有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导向和方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难以贯穿始终。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含糊不清

人才培养定位就是对“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等问题的解释和界定。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归纳为“知识广、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究竟培养什么能力、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应达到什么标准,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评价等表述不清,也就是对应用型人才应该有怎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问题缺乏系统认识。虽然各个省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还没有具体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宏观认识阶段[2]。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工作的蓝本和龙头。绝大多数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相关专业教师根据学校相关指导文件进行编制,没有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或者专家论证。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多都是由以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成,而院校教师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院校师资比较年轻,对企业工作岗位人才需求不了解,也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有部分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因人设岗、因人设科,根本没有考虑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存在个别老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只关心自己的工作量,而不考虑不同类型、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脱节等情况。

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还有部分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模式,也都是以理论课程为主,缺乏实践课程,没有体现出课程设置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也没有突显出此课程设置可以给学生带来哪些能力提高或技能训练。有些院校会安排一些实践课程,但往往也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践课,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或者实践就是参观实习、学生自行完成一篇调查报告或者论文,没有老师的指导,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实践,只是在网上随便摘抄一篇交给老师,根本起不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也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通过查找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发现,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还有个别课程配套实训课程。但是大部分院校由于师资和资金等各种原因,大部分实践课程时间都是由学生自由支配,这样实践课逐渐成为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活动课,这样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虽然表面上可为学生提供系统深厚的理论知识,但实际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际上没有学会,也没有学到。

(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施方式不到位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上课听,考试背”这种灌输式模式,很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很多院校也提出来采用“互联网”、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课程等新型授课方式,但是这些也都流于形式,具体运用的非常少。这些新型的授课方式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而院校对教师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进行职称晋升也还得要看科研条件,因此就制约了新授课方式实施和探索。

自1999年高校扩招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13年间每年平均增长1.92%,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逼近普及化阶段。高校师资和硬件条件建设跟不上扩招的步伐,高校大多实行大班教学,每个班、每个专业的人数都很多,因此给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也带来了挑战。如会计专业基本上每个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会开设,并且学生人数也很多,一个专业一个年级至少100名同学,在顶岗实习时许多单位根本不能容纳如此多的学生,因此,只能采用放养式管理,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也是类似的情况,通常安排在暑期,并且都是由院校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院校通常一个专业一名辅导员,意味着这一名辅导员需要负责近400名学生,没有更时间及精力顾及这么多同学。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实训课程也基本上采用集中实践,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全程式实践难以实现,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合作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高,有学者调查大约67%的样本企业每年新招聘员工来自合作高校比例不到20%[3]。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都处于临时性、短期性的松散状态,缺乏长期的综合性联合。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方式主要以提供学生生产实训基地、安排企业技术人员进入高校等较为浅层合作形式為主,而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深层次的合作相对较少,且企业更愿意将学生作为生产岗位的员工使用,较少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4]。

二、构建供需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首先必须明确培养人才是往何处输送。其次,院校负责人需深入此地、对用人单位实地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等有怎样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再侧重培养学生在具备用人单位所需能力的基础上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因此可解决“供”与“需”不匹配的矛盾。

(二)依托供需深度融合平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1. 对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构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行业(企业)实际岗位对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专業核心课程体系,按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技能实用的原则,科学设计课程目标。

2. 校企共建课程。在校企合作中强调校企共同开发、建设课程,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和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等。

(三)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提升实践育人的水平和质量

首先,完善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制定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意见,突出实践教学地位,从政策上鼓励、经费上支持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其次,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不断加强以课程实验教学为主的专业实验平台建设。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跨专业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多专业共同使用的基础课实验实训中心。

最后,强化以训练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建设。

(四)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为应用型人才提供成长催化剂

学校在学生学习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就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把学校和职业发展目标联合起来。

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专门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校企共建智慧教师,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交叉、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实施培养过程和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在专业建设上,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放教材,共建实践教学平台,联合教学和联合开放教学资源库,企业主导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及发展;在专业教学上,学校组织团队实施公共课和基础课以及基础技术课教学;企业派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上,企业负责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及培养;在实习及就业环节,企业搭建就业资源池,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業推荐服务。

三、讨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得到快速发展,有效的缓解了人才与企业间的融资需求矛盾,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如企业需要大量懂知识及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企业看中的是人才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需要的是面向现代化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5,6],适应能力较强的综合性人才[7],而各高校培养人才更注重老套应试教育,严重的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各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應用研究,有不少老师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各项研究多是分模块进行,综合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将技术和管理融合方面。面对社会对人才的供需矛盾,学校在改进方面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重点进行更进:1. 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及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接近市场需求,缩短与工程实际的距离,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能力。2. 将结合项目的训练方式引入到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3.切实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动力缺乏和合作制度环境的缺陷,为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地保障。4.解决专业课堂教学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习紧密结合,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高质量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波.校企融合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研,2012(19):28.

[2]刘英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

[3]潘海生,王世斌.中国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44-147.

[4]刘英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

[5]卢立珏,叶育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7):57-60.

[6]斯荣喜,龚山平,邹晓东.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73-75.

[7]郑志明,李川伟.新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1):163.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