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初探
2017-05-30王野刘正学方伟鉴熊瑛
王野 刘正学 方伟鉴 熊瑛
摘 要:文章从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矛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提出开展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以期提高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增单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130-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training and the problems of course construction existing in the new master's degree granting units,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overall goal of course construc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way and methods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in the units.
Keywords: the new master's degree granting units;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course construction
一、背景分析
(一)“新增单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矛盾
“新增单位”在学科水平、导师队伍、教学条件、实践条件、项目支撑、经费保障等方面与其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新增单位”的研究生教育从“零”起步,一方面要学习其他硕士授予单位的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招生选拔、培养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一方面要争取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又要保障生源质量。一方面在经费投入上明显比不上其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另一方面又要依靠现有条件培养出与其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相当水平的硕士研究生。
(二)“新增单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新增单位”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涵盖面太窄,强调按二级学科甚至研究方向来设置课程,体现不出宽口径培养的要求;二是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受师资力量所限,存在“因人设课”和“因课设人”的现象;三是课程内容的设计缺乏层级性,部分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本科课程的交叉重复,客观上降低了研究生课程要求;四是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知识在研究生专业课程中所占比重不高,与实践结合的程度较低;五是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授课模式比较单一。这些问题的出现,降低了研究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和积极性,也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新增单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凤毛麟角
以“硕士研究生”和“课程建设”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如:乔琳(2008)等研究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1],田丹(2016)探讨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途径[2],宋娟(2013)结合美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加强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3]等。此外,还有较多的学者结合具体的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或研究生专业展开了课程建设的研究工作。但结合“新增单位”的研究生培养实际开展课程建设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较少。
二、“新增单位”开展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新增单位”研究生教育规范管理的迫切需要
“新增单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或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对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特别是课程建设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增单位”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新增单位”特点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同时,也有利于将课程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推广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新增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是“新增单位”落实国家政策的迫切需要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提出了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义和总体要求,明确了培养单位课程建设的责任,并针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新增单位”加强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培养单位内部加强研究生质量保障建设的主观要求,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三)是“新增单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特别强调,“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创新措施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是“新增单位”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新增单位”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有利于“新增单位”构建适应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促进“新增单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发展。
(四)是“新增单位”迎接教育部合格评估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權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2014]4号)明确要求,新增学位授权点获得学位授权满3年后,须接受专项合格评估;获得学位授权满6年的学位授权点,须进行合格评估。这两项合格评估都将“人才培养”作为一级指标,并将“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一级指标下重要的“二级指标”。“新增单位”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有利于“新增单位”通过合格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推动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
三、“新增单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新增单位”通过课程建设,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充实及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改进课程教学方式,实现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1234”总体目标:一是坚持1个“宗旨”。即课程建设工作坚持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宗旨。二是突出2个“特点”。即课程体系的构建注重规范化、差异化特点。三是强化3个“要求”。即课程教学内容的凝炼强化前沿性、系统性、应用性要求。四是做到4个“结合”。即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做到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
四、“新增单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工程,做到“一专多能”
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学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组织各学科专业开展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建设大讨论活动,在充分调研相关院校先进经验及相关产业(行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现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二是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不同专业研究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不同学科方向或研究方向,完善各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和结构,优化课程体系。重点是淘汰一些不能适应研究生培養目标需要的课程,增加一些学术前沿、研究热点、研究方法、学术实践等课程,强化对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实现研究生培养“一专多能”。
(二)实施课程内容模块化建设工程,做到“一课多师”
在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基础上,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按照不同知识体系,加强课程内容模块化建设,重点是突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模块,结合课程教学团队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由多名教师分别承担一门课程不同模块的教学工作,做到“一课多师”。
(三)实施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做到“一库多用”
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等工程,创建研究生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课程教学电子资源库。主要包括自编教材(讲义)库、教案库、案例库、习题库、教学视频库、图书文献资料库等子库。课程教学电子资源库对外开放,实现校内与校外共享、学生与教师共享、教学与科研共享,做到“一库多用”。
(四)实施课程标准建设工程,做到“一课一标”
根据不同课程的建设目标,各学科专业制定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以此作为各门课程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考试命题、教学质量评价等的依据,做到“一课一标”。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性质,指对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等的定性描述;二是课程目标,指通过该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是教学要求,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四是教学评价,包括评价(考核)的内容、方式、标准与权重等;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习、实践等实训指导手册,软硬件环境要求等;六是任课教师资格;七是参考书目。
(五)实施教材建设工程,做到“以教促改”
设立教材建设专项,促进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做到“以教促改”,即“一年有讲义、三年有教材、三年一更新”。教材建设项目分为重点教材项目、一般教材项目和讲义类项目。重点教材项目包括再版教材、核心课程教材等;一般教材项目指为培养方案内设置的其他课程编写的教材;讲义类项目指在研究生教学中已使用,教学效果良好,但尚不具备正式出版条件的校内出版教材。
(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工程,做到“以改促建”
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促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做到“以改促建”。重点资助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与考核,教学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生课程建设规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着力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并支持优秀成果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乔琳,李向军.试论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J].教学研究,2008(4):312-314.
[2]田丹.对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8):233-234.
[3]宋娟.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