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2017-05-30韩旭涛

体育风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高中体育新课改

韩旭涛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以及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体育教学质量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人们希望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高中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此时体育教师更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放松和压力的释放,进而培养他们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创新

体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不受到重视,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模式也很落后,学生缺乏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体育教学效果较差,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起到帮助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更多的人希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且新课程改革也要求体育教学也必须进行改革创新。高中体育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从而充分发挥出体育的教学价值。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理念守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严重影响,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普遍比较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很快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要求,沿用传统落后教学模式的情况十分严重。比如普遍以教师为中心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很少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亲密的交流互动,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的压抑,不利于教師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另外,高中体育教师常常在教学中树立师道尊严的教学形象,压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质疑精神,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指令言听计从,学生的新奇灵感普遍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支持,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技能[1]。

(二)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思想的干扰,高中体育教师普遍不重视体育教学,因为体育学科并不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教师通常采取自主活动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没有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收获甚微,既没有掌握体育技能也没有形成良好习惯。另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十分严重,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平台,打击了很多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取全程讲授法开展教学,不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与实践,导致了很多高中生能够记住运动的要领与技巧,却没有运动的实践经验,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工作始终没有落到实处。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

(一)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综合体育能力

高中体育教师普遍认为体育教学的重点是身体运动,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了高中体育教学体育与智育的分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参与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比如在开展“立定跳远”项目教学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题:“同学们都观看过立定跳远,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运动员们在立定跳远时手臂是怎样动作的?怎样摆臂能够跳得更远?”高中生受到来自教师的启发,跃跃欲试地开展实践探索,通过反复地摆臂试跳,学生自主探索到立定跳远的运动要领,使学生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加明确,并能够从课堂教学中领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运动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改教学目标[2]。

(二)开展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互动

高中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为学生创设交互性课堂教学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同时辅助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心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大量竞技比赛,比如“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以及“接力比赛”等等。在比赛开始之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比如引导学生练习“行进间四角传球”,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内分别由不同的学生负责传球和防守,课程进行一半过后,再实行调换,防守的学生改为传球,传球的学生改为防守,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锻炼。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氛围空前活跃,并且促进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展开科学评价,综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双重评价机制,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充满自信[3]。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体育运动的价值,运动成为了一种风尚,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这是构建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在体育这门重要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体育运动形式及锻炼技巧,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热爱运动的热情,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新课程改革要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个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提高教学的实效。高中体育教学也要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运动项目,这样对挖掘学生的运动天赋,增强运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体育是一项涉及多种项目的教育形式,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太极拳、健美操、跆拳道等体育教学内容,并且鼓励学生课外组建相应的兴趣小组,这样学生在小组内可以交流各自的看法,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价值。由于学生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那么参与积极性一定会很高,他们更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甚至是主动请教老师,这样的学习意识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四)改革考核评价体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时候,都是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具备全面性和科学性。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这一落后评价方式,新的考核评价体制中应该融入启智、求知、用心、育人、健身的评价标准[5]。在这样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下,学生就不会每次都非常担心自己的体育测试分数了,在这样具有更加人性化特点的制度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且在运动中展现出自己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运动天赋,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意义重大,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更要实现不断的发展进步。高中体育教师要抓住新课改的发展机遇,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教学目标,建立一套集思维、运动、情感、心理等综合性、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关注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涛.试析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考试周刊,2015(12):104.

[2]谢辉.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6(34):15-16.

[3]王居磊.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0):122.

[4]张继涛.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02):58-59.

[5]史海东.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7(01):82.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正阳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高中体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