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子规》伦理思想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教育的反思

2017-05-30黄宇杰

职教通讯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弟子规高职学生

黄宇杰

摘 要:《弟子规》是儒家重要的蒙学经典,其“人性”伦理教育目标的确定,“首孝悌”“信”“谨”“泛爱众”等传统伦理教育思想内容的选择,“以行导学”“行学合一”“见贤思齐”“见恶内省”“五位一体”等伦理教育方法的应用,对于深化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的教育目标、丰富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的教育内容和拓宽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的教育路径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教育;伦理思想;《弟子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74-03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伦理观教育应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规定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等是当今时代高职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职业伦理观,然而,其实际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切实加强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的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儒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文化引领的作用,曾经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积极的贡献,形成了丰富的伦理教育方面的思想。儒家蒙学经典《弟子规》中,有关伦理教育目标的确定、伦理教育思想内容的选择、伦理教育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特色鲜明,对于推进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弟子规》伦理思想中所体现的当代职业伦理观

《弟子规》虽是依《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为纲改编而来,但其许多内容来源于《礼记》,因此,该书对于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道德修养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弟子规》讲道:“父母教,须敬听。”意思是说,当父母亲教训或者吩咐事情的时候做子女的要恭敬地听取意见,甚至要“力为具”,就是要尽力地去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而且应该“应勿缓”,不能有拖延的现象,这种思想移用在现代职场环境下,高职学生对于领导交代的工作要恭敬、及时并且尽力去完成,这种精神就很符合爱岗敬业的当代职业伦理观;《弟子规》也讲到,“事诸父,如事父”,对待其他人的长辈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孝顺,“事诸兄,如事兄”,不仅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和睦友爱,而且对待其他人的兄弟姐妹也一样,这种精神就是将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的态度推及到了所有人,这种“事父兄”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服务群众的职业伦理观的要求;《弟子规》上说:“凡是人,皆须爱”,对于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要用爱,爱的正体字就是由“心”和“受”组成,意思就是教人要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并且默默地去奉献,这种爱是儒家历来提倡的博爱的精神,就是我们提倡的奉献社会的职业伦理观;《弟子规》提到,“己有能,勿自私”,主张待人处事不能自私自利,與人交往,要“与宜多,取宜少”,多付出、少索取,要“物虽小, 勿私藏”,不能有所贪图,办事情重在“理服人”,遵循公道和法律法规,这些规定符合现代社会倡导的办事公道的职业伦理观;《弟子规》还提到,“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勿佞巧”“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和“事非宜,勿轻诺”等思想观念,不仅主张待人处事接物要讲求信用,不可以说假话,而且主张不可以传假话,以及教人如何避免说假话,这些理论和方法体现并且丰富了诚实守信的职业伦理观的内涵。

二、《弟子规》伦理思想对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教育的启示

(一)深化伦理观教育的目标, 认识伦理观教育的本质

培养高职学生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伦理精神,是当前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教育的主要目标。虽然,目标较为明确,但缺少整体性和融合性,教师教学实践和学生个体实践时很可能难以进行整体内化,从而导致外显的动力与持久力受到影响。然而,《弟子规》开篇就提出:“圣人训,首孝悌。”意思是说,圣贤人教育世人是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开始的。《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和起点,伦理道德的教化是由此而产生的。以侍奉父母之心侍奉兄长就是悌,孝悌之心的延伸就是忠诚,所以古人讲“忠诚出于孝子之门”,教育高职学生孝悌之道,在职场上就比较容易做到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且容易保持。《弟子规》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学生对父母有孝心,就会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让父母伤心,谨言慎行;“己有能,勿自私”,处事待人都能保持公正无私,在职业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和办事公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古人所讲的“道德”,道是本体,德是外用,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就是伦理关系,既然孝是道德的根本,因而,孝的本体也是道,是由道生的。“道”是自然就存在的,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父子、兄弟姐妹等关系是自然存在的。因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等高职学生所要遵循的职业伦理观是完全合乎“人性”的观念和行为。正如《中庸》上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要引导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教育的本质在开发“人性”,其目标并非简单的组合,也不是外在人为的要求,而是人内在固有的孝悌之道自然的外在的表现和传达。

(二)丰富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教育的内容

1.“首孝悌”是高職学生“爱岗敬业”的必要前提。《弟子规》开篇就讲孝道的重要性,并认为伦理教育的首要是培养孝悌的思想和行为。高职学生遵守“父母教,须敬听”,在家敬爱父母兄弟,在学校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地敬爱老师和团结同学,做到“老师教,须敬听”和“同学教,须敬听”,在职业岗位上就能自然做到“领导教,须敬听”“同事教,须敬听”和“顾客教,须敬听”。《论语》里面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中,特别强调,孝悌是仁爱的根本,一个人拥有孝悌的德行,就不太会悖逆领导,更加不会违法乱纪,必定会爱岗敬业。

2.“信”不仅丰富了高职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内涵,而且为具体落实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弟子规》里面专门有一章详细论述了为人弟子应该如何遵守信用,大大丰富了“诚实守信”职业伦理观的内容,同时,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如“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言论有助于当代的高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适时把握好言语的尺度,遵守“见未真,勿轻言”和“知未的,勿轻传”,就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清除不诚信的种子,也能为他人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而“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有利于高职学生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审时度势,从而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机遇。

3.“谨”细化了高职学生“办事公道”职业伦理观的具体要求。《弟子规》“谨”这一章中,不乏体现现代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公正、公平、不以权谋私、不徇私枉法等基本的职业素养,如“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要求为人子弟不能随意取用他人的物品,并对不经允许就随便使用界定为“偷”,有利于高职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防范损公肥私的现象的发生。正如《弟子规》上讲“己有能,勿自私”,明确规定了为人子弟不能因为自己有才能而自私自利,这一思想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养成不以权谋私的职业作风,而且要遵守“人有能,勿轻訾”,不能因为别人有能力而生妒忌心,从而感情用事,影响工作的公正与公平。

4.“泛爱众”促进了高职学生“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伦理观的实施。《弟子规》第五章专门论述子弟如何“泛爱众”,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意思是,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天地养育的,为人子弟应当要爱护天下所有的人,并劝导子弟要遵守“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意思是说,不可以谄媚巴结富贵,也不可以看不起穷苦人,不能喜新厌旧,对人要一视同仁,这些观念启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高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以平等的态度来为人民服务。又如,“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告诉子弟要知恩报恩,要有感恩意识,这种报恩忘怨的思想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觉养成奉献意识,从而更好地主动地奉献社会。

(三)拓宽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教育的路径

1.“以行导学、行学合一”重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弟子规》最后一章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意思是说,假如只是学习理论知识不去身体力行,人就会心高气傲,最终不能成为有良好美德的人,反之,若只是躬行实践,不用理论去武装头脑,就会固执已见,见不到真理,从而实践也会有偏差。然而,在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的培育中,学校不能充分重视实践环节,更加没有行之有效的实践(“行”)来引导和促进认识的改造(“学”),做到以“行”导“学”,以“学”促“行”和“行”“学”互相为用。为此,职业伦理教育的方法不仅应是多元的,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变,而且还应是实践的,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的平台践行职业道德。[1]不仅如此,由于职业教育客体的特殊性,首重在实践。因此,借鉴《弟子规》“以行导学、行学合一”的教育方法对促进高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实践性的增强具有重大的意义。

2.“見贤思齐、见恶内省”激发教育客体的主动性。《弟子规》中“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的意思是,见到别人有善言善行就应该思考如何与之看齐,见到他人有不良的言行就应当内自省察。这种“思齐”和“内省”的思维观念就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的内化,激发个体内在的主动性,从而推动教育客体将职业伦理观的认知外显为职业伦理观的行为。大学生中不乏勤奋好学者、孝敬父母者、尊师重教者、拾金不昧者、助人为乐者、见义勇为者,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思想品德的重要闪光点,由于是来自大学生的亲身实践,因此,使他们感到格外亲切,容易打动他们和为他们所接受。[2]高职学生在校园生活实践中通过“见贤思齐、见恶内省”的方法所养成的伦理观念与行为,势必有利于其在社会岗位实践中积极构建和主动实践职业伦理观。

3.“五位一体”课堂模式促進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培育的有效性。《弟子规》中,传统伦理观的培育是以家庭伦理实践为起点的,所谓是“首孝悌”,这是伦理教育的原点,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学校自然能够恭敬师长和团结同学,走上工作岗位必然是“爱岗敬业”,也乐于“奉献社会”。因此,高职学生职业伦理观的教育要做到打破时空的限制,即第一课堂(思政课程)、第二课堂(课程思政)、第三课堂(校园文化课堂)、第四课堂(社会实践课堂)和第五课堂(家庭生活课堂)“五位一体”。学校要重视开发以“孝”“悌”“谨”“信”“泛爱众”等传统伦理思想为主题的系列课程和实践活动。大学生要树立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持家和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首先即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与敬爱。[3]诚如《大学》所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序是率性之道,“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将职业伦理观的教育融入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隐含于各门课程认知和实践之内,渗透到各种活动和实践之中,从而贯穿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 孙峰.当代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的生态性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13(12):102-105.

[2] 杨卫华.高校思政课“六五四”改革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33):30-33.

[3] 应金萍.传统孝道文化之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当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7-48.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弟子规高职学生
弟子规
弟子规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弟子规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