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

2017-05-30徐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事物习作课文

徐霞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普遍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小学生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为解决小学生怕写作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突破:

一、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学好语文,积累运用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要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比如在学完习作《假如我有……》例文,我要求学生自己仿照着写,学生们大都写得不错,有学生写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帮贫困山区的孩子画一座很美很美的校园,让他们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还有的学生写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鸽子,让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大部分孩子都写出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还有不少惊喜呢!

三、课外阅读,乐于写话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给学生提供了《十万个为什么》、《一千零一夜》、《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等书籍,方便他们借阅。每学期的班会课都要进行朗读比赛,逐渐培养学生的讀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平时我要求孩子多背诵好词好句,脑子里词汇丰富了,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下笔就能洋洋洒洒。

四、勤动笔写,重视批改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勤于动笔练习写作,还应该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不能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这一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可以这样做:先默讀,检查内容是否真实新颖,条理是否清晰;然后进行轻声朗读,找出文中的病句及错别字;最后有感情朗读,看看哪里要改动、要删减或添加,养成学生自己修改的习惯。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文章比原来的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习作的兴趣,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习作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自己多遍修改后,经常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可以采用互批互改。可以把优差生结为一对互改。优生可以担当小老师,发现对方作文中的缺点,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修改能力;差生则可以从对方作文中发现优点,学习优点,或许也可以发现一些不足,可以增强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感到自己成功的一面,更加有信心地写作。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重视批改,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学会自己修改,提高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事物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好的事物
背课文的小偷
奇妙事物用心看
背课文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