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5-30张庆雷

中国商论 2017年1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模式人才培养

张庆雷

摘 要: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高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为此,高校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高校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a)-18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高校就应当转变教育理念,从市场角度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广大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会计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这些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角度来说,虽然我国高校教育也在改革,但是在培养学生既能和综合素质方面,实施效果很不理想。也就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缺陷。其主要缺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差、针对性不强。从实际上来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准确,且无法突出高校特色。二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脱离市场需求。市场是检验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从市场角度来看,虽然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是很多会计专业人才找不到工作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说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是不相符的。三是会计专业教育侧重点在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高校经济条件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得很多会计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而无法灵活运用学过的会计知识,基本上是从头学起。四是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对于会计人才来说,需要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其他跨学科的知识,以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但是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层次性和结构性,而且选修课的开设也比较随意。

2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2.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还应当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显然,传统的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这一要求,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早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更有熟练职业技能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这就明确指出了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比如某高校为适应多元的人才需求,与国外职业院校共同制定了“TAFE会计专业中等职业教育项目”。这种行业搭桥、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总的来说,各大高校应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创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培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2.2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以市场为导向,实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才能逐渐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

会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市场需求决定了会计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为此,高校应当结合市场经济,加大对会计人才市场的研究,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在价值观方面,应当重视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守时守信、爱岗敬业、自律自尊、勤劳谦逊、公正平等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也只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才有可能减少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其次,在操作技能方面。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本会计核算能力、成本管理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及税务筹划的能力、审计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基本应用写作能力等。最后,在职业判断能力方面,会计人才应该能够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和宏观政策环境所相应做出的成本核算工具选择、会计方案决策及审计业务的鉴定等多方面的职业化判断分析。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3 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的专业人才,显然,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但是实际情况是高校的实训课程不完善,教师的实践意识也不强。更重要的是很多高校虽然实施了实践课程,但是由于课程的不合理,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由于会计具有专业性、理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理论课堂上增加一些实践范例,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或者是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文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高职会计教师还可以引入与企业相关的实例,以调动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实训课堂。高校应该创建校内实践基地,以方便学生能够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多让学生接触工作岗位,感受真正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问题当中。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会计知识实践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实现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更新教学课程,以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能尽快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社会越来越残酷,只有强化高校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如在《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加入创业实践教学。例如加入企划以及公司融资、筹资等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或者在实践课中,加入创业技能的培训,重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业务拓展能力、交际能力等。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如某院校通过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和创新创业实践必修学分,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按照“全体覆盖、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四个方面来实现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创业管理、创业风险、人力资源等公共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由此可见,教育课程的改革是培养会计专业创业人才的基础,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依据。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是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都应当重视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落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同时,高校还应当重视邀请一些企业家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创业和就业能力。

首先,高校可以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评定活动、职称评定政策以及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如利用寒暑假给教师提供到企业参观、学习活动,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会计知识、会计制度等。或者鼓励教师参与研发项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高校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双师体制。选择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作为学生實践教学的校外指导教师,这样更能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邀请一些企业家、教育家、会计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培训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为了培养出专业的会计人才,高校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创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推动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娟.论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

[2] 陶学伟.创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6(12).

[3] 梁晓丽,敬采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3(13).

[4] 胡琼.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5] 权小锋,尹洪英.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模式人才培养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