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阶能力递进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7-05-30王彰云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

王彰云

【摘 要】根据目前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为目标,按照四阶能力递进的改革模式,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四阶能力递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2-0149-03

教育部等部门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2012年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践教学仍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与培养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坚持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摒弃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我们应重视理论来源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观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实训内容,以企业产品要求为考核标准,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构成实践育人合力。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竞赛的宗旨为引导高校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赛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竞赛,能提高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且能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效,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电子竞赛的题目紧跟社会科教热点,对实践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广西区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没有在全国赛获得好的成绩,综合测试阶段的成绩不理想。经分析发现,学生缺乏相应的综合实践能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不强,只有少数部分毕业生从事自己本专业的工作,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在电子产品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普通工作。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从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凸显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没有按照学生岗位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同时实践教学验证性实验内容多,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偏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实验内容大多数为封闭式验证性,缺少开放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实验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多数的实验为单科性的课程设计,缺少综合性的实验,缺少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1.2 实践教学的方法落后和评价标准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而许多被国外证明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在教學中没有得以广泛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把实训项目的内容、操作的步骤及每一步骤的结果都提前告诉了学生。这样,学生只会按照老师给定的步骤,机械地完成整个操作,缺少了对实验内容的主动思考。进入社会工作后,遇到实际问题,学生往往措手不及,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对学生缺少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评价标准单一,只注重考核结果,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缺少多元评价体系。

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电子技术教学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来进行合理配置。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一个针对性、应用性、拓展性强的知识平台,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及课程建设,对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目标实现的整体性、综合性,对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充分考虑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要树立专业与专业群思想、实训(验)资源共享,理论教学按“四阶推进”,实践教学按“四阶递进”的理念进行设计。实践教学按照“通用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创新技能”的顺序由浅入深地展开。

2.1 通用基本技能模块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必须具有读、写、装、焊、制、调、测基本技能。从新生入校开始,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认知教育和通用基本技能培养。其中,专业的认知教育可以通过专业介绍、认识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喜欢本专业。读是电子电路的看图能力;写是相关文档的写作能力;装是电子产品元器件的装配能力;焊是元器件的焊接能力;制是电子电路板的制作能力;调是电子电路的调试能力;测是对电子电路相关参数的测试能力。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及实训,达到具有读、写、装、焊、制、调、测等基本技能。通过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选型、质量的检测、常规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然后,通过电子装配工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元器件安装的基本技能。再通过焊接与制作实训,使学生掌握焊接技能、简单电路的制作与调试能力。

2.2 专业专项技能模块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单一的基本技能不能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学生毕业后将在生产一线,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设计、管理或售后服务,这需要有“一技之长”。这里的“技”,是指对应岗位的职业技能。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芯片维修能力、单片机编程及设计能力。按照全国职业技能比赛的特点,根据工程实际,设计教学项目。比如,在芯片维修实践教学中,按从易到难设计故障案例,让学生测试故障、找出故障、解决故障,在故障中提高学生的维修实践能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项技能所对应的职业有中级维修电工、PCB工程师、STM工艺技术工、软件工程师。

2.3 专业综合技能模块

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按照“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综合实习”设置,主要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的训练项目。首先,综合性实验为“基于单片机的电子产品综合设计实训”,实训的内容是采用来自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每3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次,毕业设计也是综合技能模块的一种方式,因此毕业设计应该从简单的、功能单一的设计向系统化转变,也就是把毕业设计、电路安装、系统调试集为一体进行转移。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能够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的制作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课题选题应尽量选用真实案例,设计功能与要求要按企业生产标准,制作成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电子产品。最后,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环节,要求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制图、制板能力,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与调试能力,电子产品辅助设计能力。其中,制图、制板能力是指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后,能够独自根据功能、工艺要求,设计原理图、制作印制板图及能够测试印制板是否符合企业要求。电子产品辅助设计是要求能够借助仿真工具对电路的一些关键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具有一定的程序编写与调试能力。检测与调试能力主要是针对整机的调试与检测。

2.4 专业创新技能模块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更是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要胜任企业的对应岗位,必须具有创新技能及创新精神。科学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生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仅仅在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入第二课堂。通过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及全国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比赛,通过参加比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3 结论

采用四阶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改革,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构。该实践教学体系经过2年多的实践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在2015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广西区一等奖,2016年的广西区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比赛中获三等奖1项。

参 考 文 献

[1]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S].

[2]張绍兵,冯福生.基于“四创新、四加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6(2):26-

28

[3]张筱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教育与职业,2013(2):101-103.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