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意兼得:论说理性文章的“全阅读”旨归

2017-05-30沈华英鲍钟琴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表达力

沈华英 鲍钟琴

【摘要】说理性文章的教学要基于文体,聚焦学情,在教学中凭借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文体独特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学习最基本的说理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从“悟文”到“悟法”,真正走向完整的“全阅读”,实现文理交融,理趣共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获得最优发展。

【关键词】说理性文章 言意兼得 感悟力 推想力 表达力

苏教版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出现简单的说理性文章,虽然数量有限,但它们作为学生初中继续学习说理文的基础、过渡,其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写作说理文的兴趣、效果,我们不容忽视。从知识内容来看,它可以提供给学生今后写议论文最基本的相关知识,包括议论文的特点、要素、中心观点以及初步的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方法;从思维的角度看,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逐步提升思维的品质;从语言表达来看,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概括和严密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的学习和表达运用中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

因此,在说理性文章的教学中,我们要基于文体,聚焦学情,在教学中凭借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类文体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学习最基本的说理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把理趣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为学生今后初高中继续深入学习议论文奠定基础。

说理性文章的教学,要以理性的思维、语文的视角,对 “这一类”文体进行审视与揣摩,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对“这一类”文体的表达形式及说理表达能力的提高,寻找属于“这一类”文体自己的句子,体现浓浓的语文味。

一、分条析理:衍生感悟力

说理性的文章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有的教师就会像上思品课那样,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高年级的阶段目标更明确地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感悟力”是衡量学习效益的重要指标,说理性文章学习中需要借助积极的思维活动,直觉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表达特质,并能对其进行合理地解释。

1. 推敲语言的准确性。严密、准确是说理文语言的显著特点。其概念使用准确,状语、定语修饰恰当,关联词使用严密,判断、推理逻辑性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练说、朗读、比较等方式,反复推敲,认真品味语言的准确性。比如《说勤奋》一文的结尾,用了一组准确的关联词“虽然……但……”,“只有……才……”,很好地表明了在条件改善的今天,依旧不能忘记“勤奋”。勤奋是成功的奠基石,离开了它,谁也不能取得成功。教师引导学生将去掉关联词的句子和原文比较,明白关联词语起到强调的作用,也准确有力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观点。同时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用这两组关联词练习说话。如“童第周虽然基础差,但他毫不气馁,刻苦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司马光虽然从小天资聪颖,但他仍旧刻苦学习,取得了巨大成就”;“只有付出辛劳,才能收获成果”。这样的训练既对文本准确地用词有了理解,也在运用中加深了印象,可谓一举两得。

2. 体悟语言的凝练性。说理性文章大多篇幅短小,往往夹叙夹议,通过概括性强的记叙讲简短的故事,将说理通俗化、感性化。比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介绍名人事例时,作者用两句话介绍李时珍,两句话介绍爱迪生, 四句话介绍齐白石。寥寥数语既击中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要点, 又将他们一生中的主要事迹和成就成功勾勒出来。事例高度概括,语言极其凝练。教师可以补充启发: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李时珍夜宿古寺》,文章描写生动,既有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刻画,也有环境烘托的描写,是否可以把这些文字用到这里来介绍李时珍?引导学生辨析思考,议论文事例不需生动描写细节,只要简单叙述,作者把李时珍事例浓缩成38个字,逐词逐句都能论证观点,言简意赅,体现了语言的凝练性。

3.感受语言的精妙性。说理文与记叙文相比,虽然少了华丽的辞藻,生动的细节,但也不乏语言表达的精妙。教师在说理性文章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诵读赏析、比较替换、结合语境等方法品味语言,在精妙之处流连、驻足。例如,我在教学《谈礼貌》一文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牛皋的语言,使学生明白说理文的语言也是趣味盎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谈礼貌》中“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呔”是个语气词,牛皋对老者的一声“呔”中,体现了他对老人的鄙视。“爷”的称呼,直接反映出牛皋对老人的不尊重,态度的粗暴、蛮横无理。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出语言文字的精妙和蕴含的情感,从而领悟作者所阐述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二、 揣情度理:催生推想力

對于高年级的阅读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推想就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所读文章进行推测、猜想,阅读过程中的推想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它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积累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意思进行猜想,是实现学生个性阅读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说理性文章的教学易于枯燥乏味,课堂上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每个孩子全身心参与课堂,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对话,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后小组合作体验探究,催生推想力,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使教学从“无趣”走向“有味”。

1.谋篇布局的合理性。无论是写文章还是阅读, 都要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说理性文章通常观点明晰集中,结构简单清晰,一般采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论证方法。为了充分证明观点,有时还会结合分论点来论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探究,在此过程中梳理“文脉”,领悟结构表达方式。

例如教学《谈礼貌》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如何围绕“礼貌”的核心内容安排文章的结构。首先开门见山地摆出了作者想阐述的道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就是总论。接下来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牛皋、岳飞向老者问路;公共汽车上,小朋友踩到女青年的裙子,道歉,然后化解矛盾;因为总理的咳嗽,理发师朱师傅在总理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总理宽慰朱师傅。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说清道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然后在文章结尾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一结论。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了解本文从开头的总论到三个事例的分论,再由三个事例的说理到最后结尾的结论,这其实已经渗透了演绎和归纳的形式逻辑思维的训练,能充分体会到说理文的逻辑力量。

2. 事例选取的典型性。小学生初步接触了说理性文章,知道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往往要采用举例的方式论证,只是对于作者事例选择的方式、事例安排的前后顺序、呈现的方式还不够理解。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疑惑处扶一扶,引领他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如教学《谈礼貌》三个事例后,我引导学生探究:

师:作者列举了岳飞、牛皋问路,学生踩裙,刮脸事件三个事例,你觉得这三个事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能否删除一个?

生:岳飞、牛皋是古代的人,小学生、周总理是现代人。这样体现了从古到今的人都要讲究礼貌。

生:岳飞是历史人物,小学生是普通人的代表,周总理是伟人,他们是代表各种身份的人。

师:再看看三个事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

生:第一个事例是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第二个事例是自己做错事时,第三个事例是别人做错事时,这样从有求于人、有愧于人、有愧于己这几个不同的角度举例,进一步说明生活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礼貌待人。

师:为什么把岳飞、牛皋问路的事例放在第一个介绍呢?能否把第三个事例先介绍呢?

生: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更有条理。

生:前面第一段提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古代的事例印证这个观点,呼应“优良传统”,行文衔接也更紧凑,所以拿问路事例第一个介绍就更合理。

这样层层深入地追问,让学生懂得说理性文章的举例不是简单地叠加来论证作者的观点,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来论证同一个观点,以此增强说服力。

3. 论证方法的多样性。对于说理性文章而言,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多样化:正反对比论证,先叙述后议论,先议论后叙述,夹叙夹议等,作为初步接触这种文体的孩子很难发现作者论证方法的秘密,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样的关键处重锤猛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奥秘,增长语言智慧。

学完《学与问》中的哥白尼和沈括两个事例后,我将这两段话出示在大屏幕上,指导学生对比阅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这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哥白尼的例子是先写哥白尼“好问”,后写哥白尼对科学的不懈探求就是因为他“好问”。沈括的例子,作者先告诉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后写沈括这样做的例子。

师:你很善于总结,哥白尼的例子是先“摆事实”,后“讲道理”;沈括的例子是先“讲道理”,后“摆事实”。同样是举例子,写法上变一变,更能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请男女生分别读读这两段话,感受作者论证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成章顺理:提升表达力

学了说理文是如何说理后,最终要归结到表达。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力。

1. 依据文本迁移仿写。阅读教学要指向学生的运用。在说理性文章的教学中,借助文章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适量的说理文片段训练很有必要。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文本片段的特点,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材料铺垫,以此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

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在学完三个事例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事例论证的叙述方式,这些事例都是按照“目标专一——努力经过——取得成就”这样的方式构段的,要求学生也仿照这样的结构,用凝练的语言写一写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的事例。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引用本单元里学习的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的事例来写,学生仿写迁移,感到得心应手。

生:史学家谈迁为了撰写明史《国榷》,二十几年中一直奔波搜集史料,在书稿被盗后,他没有放弃,继续奋笔疾书,最终写成了更为翔实可信的《国榷》。谈迁因此名垂青史。

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无数次地观察,推想雷暴是放电现象,为了揭开秘密,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了“风筝实验”,并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生: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他一生在化学方面有许多发明,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为此,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弟弟被炸死,父亲残疾了。虽然经历了几百次的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研究,直至获得成功。

2. 联系实际创造仿写。学习说理文的表达方法,若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進行创造性地仿写,学生往往能轻松地发现思辨的落脚点,找到具体事例的支撑点,在思辨中有所领悟,在仿写中言意兼得。

如在教学《谈礼貌》后,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感受礼貌待人的好处,仿照书中事例“先叙述后议论”的写法也来写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生:有一次,我们在学校食堂吃饭,由于拥挤,我不小心把菜汤泼在了小吴同学的衣服上。我用低沉的声音,怯怯地说:“真对不起,我太不小心了,把你衣服弄脏了。”小吴面带微笑,摆摆手说:“没关系,你不是有意的,回去洗洗就行了,别放在心上。”礼貌待人能消除误会,化解矛盾,让同学的心靠得更近。

生:有一次,我准备乘坐公交车,上车时才发现自己未带零钱。我很尴尬,这时不知该怎么办?司机叔叔发现我的窘态,亲切地说:“没关系,这位同学上车吧,下次乘车记得带钱哦!”我感激万分。善良、和气、宽容的语言能抚慰心灵,让人倍感温暖。

我们要牢牢把握说理文性文章的文体特点, 指导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对话, 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品悟语言、运用语言,得言、得意、得法, 让文本价值得以彰显,从“悟文” 到“悟法”, 真正走向完整的“全阅读”,实现文理交融,理趣共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获得最优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表达力
指向表达力提升:语言革命的应然必然
指向表达力提升:语言革命的应然必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对大提琴演奏中情感的表现力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表达力的培养
我口达我意 我手写我心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也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语文教育表达力的理论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