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对学生和高校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2017-05-30陈雪梅曾青赵怡雪

中国商论 2017年23期
关键词:校园贷解决方法大学生

陈雪梅 曾青 赵怡雪

摘 要:我们调查分析了近2年发生的大学生“校园贷”事件,以大学生“校园贷”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为出发点,收集整理分析大量案例数据,对大学生和其他社会阶层进行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多角度了解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校园贷”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b)-189-03

1 “校园贷”对学生和高校的影响

1.1 从大学生视角来看“校园贷”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客观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校园贷”有其弊就有其利,所以我们也不排除有些大学生贷款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目的是好的,比如有些大学生是因为创业路上受阻、急需资金周转而贷款,有些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状况而贷款,“校园贷”这一平台又在客观上帮助一些大学生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校园贷”的存在,带给大学生的确是消极影响多于积极影响,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消费观的偏差。在大学这个如同半个社会一样的大环境里,大学生缺乏对自身欲望的控制,不能抵挡物质生活的诱惑,攀比、求异心理也伺机作祟,大学生渐渐地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用金钱和物质来包装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时的消费就变成了一种炫耀。图1是网络问卷中“校园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的答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消极影响是占大多数的。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超过50%的参与者认为“校园贷”会对大学生造成攀比、炫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引发不良后果等不好的影响。

第二,大学生的财产安全受损。大学生自身抵御诱惑的能力薄弱,会造成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从财产安全方面来说,大学生迫于经济压力急于寻求更多的资金来缓解当前的状况,而贷款后又不能及时偿还,以至于后期出现“借新还旧”的现象。

第三,大学生人身安全受到侵犯。大学生因向“校园贷”贷款而又无力偿还,在工作人员威逼利诱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合法的合同,例如让女大学生签订的“裸条”,根据 《民法通则》 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学生家长不予追认,贷款合同则无效。但是“校园贷”平台却以签订的“裸条”来逼迫学生偿还债务,甚至将“裸条”上的个人隐私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致使学生的个人名誉受损,这不仅使学生的心理上受到伤害,而且也会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例如我们从新闻、焦点访谈、法制栏目等看到的大学生因还不起债务,选择用放弃自己生命的极端方式来得到解脱。

1.2 从高校的角度来谈谈“校园贷”的利弊

1.2.1 积极影响

对高校而言,通过“校园贷”贷款的部分学生把钱用于创业,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又为社会、学校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学生创业成功后可能还会为母校提供更多的资源,缓解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1.2.2 消极影响

第一,人员管理难度的加大。大学校园被称为“半个社会”,学生大都已成年,所以学校对进出校园的人员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把控。不少贷款机构会选择学生为中间人,在校园内贴广告,而且校外人员来学校张贴广告。除非大张旗鼓拉横幅或与校方早已取得联系,不然学校很难察觉,特别是比手掌还小的广告,所以此类现象是无法杜绝,从而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第二,信息传播管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校园贷”作为一种新生代的贷款方式,其传播渠道更是融合了时代特征。在科学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渠道多、速度快,紧跟信息网络化潮流的当代大学生们相信“手机在手,天下我有”,所以学校对于信息传播的管理难度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對称而引起高额利息学生却不自知,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当事人往往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缺乏的当事人则往往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贷款机构在校园内粘贴的广告由于篇幅有限,一般只会列出极具诱惑性的条件,例如“放贷快”“手续简单”“极低利息”等,就算学生与贷款机构有所接触,所了解到的信息还是很片面的,而且学生所知道的东西都无法具体查证,没有办法去核实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第三,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在学校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现阶段不少贷款是以贷款学生的学生证为抵押,而学生证被抵押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安全隐患呢?学生证是刚入校时由学校签发给已获得学籍的学生的身份证明证件,用以证明学生在该学校就读并证明学生身份,可以说涉及到的个人信息非常多,一旦学生不能正常还款,贷款机构就能够凭借学生证找到学生本人及学校,对学生本人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使学校的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2 大学生“校园贷”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消费观偏差,安全意识不强

消费观念的偏差。大学生的生活费大都由父母的提供,而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大多消费在伙食费上,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去负担一些奢侈品的,这种在消费观念上的偏差,使大学生对物质需求的追求居高不下,所以当他们无力负担时就会谋求一些渠道去获取金钱,这就让大学生“校园贷”这样的平台有了可乘之机。

价值观的偏差。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如何自尊自爱。有一部分大学生他们总是过度追求金钱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上的满足,以至于他们用一种近乎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获得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己。尤其是现在网上出现的女大学生“裸条”事件,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价值观上的偏差。

网络信息高速发展或大学生自身抵御诱惑意志薄弱。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网络电子产品的兴起,现在社会每天的信息交流有高速、及时等特点,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手机上各种软件APP的推送信息也很多,信息的快速传播就让大学生们更容易接收到各种信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信息的分辨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因而也更容易轻信一些不正当平台散布出的虚假、夸大的信息。

在现在就业压力大的严峻形势下,很多应届毕业生面对找不到工作和创业资金短缺的尴尬状态,虽然国家给了大学生创业者很多的优惠和照顾政策,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实施时的困难,例如申报的手续流程还是繁琐,申报的流程也复杂,从申报开始到申报成功周期也比较长,贷款额度上也有一定的限制。“校园贷”正是看到了这些政策上的不完善而钻空子,他们打着贷款额度高、低利息、到账时间快等幌子欺骗大学生创业者。

2.2 “校园贷”监管不完善,暗藏违法风险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没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校园贷”的危害。学校里学生人数众多,个性不一,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参差不齐,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往往讲究规范化、制度化,而忽略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在进行教育时用学校特有的一套规章制度,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学习效果差,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学习中,也就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园贷”的危害性。

学校公共建筑、设施上贴的大小广告没有及时清理,学生可以通过广告联系放贷人或放贷公司,从而走上“不归路”。有关“校园贷”问题的教育,许多学校并没有做到“实质重于形式”,即仅发布相关文件,或只是进行文字或口头上的阐述与教育,而没有实质的深入“校园贷”,了解所谓的低息问题,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低息借贷时不能抵制诱惑。学校对学生证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以学生证进行抵押贷款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学生证抵押贷款案件此起彼伏,学校对学生证没有严格的限制用途及使用范围。

3 解决“校园贷”不良影响的方法

3.1 树立正确消费观,提高安全意识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通过“校园贷”贷款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消费用于买衣服、鞋子、包包、手机电子产品等物质需求上。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物质欲望的过度追求,给了“校园贷”可乘之机,因此大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发展。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来确定自己需求的支出,要对自己的收入进行合理分配,适当的进行消费。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通过对收入科学合理化的分配,来进行理性化的消费,不盲目从众,这样也有利于消费合理化。三是勤俭节约,刻苦奋斗。通过这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后,虽然能理性、科学的进行消费,但仍抵御不住好奇心对人们的驱使,因此我们不但要提高人身安全意识,同时也要提高财产安全意识和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对于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我们要提高警惕,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对于那些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我们应该抵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法律文献、法律书籍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素养,从而提高自己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自己掉入陷阱。

3.2 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学生个人征信系统

将“校园贷”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将“校园贷”作为专题纳入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或就业指导课,在既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又达到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目的。

学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至少一月一次)就学生周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并结合各班级或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开展集体会议、举办讲座。结合具体情况,可要求学生参加定期的集体会议,并在会议上对近期发生的相关重大事件对大家进行普及和讲解,邀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校园贷”的认识和看法,还可以组织社团排小品等,间接或直接地说明“校园贷”的重要性及危害性,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有所防范。还可以在讲座之前根据讲座大致内容设计一份问卷,一是简单了解学生的性格、行事风格(如用西方PDF职业性格测试),通过测试还可以引起学生对主讲老师的好奇心,促进交流;二是测试学生对讲座内容的了解程度,在讲座进行时,可挑选一些重要但学生不太清楚的地方进行讲解。注重讲座氛围,言简意赅,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自身财产的安全的关注。

由图2我们发现,80%的学生对“校园贷”的利率是基本不了解的,因此对于“校园贷”的高额利息,学校可以先组织一部分教职工、同学代表进行利息计算的培训。在辅导员晚点评时或老师授课时可以要求同学们对随机的虚拟数据进行利息的演练计算,再与贷款机构给出的利率利息进行对比,在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演练后切实地了解所谓的低息贷款,从而减少被低息贷款诱惑的可能性,增加大学生对这些贷款的了解,避免相关危害的产生。除了对学生、老师、辅导员普及相关的知识,加强安全意识的防范,这是外部的教育普及,还应该对学生的个人征信问题更加重视。

征信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征求、验证信用。所以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建立简单的个人征信档案,提供了真实的个人信息资料。如在学校对于学生证的使用,主要是用于买车票或机票打折、旅游门票打折以及其他方面的优惠等,因此学校在学生证的管理上,应该有比较强硬的态度,尽量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和信用问题等。学校应该在《学生手册》或者“校规”的醒目处,明文规定“利用学生证从事不正当活动者,一经查实,除没收外,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参考文献

[1] 雷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校园贷”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2016(12).

[2] 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26).

[3] 宋金璐.国外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之友旬刊,2017(2).

[4] 沈庆劼,叶蜀君,吴超.我国P2P借贷平台监管套利的路径、危害及治理措施[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38(1).

猜你喜欢

校园贷解决方法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