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才开发的主要因素分析①
2017-05-30尹小金姜玉波
尹小金 姜玉波
摘 要:本文采用邓聚龙教授的灰色关联理论,结合青海科技人才开发现状中的问题对青海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各种影响因素与科技人才开发的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县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数与每万人口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对青海省科技人才影响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地区生产总值、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授予专利数等,为青海省政府制定与实施相关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科技人才开发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b)-183-04
1 前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人才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其数量的提高与質量的提升对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成为国与国竞争的焦点,科技人才资源也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城市、企业发展争取的关键资源。充分开发区域的人才资源,对促进科技创新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人才是指“具有潜在的能力从事或者正在从事科技活动,具有创造性劳动能力并能够进行实施,并能在其中作出一定贡献的人[1]。”文章采用这一表述作为科技人才的定义,同时将科技人才的总量界定为:所有科技活动人员(主要含专业技术人员和R&D人员)的人数。
国内外关于科技人才开发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很多,国外学者大多通过实证的方式进行研究,先后有Alfred Greiner(2000)[2]、Yasser Abdih and Frederic(2005) [3]、Doug Fuller(2010)[4]等人在科技人才开发的动因和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人才个体与企业等微观与中观层面,对宏观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王熠、孙健(2012)[5]、苏津津、李颖(2013)[6]、刘铮(2013)[7]等人从不同角度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和DEA方法对科技人才开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8年~2015年青海省科技人才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青海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与科技人才开发的关联程度,以便政府对青海科技人才的规划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措施。
2 青海省科技人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技人才总量增长不高
经过多年的科技人才开发活动的开展,青海省科技活动人员以及R&D人员的规模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事科技活动与管理的人员总量由2006年的10721人增加至2015年的20207人。其中,R&D科技活动人员6675人,包括博士444人,硕士1141人。但是,据青海省对“十三五”科技人才规划的研究发现,青海省的科技人才增长速度必须达到每年6%~7%,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青海省科技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维持在3%~4%,依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难以满足“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2.2 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
在区域分布上,2015年西宁市县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为2532人,占全省县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94.58%,其次是海北州与海西州其县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分别为47人和40人。这反映了青海省西宁市、海北州与海西州科技人才比较聚集,越到基层越缺人才,基层留不住人,是青海人才分布不均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部门分布上,农林、畜牧研究机构博士、硕士人数较多,作为创新主体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大专、大学学历所占比重大,约占科技活动人员的9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科技活动人员仅占3%左右。从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上来看,2015年青海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中,初级职务和中级职务占比重较高,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5.72%和31.89%;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2.75%,正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仅为1.16%。从产业结构布局上看,青海省科技人才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存在着较大差别,第一产业中绝大多数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小学;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文化水平,其所占比重是43.5%;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多是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从业人员。
2.3 科技人才流动路径不畅
青海省近一半的科技人才找到现职工作的途径是以“组织选配”为主,说明青海省科技人才流动途径单一;从“公开招聘”的人才比例上发现人数并不多,说明公开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机制尚不完善;从“朋友或其他关系介绍”的人才比例上发现依靠关系上岗的人数并不是寥寥无几,说明在人才流动途径中固有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在“自己寻找”“通过猎头公司”“中介评价与推荐”等途径的人数屈指可数,说明其开放程度极低。
2.4 科技人才聚集原动力不足
目前,青海省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其他科技创新平台为主的能够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载体建设方面与发达省份相比还较为薄弱。(如,青海省已经建立了66个重点实验室,引进了各类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但目前普遍存在着低使用率的现象)。此外,青海省的科技创新团队较少,攻关总量较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平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2.5 科技成果整体转化水平不高
从青海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变化状况来看,2014年和2015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达到了35.43亿元和46.95亿元,2006年~2013年青海省技术合同市场持续保持较低的增长态势,其中2013年~2015年之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速度分别为27.68%、31.77%、32.51%。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来看,青海省还未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整体的资源配置和产出效率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技术进步的贡献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少,加上企业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服务或中介服务,所以大多数的企业在技术、市场、政策与制度信息等方面反应缓慢。从科技创新主体角度来看,青海地区科技创新结构有待优化,大部分科技创新在一些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青海省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投入普遍相对不足,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因而不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真正意义上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还有待加强。
2.6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是反映科技进步客观效果的最佳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科技创新人才活动的效率和能力水平。2010年之后青海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0年的45.46%下降至2015年的34.04%,5年间年下降了11.42%,主要是受2010年以来青海省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随着青海省“科技立省”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进步软硬件环境都有所改善,但从全国总排名来看,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较为靠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3 影响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因素分析
科技人才开发是指提高科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人才环境,从而达到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活动。当地的政府相关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氛围、地理条件等都能对科技人才的开发产生影响。
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科技人才的开发产生影响,(1)教育资金的投入:一个地区的科技人才主要来源于当地的高等学校,因此充足的教育投入是科技人才开发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条件[8]。(2)科研经费投入:充足的科研经费为科技活动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物质方面的激励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科技人才进行科技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其不断创新取得新成果,从而促进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提高。(3)科技人才的相关引进政策:积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创建良好的科研环境氛围将能更好的促进区域科技人才的开发[9]。
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科技人才发展。首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着其对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而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将逐渐成为主导,从而其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其次,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越完善,同时也越容易吸引和留住更优秀的科技人才,从而提升本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水平[10]。
文化氛围主要通过影响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影响其开发情况,营造积极引导科技创新与创造的环境氛围,能对科技人才的开发起到激励的作用[11]。同时,鼓励创新与创造的区域文化,也有利于吸引和保留高科技人才。地理条件则主要通过对人们生活方式及节奏的影响,从而对科技人才的吸引产生影响。
4 影响青海省科技人才开发主要因素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整理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与整理青海经济、教育与科技人才相关的数据资料。本文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从大量的指标中找出与影响青海科技人才开发的關键因素,进而对其因素进行分析。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的实际情况具体指标选取为:科技活动人员当量、地区生产总值(GDP)、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县级以上)、当年授予专利数、县以上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数、科协系统科技活动中学术活动数、每万人口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在参考其他学者对科技人才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的实际,文章指定青海科技活动人员当量据列为参考数据列,其他数据列为比较数据列即青海GDP(生产总值)、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县级以上)、当年授予专利数、县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数、科协系统科技活动中学术活动数、每万人口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等。分别为χ1、χ2、χ3、χ4、χ5、χ6(原始数据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
首先,将参数数列和比较数列的原始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消除量纲,使各因素之间具有可比性,本文采取均值法处理,其处理公式为:
ξi(k)表示在k时刻比较数列Xi与参考数列的相对差值,即关联系数。为了减少极值对计算的影响,引入分辨系数θ,一般从0到1之间取值,本文取θ=0.5。得出关联系数如表1所示。
由于表1中的灰色关联系数较多且较为分散,不便进行比较和分析。本文中将求其平均值,以便将各个时刻的灰色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其结果如表2所示。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灰色关联度精度检验等级参照表,关联度γi0.9及其以上为一级,0.8及其以上的为二级,0.7及其以上的为三级,0.6及其以上的为四级。在青海省科技人才可持续开发的影响因素中,县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数的关联度为0.909,达到最高等级一级的标准;每万人口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地区生产总值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关联度分别为0.8803875、0.8262和0.800125,达到二级标准;专利授予数关联度为0.772175,其关联程度也达到三级;科协系统科技活动中学术活动数其关联度也接近达到四级标准,为0.57095。按照灰色关联分析的原则,当θ=0.5时,关联度大于0.6便认为关联性显著。根据计算后的结果表明,本文选取的指标的关联系数除了一个为0.57095外其他的均大于0.6,这也表明了本文选取的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从总体上看,本文选取的因素对青海科技人才的开发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作用,但是不同的因素其影响的程度也同。关联度越大,说明其与青海科技人才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系越密切,对科技人才开发的贡献作用越大;反之,则说明其对青海省科技人才开发的贡献度越小。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5.1 提高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数量与质量
x4与x0的关联度最大,其关联系数达到了0.909,即县以上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数将直接影响青海科技人才的开发。然而青海省县以上科研机构数总量少且分布不均,从总量来看,2015年县以上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数仅52个,从2008年~2015年之间仅增加了3个,年增长率偏低;按机构所在地域分,80%以上的科研机构主要集中于西宁市,其他地区的机构总数均不超过3个;按机构所属行业分,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最高,占总数的44.2%,其次是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为15.4%,其他行业机构数较少。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围绕建设创新型青海的战略目标,在对科研机构的发展进行积极引导的基础上,加强对其的扶持力度。支持国家级、省级专家、中青年技术骨干往地方基层走,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设立基层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站,以扩大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数量,平衡其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另一方面,政府应统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科学门类,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创新链条,加强系统设计、分类管理,以促进不同行业的科技人才的开发。
5.2 完善高校对学生的引进与培养工作
x6与x0的关联度仅次于x4,其关联系数达到了0.8803875,这说明了每万人口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对青海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开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是青海省科技人才主要来源,高校是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与此相应的建议是:一是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引进工作,提高对学生的培养能力,强化对毕业生的培训教育水平,严格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把关,从而间接的提高青海科技人才的整体水平。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我省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计划,在重点学科、专业设置、方向定位等方面不断改善,形成“金字塔”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优势特色产业急需的博士、硕士点,培养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二是针对我省高校的学生“下不去”和“留不住”的现象,启动“爱在青海,立足岗位作贡献”的职业道德的引导活动,将奉献青海的精神传承于日常高等教育的培养之中,从思想上和人格上塑造他们;三是鼓励校企合作,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硕士、本科生实习基地,鼓励企业员工到高校进修或到高校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充分将高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提高人才的实用性,实现产学研各方的优势互补,促进人才供给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
5.3 加大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
x1、x2与x0的关联度其次,分别达到了0.8262和0.800125,这也反映了地区生产总值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对青海科技人才开发的影响作用也较为突出,因此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是对科技人才进行有效开发的前提。具体措施是:一是要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形成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对于青海省优势产业中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部分重点科技项目,在相关的技术发展初期和整个发展过程中应当给予扶持。尤其是在科技项目发展初期,要提供充足而稳定的经费补贴,并可通过对项目进行引导、制定规划等方式发挥其主导和引导作用;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对于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引导,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与激励作用。同时,给予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企业和投资方以明确的信号:政府对于社会迫切需要的技术领域是大力支持,并实际进行投资的。进一步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市场等多方对于相关科技发展领域的共同经费支持,为青海科技的发展和科技人员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5.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x3与x0的关联系数为0.772175,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较小。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企业产品竞争的焦点,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并嚴格执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效的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的建立,提高技术成果转化中科技人才的收益比例,从而达到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5.5 完善学术交流平台
x5与x0的关联度为0.57095,相比其他影响因素而言是最小的。但其也能对科技人才开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是其关联程度与前面几个影响因素相比较小。这也表明了虽然青海省已经初步建起了集资源、服务、学术成果共享于一体的“青海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学术成果共享与资源服务平台”,但是其在促进学术成果共享,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交流方面还是做得不够。政府应该在汇集全省学科带头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对网上科技人才中介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益分享的协作机制的建立,通过打破地区与部门间的界限,达到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目的;二是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定期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参与讨论,加强与省外专家的联系;三是加强省内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相关领域科技人才之间的互动,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衔接。充分利用好 “青海省高层次人才学术成果共享与资源服务平台”,使高科技人才能就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促使其研究成果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从而有效地激活全省的人力资本。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R]. 2005.
[2] Alfred Creiner.Fiscal Policy in a Two-Country Endogenous Growth Model[J].Jahrbuch Fur Wirtschaftwissenschaften,2000,51(3).
[3] Abdih Yasser,Joutz Frederic.Relating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to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An Endogenous Growth Puzzle[M].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5.
[4] Doug Fuller.Chinas War of Liberation Emerping Technological Edge:Assessing the Role of High-End Talent-By Denis Fred Simon and Cong Cao[J].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2010(3).
[5] 王熠,孙健.影响地区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2(5).
[6] 苏津津,李颖.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分析——基于对天津市科技领军人才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8).
[7] 毕文芹,周威.基于灰色关联的西藏科技人才开发影响因素分析[J].西藏科技,2015(4).
[8] 何悦,李岱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7).
[9] 李梓.西部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J].学术交流,2016(4).
[10] 许伟,张小平,占林涛.科技人才管理影响因素与促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
[11] 姚颉靖,彭辉.版权保护与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灰色关联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2).
①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计划支撑项目:青海省“十三五”科技人才发展研究(2014JC143)。
作者简介:尹小金(1994-),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姜玉波(1967-),女,天津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