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探索

2017-05-30陈飞洋吴宏姣林大森

中国商论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农学农业大学毕业生

陈飞洋 吴宏姣 林大森

摘 要:随着经济的發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科技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要留在大城市里工作而不愿到二三四线城市去工作,因为那里薪资相对偏低。华南农业大学所含专业之多,其就业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本文经过对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当代大学生需要调整自身心态,不断激发自身创造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a)-188-02

1 大学生就业概述

我国常见的定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而关于就业,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能力[2]。现如今,知识、信息的爆炸,使得专业性强和综合性要求的岗位增多,毕业生的选择也逐渐增多,于此同时,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变得多起来,从而导致了他们更换工作的频繁性。

2 农业大学的就业方向

谈起农业大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农民伯伯,想到的就是种田,于是有了“谈农色变”因为这种想到农类专业就会去种地的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了读农业大学的人数相对与其他大学较少,而我国农业大学,包含的专业不仅仅是农类的专业,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它还覆盖了各个专业,例如:土木、工商、工程等。

所以,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的行业也包含了各种,例如:管理类、建筑类、设计类,工程类、行政类,科研类等。当然,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继续读书深造。举一个蚕学的例子,2010年~2012年主要集中在科研,生产以及读书;2013年~2014年主要其他,管理和读书,已经逐渐表现出从事非蚕学专业性工作比例的增加。可见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范围之广(如表1所示)。

3 高校本科专业的就业现状

3.1 高校毕业生从事工作多样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越来越多样化,覆盖面广,随着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提高,毕业生选择工作时普遍不愿意选择涉农专业。许多毕业生往往不想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从而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或者考取研究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人数较少[3]。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家庭因素影响,他们不会执着于本专业相关工作,想留在一线城市,一般会寻找对专业性要求不高的工作。

对于单位类型的选择,也是覆盖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升学以及相关事业单位,其中国企、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又占较大比例。行业也跨越数十个行业,从教育、餐饮、制造业、家具业到服务业,几乎可以称为业业具到。

3.2 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

农业大学高校毕业生因专业的多样性,所以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行业,但是提供的岗位也有限,许多毕业生往往不想放弃大城市的生活,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也就十分正常[4]。若无法留在一线城市工作,更多的同学则倾向于回到家乡工作,很多同学不愿意毕业后在较偏远地方开始奋斗(如表2所示)。

3.3 对就业期望值过高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就业期望过高的问题,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经过4年专业的学习,对自身的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对薪金、工作环境等都有一定要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学专业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的需求有所上升,但农学本科生的专业技能相对于研究生还有较大距离,只能从事一线生产类工作,这类工作通常在不发达地区,又不符合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

3.4 部分学生心态存在问题

虽然选择了农类的专业,但受“轻农怕农” 思想影响,部分学生不愿从事与农业相关工作, 甚至谈农色变,农村生源学生也不愿回家乡就业,更不愿意到基层或欠发达地区工作,这是影响农业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原因。

4 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解决谈农色变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4.1 转变个人就业观念

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各项技能,在就业问题上要树立自主意识和使命意识,要清楚就业形势,自信自立,脚踏实地,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大学生应主动进行学涯设计及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素养,为就业前的职业定位打好基础。

4.2 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只有投身社会实践中, 才能在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体会到实践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过程,除了专业实习,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实习,慢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这对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3 增强自我的竞争能力

在万众创新社会竞争中,创新可以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世纪,竞争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力度和速度,助大学生更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因子的能量,从而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创造力和竞争力[5],优胜劣汰永远是不变的法则,竞争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的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竞争力,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2).

[2] 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1,27(1).

[3] 赵世浩.农学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3(10).

[4] 王风丹.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30).

[5] 魏春楠,胡杨,冯瑛,等.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研究[J].才智,2012(31).

猜你喜欢

农学农业大学毕业生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