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的企业“互联网+”发展问题研究

2017-05-30陈滢赵炜

中国商论 2017年22期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互联网+互联网

陈滢 赵炜

摘 要:“互联网+”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提升的新的模式,也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企业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并已开始了以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的企业“互联网+”进程。但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定制性的个性化系统、硬件防护不足、供应链系统的后期运行支撑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互联网+” 供应链系统 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a)-176-02

“互联网+”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提升的新的模式,它将互联网与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全面融合,通过创新改造,让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创造出新兴的发展形态,让企业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互联网+”不仅是传统企业实施提升改造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助力。

在“互联网+”企业的系统实施中,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计划、生产、仓储、物流、资金流等数据的流动,也包括企业间的合作、资源的配置等一系列的数据流动,即要构建企业的互联网络,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将是企业信息系统运作的核心。

1 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1.1 企业网络普及率高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已基本实现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截至2016年12月,全国使用计算机办公的企业比例为99.0%,企业互联网办公的使用比例为95.6%,通过固定宽带接入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企业比例为93.7%,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网络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移动宽带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比例从2011年的10.9%达到了2016年的32.3%。

1.2 企业通过网络获取、使用信息比例高

在接入互联网的企业中,各项信息类应用均得到了很好的普及。截至2016年12月,建立和使用企业邮箱的比例达到63.7%,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的比例达到91.9%,有77.0%、73.3%、63.6%的上网企业通过网络了解商品或服务信息、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86.4%的上网企业使用网上银行;82.3%的上网企业在互联网上与政府机构互动、在线办事;分别有61.7%和31.9%的企业开展网络招聘、在线员工培训。

1.3 部分企业配备互联网络相关人员

随着计算机使用率的提高,网络接入率的骤升,企业对互联网不仅局限于平时的办公使用,而是配备了专门的网络人员进行网络的业务推广、开发、维护等工作。截至2016年12月,有42.4%的企业在基层设置了互联网专职岗位,特别是100人及以上规模的企业设置专岗的比例均超过50%。有32.9%的企业设置了互联网相关工作的专职团队,负责互联网运行维护、开发或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工作。

1.4 供应链系统应用获得认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简单的办公软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系统,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均开始构建自身的以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截至2016年12月,有60.0%的企业部署了信息化系统,其中分别有50.4%、28.2%、25.9%的企业建有办公自动化(OA)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1.5 近半数的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开展实际业务

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采购销售、支付收款等渠道。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45.3%,开展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为45.6%,得益于互联网金融、云服务等新兴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发展,服务于企业采购的电子商务平台正在向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转型,企业的在线采购流程更加便捷、安全。

2 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企业“互联网+”发展的问题

2.1 缺乏定制性的个性化系统

目前的供应链系统软件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固定模式的,或是比较适应国外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的。而对国内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生产产品不同、流程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同种模式的管理系统软件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未来集团化的趋势,不仅要考虑单个企业供应链的需要,还要考虑整个集团的融合管理,因此定制性的个性化系统是目前许多企业实际需要的。

2.2 硬件防护方面重视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关注到了网络安全问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12月,有92.4%的企业采取了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也随之不断增加,付费使用安全软件的企业比例比2015年提升了25%。但对于硬件的防护重视度还不够,相比于66.5%的软件防护企业比例来说,硬件防护的9.5%和软硬件集成防护的22.3%的企业比例还略显不足。

2.3 企业员工供应链系统应用掌握程度不足

企业实施“互联网+”计划,装备供应链等系统软件,系统的使用者就不仅仅是企业的信息专业人员,而是要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计划、生产、管理、营销、仓储、财务等所有供应链条上所涉及的人员。企业员工对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如果还只停留在打文件、制表格等简单的办公应用上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员都必须掌握自己部门的供应链系统使用方法,才会保证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良好运行。

2.4 供应链系统的后期运行支撑力不足

供应链系统后期的运行主要体现在二方面:一是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应用,二是软件提供商后期技术支持服务。目前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应用还处于逐步摸索的过程中,大数据时代的大趋势下,企业管理者已开始逐渐接受信息管理理念,但企业员工在供应链系统的实施中还会出现不能够熟练掌握系统应用的问题,如部门间衔接不畅、数据录入不及时、数据错误等。还有一些软件商更加重视前期的推广,而忽略了后期技术服务的重要性。

3 推进以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的企业“互联网+”发展的建议

3.1 鼓励技术创新,为企业定制个性化的管理系统

建议系统开发商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满足不同规模、经营性质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化的系统应成为支撑企业研发、供应链、生产、销售、财务,多地区、多工厂业务协同、统一集团运营管控的业务系统平台,体现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特点。而针对大型、特大型企业,系统软件应该能够满足由单一企业管理发展到全面集团化管理阶段的需求,实现集团供应链协同管控、集團生产计划协同管控、集团销售协同管控、集团财务协同管控,通过财务、生产、供应链、销售、库存等分析主题构建数据模型,把集团各系统各主题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数据分析,辅助公司决策。

3.2 加强硬件安全防护

硬件是组成网络系统的基础,它与软件系统一样,也存在着许多安全性的风险。如硬件有可能遭受人为的或意外状况的损坏;未设置密码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会受到互联网黑客攻击,服务器或交换机可能会被别人控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而硬件的安全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企业一方面加强对机房的管理,保证硬件系统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另一方面安装硬件防护软件,设置必要的密码保护,明确分层管理权限,防止黑客的入侵。

3.3 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应用水平

供应链系统涉及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生产运行、管理、财务、仓储、物流等多个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间是相关联的,数据、计划也是统一共享的,如果一个部门出现了问题,将直接影响其它部门数据的准确性、计划的实施,进而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效果。因而企业在配备了供应链等系统后,应该由软件提供商对各部门的使用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以期让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好地运行。

3.4 建议软件企业提供“跟踪性”的后期技术服务

软件作为一个商品,与普通的实物商品一样,有一个销售的过程,需要后期的保养维修。但它又比实物商品更加复杂,因为它的使用者状态在不停地变化,而它也必须随之改变。因而软件商不仅需要与实物商品的销售商一样,在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维修,还要对产品使用者进行跟踪性服务。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针对性地系统维护,在企业产品发生变化,企业形态发生改变的时候,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软件开发部门,由开发部门对系统软件进行改进升级,随时满足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许多软件企业在前期的开发销售中投入都比较大,但却常常会忽视了后期的技术支持,事实上,客户的使用满意度,后期的软件磨合度才是企业是否会选择某一软件系统的关键。

3.5 提高对企业内部专业人才的重视度

能够使用大型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大多处于大中城市,生活成本较高,生活压力较大,因而许多信息专业人员由于福利待遇及薪资水平等问题出现了流失。许多企业从国内外高薪聘请高学历的专业人员,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财力,但由于这些人员对企业的整体状况不甚了解,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磨合。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已拥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不如对现有人员进行重新整合任用。针对专业人员流失的状况,建议企业制订人才激励政策,对现有信息技术人才的福利待遇及薪资水平等予以提升,在企业员工无生活后顾之忧的条件下为企业的“互联网+”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7).

[2] 林荷,郑秋锦,陈佑成.“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转型O2O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5(12).

[3] 马蕾.“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8).

猜你喜欢

企业信息化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