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2017-05-30周婷

中国商论 2017年22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所有制异质性

周婷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1年~2015年我国制造业500强中上市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除了验证新新贸易理论的观点,即当企业生产率越高时越有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外,本文还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对外直接投资上仍然缺乏一定的竞争力;第二,企业生产率对民营等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要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异质性 所有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a)-153-02

对外直接投资(简称OFDI)是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不断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到国际市场扩大其产品市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商务部网站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在2003年为28.5亿美元,至2015年我国企业实现了1456.7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排名中位居第二。其中,制造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其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03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只有6.2亿美元,而至2015年这一总额增长到了199.9亿美元,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一直稳中有升,不断发展。自新新贸易理论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表明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运用2011年~2015年我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上市的企业数据研究分析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

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本文采用Probit模型来检验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拟建立的模型如下:

lnOFDIit=β0+β1lnATFPit+β2lnKLRATIOit+β3lnSIZEit+β4lnAGEit+β5EXPORTit+εit

模型中,下标i、t分别表示研究的企业个体和企业所在年份。lnOFDIit是被解释变量,代表企业i在t年份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当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令lnOFDIit=1;当企业未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令lnOFDIit=0,εit是误差项。模型中其他解释变量说明及解释如下:ATFPit,企业生产率,一般采用公式ATFP=ln(Q/ L)-(1/3)×ln(K/L)来计算;KLRATIOit,企业资本密度,用企业固定资本存量与企业的员工总数之比来表示;SIZEit,企业规模,用企业员工总数来表示;AGEit,企业经营时间,用企业成立时间来表示;EXPORTit,企业是否进行出口,如果企业进行出口,则EXPORTit =1,反之,则为0。

对外直接投资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相关变量的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在生产率、企业规模、成立时间、资本密度以及是否出口等变量上都要比非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高,说明总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各项变量要优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2.1 初始检验

通过表2的初始检验我们可以发现:(1)生产率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生产率每提高1%,可以带动对外直接投资0.733%的增长。说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符合异质性企业模型,当企业的生产率越高时,越有可能决定进入到国际市场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扩大海外市场。(2)资本密度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且资本密度每增加1%,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下降0.133%。该结果与传统的理论预期相反,因为在传统的理论中,当一个企业的资本密度越高时,其拥有的生产技术往往会更先进,此时为了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往往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使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对此笔者解释可能的理由如下: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资本密集型产品由于生产技术等方面没有发达国家先进而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因此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中,投资的往往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本密集型产品由于不具有比较优势,企业往往不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3)企业规模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且企业规模每扩大1%,会使对外直接投资提高0.361%。说明当企业的规模越大时,越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这与传统的理论预期相符,因为当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占有的人力和资本等资源往往更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企业规模经济。(4)企业的经营时间系数为正,但是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如下:在一般情况下,随着企业经营时间的增长,企业的人力、资本等要素会不断累积,经营时间越长,累积资本越多,越倾向对外直接投资。但对于一些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来说,经营时间长短并不是限制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当企业在经营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突破,规模不断扩大时,即使经营时间不长,也有可能对外直接投资。(5)企业是否出口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且企业的出口每增加1%,会使其对外直接投资提高0.54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出口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促进影响,因为当企业出口产品时,可能会学习到出口貿易国家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因而进一步对外直接投资, 扩大其海外市场。

2.2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检验

通过表3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与初始检验相比,非国有企业生产率的系数仍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国有企业生产率的系数显著性降低,说明生产率的高低对于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影响要比国有企业影响大。分析其原因可能的解释如下:一直以来,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主体分布中,都以大型的国有企业为主,相比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机会。因为国家由于战略的需要,比如为了缓解国内资源的紧张,需要不断推动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获得或者控制海外的矿产等资源,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上会有政策上的优惠,从而使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门槛降低,生产率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就没有显著性的作用。而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非国有企业,生产率依然是决定其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因素。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走出去”战略,我国民营等非国有企业便飞速发展,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体制上更加灵活,投资的领域也更加的多元化,尤其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推动下,更加激发了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扩大其市场需求的积极性。因此,企业生产率对民营等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要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本密度的系数依旧都显著为负,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仍然都是以投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海外投资上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企业规模和是否出口的系数上都显著为正,与初始检验结果相一致,即规模越大,出口的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2011年~2015年我国制造业500强中上市的企业数据进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考察了企业在决定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生产率等企业异质性对其决策产生的影响。综合实证结果分析,除了验证新新贸易理论中当企业生产率越高时越有可能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外,本文还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对外直接投资上仍然缺乏一定的竞争力;第二,企业生产率对民营等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要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加大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创新等来不断加强企业在生产技术上的提升,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及其他鼓励政策激励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 洪联英,罗能生.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西方贸易理论的微观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8(07).

[2] 田巍,余淼杰.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2(02).

[3] 严兵,张禹,韩剑.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江苏省企业的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4(04).

[4] 蒋冠宏.企业异质性和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企业的检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所有制异质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所有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