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2017-05-30董惠梅

中国商论 2017年22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

董惠梅

摘 要:在国际商务研究中,优泼萨拉模型被广泛引用,但模型中包含的风险管理理论并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本文 从投入和不确定性两个维度对优泼萨拉模型的风险公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优泼萨拉模型的国际化机制与风险公式的一致性,进而提出了国际化风险管理决策模型。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 风险管理 优泼萨拉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a)-061-04

企业在其国际化进程中会面临许多障碍。其中,缺乏市场知识乃是最大的难题 (Johanson和Vahlne, 1977, 2009)。在市场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权衡资源投入是目前国际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企业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及其环境变化的调整过程和结果。这一过程体现了优泼萨拉模型(Johanson和Vahlne, 1977, 1990)所提出的风险管理理论。尽管优泼萨拉模型被广泛引用,但是风险公式似乎并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因此,本文先解释优泼萨拉模型中的风险概念及其内涵。通过对比,我们从优泼萨拉模型作为风险降低模型的角度,论述了它的特征。总的来说,本文旨在探索潜在的风险管理理论及这种风险理论对国际化分析的意义。

1 相关文献

1.1 风险公式

在优泼萨拉模型中,风险可以用以下数学公式表达:

Ri = Ci × Ui

Ri:现有市场风险,是现有市场投入Ci和现有市场不确定性Ui的生产函数;指标 i表示某一市场。

风险的这一概念与March和Shapira的研究结论一致,认为不确定性和大量可能的负面结果是管理者风险认知的关键(March和Shapira, 1987),模型中可能的负面结果出现在投入侧,即C。

1.2 不确定性与风险

如果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没有约束,获得所有知识就会成为可能,也就不存在知识的缺乏。然而,要知道未来仍然是不确定的。只要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就会一直存在。就是这种不确定性环境,我们称其为“纯粹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减小或消除的。另一方面,就是“量化不确定性”,一旦可通过知识、技能(Knight, 1921)以及风险控制策略(March和Shapira, 1987)来降低,该种不确定性就被叫做“或有不确定性”。按这种思路,我们可以把“或有不确定性”视作知识依赖型,而“纯粹不确定性”与未来不可预见性相关。该逻辑与优泼萨拉模型对不确定性的原始构架一致,尽管该模型没有明确区分“或有不确定性”和“纯粹不确定性”。优泼萨拉模型的不确定性与知识相关联,因此与“或有不确定性”相关。企业获得的知识越多,不确定性降低的就越多。

如果两个事物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依存,我们会说它们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从一定程度上讲,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就存在着这种关系。Knight(1921)的观点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起初,他假设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两个独立的概念;风险建立在显性知识的基础上,不确定性则与隐性知识有关。而风险与不确定性间的界限又是不断变化的。Knight提出,如果部分不确定性出现定量化的概率,则其慢慢就会转变成风险;其余的那些不能定量化的不确定性就被定义成为“纯粹不确定性”,即“每次都有很大不同又在任何人的意料之外”(Knight, 1921, p. 176)。这也是我们想要在優泼萨拉模型的风险公式分析中所讲述的一个区别,也是风险与不确定性间无可替代的一个界限。

1.3 知识和投入

市场知识由客观知识和经验知识组成。前者是显性的且可转移,而后者是针对特定市场因素的,因其涉及特定市场中的实践,大多可通过亲临活动而获得。这种知识划分与 Doz, Santos及Williamson(2001)所述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相似。简单知识是显性的,可以是专利(Bresman, Birkinshaw和Nobel, 1999)和数据(Doz和Prahalad, 1984),而复杂知识,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必须身临其境才能获得。因此,经验知识含有与合作方及其他市场代理(Johanson和Vahlne, 1990)的隐性的互动,体现了Nahapiet 和Gohshal(1998)的个人和集体的知识特性。尽管这些知识划分似乎会对了解不同种类的知识很有用,但知识的积累不应看成是一个序列性过程,而是客观知识和经验知识的融合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国际化使企业接触到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种知识(Bresman et al., 1999)。因此,区分学习过程和知识获得是很重要的。

就投入变量而言,优泼萨拉模型的市场投入是二维变量:资源的数量及这些资源的不可逆性(Hadjikhani,1997;Johanson和Vahlne,1977;Shrader et al.,2000)。如Johanson 和Vahlne(1997)的观点。定义投入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采用数量的方法,可以与市场、组织、人员及其他资源方面的投资相关联。

2 优泼萨拉模型的风险公式及风险管理

2.1 优泼萨拉模型风险公式分析

风险概念包含多个维度,且不限于单一市场,因为它可以是企业经营的所有市场风险的组合(Shrader et al., 2000)。不管国际风险管理是否委托给不同市场的组织单位,我们均可以分析与单一市场进入和扩张相关的风险,并将等式限制在单一市场 ,即基本公式R=C×U。在市场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下,当不确定性趋于无穷大时,公司的投入趋于零,反之亦然。

可以将国际投资看作是国际资源随着知识的积累而逐渐增加的过程(Petersen 1999;Petersen et al., 2003)。当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时,所承受的风险R0,由公司对东道国市场投入的初始资源量C0和市场不确定性水平U0决定。例如,经营范围的增加对风险水平会产生直接后果——增加风险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经验学习所获得的市场知识的增加,会减少或有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

然而,不确定性是一个变量,其调整更复杂,而且并不那么直接。它直接关系到知识的获取,且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投入的资源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将减少不确定性,直到风险回到其初始水平。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不仅减少了外部操作的风险,也可能会使企业认识到结合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新机会(Eriksson et al., 1997;Johanson和Vahlne,2006)。

这一观点说明了优泼萨拉模型中的风险管理路径(Johanson和Vahlne, 1977,1990;Oviatt和McDougall,1994;Petersen et al., 2003),即决策者通过增加投入的决策过程管理风险,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使用某一时期的投资获得的知识(Atkins和Anderson, 1999;Johanson和Vahlne,1977),来管理风险,并制定风险控制战略(Atkins和Anderson,1999)。在不确定性减少的过程中,将风险降低到初始水平,当后续投入的风险低于可容忍的市场风险时,企业就有了拿下另一个市场的信心。

投资的增加导致企业市场知识的增加,从而导致新的不确定性减少,并最终将风险降至其初始水平。这个周期,显示了风险层级控制的市场卷入战略。

2.2 基于优泼萨拉模型的风险管理

风险增加不仅仅是因为在国外市场经营规模的增大,还有不确定性的增加,比如:(1)管理者对于进入难度的低估;(2)新竞争者进入市场;(3)竞争者引进新技术(Johanson和Vahlne, 1977);(4)在极端的情况下,革命或政权更迭的发生。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企业在东道国市场的资源配置水平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不确定性也可能会降低。例如,国外市场与母国一致的产品标准,经济自由化进程甚或市场一体化进程。

两种结果显示,不确定性—降低决策或规模—增大决策均可根据模型制定。据此原理,投入变量不仅在风险增加中,而且在风险降低中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增加投入实现风险降低,市场学习必然会影响不确定性的水平(Atkins & Anderson, 1999);换而言之,只有通过增加投入获得足够的知识量,来处理诱发风险增加的不确定性的起因,风险降低才成为可能。Johanson和Vahlne(1977)通过一个原理证明了这两个变量的相关性,使用显示正负风险变化的两个表达式表明了这个原理:

3 平衡知识和投入的国际化风险管理决策模型

现在我们围绕投入和知识建立一个模型。就当前活动而言,我们认为企业国际化是融入国际环境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假设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持续运行。在稳定的环境中,客观知识对于预测下一步投入是有用的。所以,按照计划进行规划和运营是达成企业目标的预期方法。而在不稳定的环境下,有能力应对变化更重要。然而,一个企业只有了解特定变化的诱因,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例如,如果此类变化类似于以往经历并有适合的模式,企业就可以很好的应对。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运用经验知识处理。否则,应对方法有可能就是不明智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国际化进程中,有七种假设可以用来做出平衡知识和投入的决策模型。

3.1 假设1: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低投入

企业处于国际化初级阶段。企业知识少,投入较低。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在国际化阶段前期收集了宝贵的知识(Blomstermo, Eriksson和Sharma, 2004; Wiedersheim-Paul et al., 1978)以及可能从行业及社会网络(Ellis, 2000)中学到有限的经验知识。第一批零星的国际客户是获取国外市场知识的主要来源。总之,企业会意识到自身缺乏知识。经验知识匮乏,企业努力抓住商业机遇,尽可能拓展交际,从而了解到新市场所需的知识。投入(关系)大多是无形的,但是企业一直在学习,希望以更具体的形式增加对市场的投入。

此时,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根据风险级别的上升或下降,可以做出两种不同的假设。这样,如果企业意识到这种改变了感知环境的现象,如识别机遇(Johanson和Vahlne, 2006),就会意识到风险级别降低,有利于做出更高投入。由于企业仍处于学习阶段,投入将趋向于无形投入。

H1a: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较低的投入下,如果风险级别降低,公司会投入无形资产,直到达到可接受的风险级别。

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比如,失去预期的机遇,风险级别便会升高。企业知识在初级阶段不多,不能使企业观察现状或意识到如何操作。有形资产的缺乏,使得市场不得不放弃企业更简单的选择(Benito和Welch, 1997)和谨慎的决定,致使企业失去了解市场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H1b: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较低的投入下,如果风险级别升高,公司可能会离开市场。

3.2 假设2:较低的不确定性和低投入

企业所做的投入不高,或有不确定性较低。例如,企业已经了解市场,或至少了解了与企业的国内市场极其相似的新市场。企业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通过建立销售子公司,向市场做出更有形的投入。所获取的知识似乎十分可靠,使企业会考虑建造一个制造厂。然而,经常出现潜在的未来环境变化,两种情形就会出现。

H2a:较低的不确定性和低投入下,如果风险级别降低,企业会增加有形资产的投入,直到达到可接受的风险级别。

相反,如果认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如经济萧条,预期的机遇消失,不确定性将会增加,推迟对制造厂的投资。处理新发事件的学习阶段将基于无形投入增加,及稍晚的有形投入增加。優泼萨拉模型风险公式分析显示,企业迅速应对环境变化的最恰当的模式是,增加或减少投入。然而,对某一现象做出应对措施的前提是了解现象的原因。因此,所作决定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知识基础。当企业不知道应对何种情况且不知道如何处理正在变化的环境时,最合理的决定是“静待其变”(Atkins和Anderson, 1999;及Hadjikhani, 1997“睡眠策略”)。

H2b:在較低的不确定性和低投入下,如果风险级别升高,企业会延迟有形投入,增加无形投入,直到达到可接受的风险级别。

3.3 假设3:较低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投入

投入较高,已经对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进行了较大投资,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商业和制造结构已经根深蒂固。企业积累了大量市场知识,包括市场相关信息的客观知识,以及根据长期市场经验获取的知识。企业“嵌入”市场,可以意识并了解到环境的大部分变化。这种情况下,企业知道如何应对中等的不确定性变化。能够预测到中等不确定性降低。由于不确定性降低,企业会增加有形投入,如接管竞争对手。并且,建设性参与也加强了企业对未来机遇的预期,能够在市场中为发现新机遇进行无形资产投资。企业知道如何处理市场。

H3a:在较低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投入下,如果风险级别降低,企业会投入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直到达到可以接受的风险级别。

另一方面,如果偶然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会保持在一个位置,可以减少有形投入。企业拥有足够的知识,来处理不确定性增加,并且知道如何应对,从而回到风险可接受级别。风险管理模型显示,投入一侧更为有效,所以,首先应该减少有形投入。

H3b:在较低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投入下,如果风险级别升高,企业会减少有形资产,直到达到可以接受的风险级别。

为识别右上角的象限设置,我们必须设定额外的假设。这样,在环境发生极端变化时,企业会意识到偶然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积累的知识便会被作废。在之前的假设中,第一种应对措施会是减少企业的投入。但是如此大的范围下,不确定性已经增加,极端的不确定性变化,意味着企业不知道如何处理新的环境。知识认知匮乏,企业甚至很难意识到处理巨大变化所需的知识。在这种较高的不确定情况下,我们的组织结构会使得企业主要在无形投入上进行投资,即与新的市场参与者进行互动(Hadjikhani, 1997),增加关系渠道。这样,当企业缺乏知识,不能够做出决定或采取应对措施时,互动便成为最终的活动。

H3c:在较低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投入下,如果风险级别显著升高,企业会做出无形投入(关系)并“静待其变”,直到达到可接受的风险级别。

4 结语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优泼萨拉模型中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这种概念性分析为优泼萨拉模型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展示了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风险度如何随着不确定性及投入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在此分析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个平衡不确定性和投入的风险管理模型,应用此模型演示了优泼萨拉模型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它可以概述资产投机和退市,这个模型还说明了“下一步”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多的有形资源投入,同时根据本文的分析思路,投入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变量,但不确定性是一种基本上由外部变化决定其变化的变量,因而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控制有形和无形投入的比例进行不同种类的知识获取来调整企业风险度。

在此意义上,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如果所面临的风险低于企业的可容忍的水平,企业则可通过资本投资增加其投入,虽然将增加风险,但可将其矫正到预期的水平。如果一个企业处在高风险水平,超过了可容忍度,应立即采取矫正行动,通过重置公司资产,甚至转让部分投资,来降低市场投入,也因此调整风险水平。这就意味着公司的投入变化直接影响风险,但是不会对不确定性产生影响。不确定性的变化基本上由公司控制范围之外的外部因素而引起,例如意料之外的政权变化或者市场规则发生变化。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意识到通过投入获得的知识不足以获得解决不确定性增长所必需的技能,企业可以采取最简单的降低风险的方式——立即降低投入。

参考文献

[1] Johanson.J.&Vahlne.J.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8).

[2] Johanson.J.&Vahlne.J.E.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0(7).

[3] Johanson.J.&Vahlne.J.E. Business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and learning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2003(1).

[4] Johanson.J.&Vahlne.J.E. Commitment and opportunity develop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A note on the Uppsala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model[J].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6(2).

[5] J o h a n s o n . J . & V a h l n e . J . E . T h e U p p s a l a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model revisited-From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to liability of outsideship[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审判风险管理初探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