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 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

2017-05-30王燕

高教学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发展

王燕

摘 要:在目前国内各高校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的认真教学、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息息相关,更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性发挥情况密不可分。文章从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和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与特点入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氛围,最终达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高校教学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2-0066-03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unified teaching mode of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qu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not only teachers' strict teaching and the scientific regulation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but also the learning subje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ts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learning subjectivity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opes to create better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atmosphere for the full play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subjectivity throug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hieving the goal of enhancing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Learning subjectivity;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develop

高校的教学活动有三大主角: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他们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不同的角色和分工。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知识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管理人员要建立并执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高校“教”与“学”的顺利进行,学生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自身的学习主体性发挥程度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如何激发并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是全球范围内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管理理念影响下,我国高校都是教学管理者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以教学控制为主要管理手段进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刚性的教学管理模式下进行学习,哪怕是到了大学,学生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主体地位也常常被忽略,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活力和内驱力。因此,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积极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者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学习主体性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一)学习主体性的内涵

学习主体性包括学习自主性、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创造性三个方面。

1. 学习自主性。高校学生学习方面的自主表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和条件,自主地进行学习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的计良好的计划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2. 学习主动性。高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适应性和自觉性上。具体表现在:在校方提供的各项教学服务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对学习内容能自觉地理解和接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为了追求最佳结果而自发地努力。

3. 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是学习主体性的核心,学习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基于现实的超越。首先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接受一系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实践的潜能得到激发;继而他们学会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找到更加切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是管理者占据权威的中心地位,教师和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管理,特别是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来自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师的双重管理,学习主体性观念十分缺乏。

1. 大部分高校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自主意识比较强。迈入大学校门后,他们发现实际生活中的象牙塔与想象中的并不一样,学习方面能自我支配的时间多了,但是学习的自主权利却非常有限。现行的教育体系都是以授方也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受教育方面处于被动的地位,具体的学习内容由教师决定,学习的时间安排由教学管理者确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来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就算是独立意识强烈、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得不跟随大众,随波逐流。

2. 高校学生在学习方面并不缺乏主动意识,但由于他们常常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在学习方面的主动适应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同时,由于校方在学生的具体发展方向上无法一一进行指导,在这种前提下,学生们很难自主地寻找并找准自我发展方向。

3.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强调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炼,尤其是近年来,各类创新创业类型的活动和竞赛,提供给在校大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少学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超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涉及的面还比较窄,在校大学生学习创造性能力上的欠缺仍然普遍存在。

二、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系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目标和原则,对学校整个教学工作进行的规划、组织、调节和控制行为。[1]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整体性。高校教学管理涉及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都不可能独立运行,它们相互关联并互相影响,其中任何环节的变化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只有各环节之间做到积极沟通、协调和配合,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

2. 动态性。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贯穿高校教与学的全过程,受到人、物、政策、时间和空间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本身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在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根据这些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顺利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3. 专业性。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通晓教育教学规律,最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们通常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与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进行沟通和协调。同一方面的教学管理规定,在不同的专业往往需要设置不同的操作规范,这是与其他的行政管理大不相同的地方。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在对各类学术活动进行管理的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学术,需要进行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二)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系

1. 良好的教学管理为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如果把高校的教与学比喻成齿轮的咬合和运转,那么教学管理就像润滑剂一样,对高校整个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里,管理者们会对影响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和调配,充分地发挥其中积极因素的影响,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环境,就像是优质的齿轮润滑剂,能够保证能量输出的最大化。

2. 合理恰当的教学管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不是“管什么”,而是“怎么管”。高校教学全过程之所以能有效地运行,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学管理过多、过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无从发展;而恰当合理的教学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发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其与其他两方面的能量形成合力,推动并保持教学过程良性运行。

三、高校教学管理在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题及改革对策

(一)主要问题

1. 管理层面缺乏办学自主权、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统一

从高校外部环境来说,由于上级管理部门对高校的统一要求过多、过严,导致各高校的教学管理趋于统一,却又各自封闭。高校缺乏一定的办学自主权,难以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改革滞后,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高校内部来说,目前高校采用的大多是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管理上,学校层面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决策权,学院层面一般只有政策的执行权,本应成为教学管理活动主体的学院,在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等方面,经常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各项管理制度的限制,责任和权力并不匹配。

从人才培养模式来说,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都是学校单方面对学生提出管理要求,培养过程遵循的是在学生入校前就提前制定好的统一的培养计划。这种培养模式带有浓厚计划体制风格,注重各专业培养计划的整齐划一,强调对学生的共性要求,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选修课所占的比例很小,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到毕业时,所修习的课程基本相同,缺乏个性。另外,各类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学生的个体情况各不相同,却要接受和生产流水线一样几乎统一的培养。因此,在现实的高校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通常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很少有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堂气氛活跃的情况,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很不理想。

2. 教学管理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推进困难

由于受到传统狭隘的“尊师重道”以及“官本位”观念的影响,管理者的行政权、教师的学术权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学生的权利和价值。学生在高校的各项教学管理活动中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缺乏表达自身要求和愿望的途径与方法,就更谈不上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了。

教学改革方面,尽管各高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教学改革涉及的广度和深度、实际取得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例,高校各类课程顺应改革趋势,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推出了不少新的考核方式,有设计作品、论文报告等。但是在严苛的各类检查、评估中,这类新型考核方式的材料往往难以顺利通过,很多老师为了避免麻烦,不得不转过头来继续采用期末卷面考试这种考核形式。这种简单的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评价的结果更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学生们往往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纯粹地进行机械式记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就逐渐消退了。

(二)高校教学管理在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方面的改革建议

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想要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良好的发挥和发展,高校就必须将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在现有的教学管理方面,保留其科学、合理的部分,摒除不合理、不科学的老旧制度,结合变化的形势,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使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地前进和发展。

1.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上岗前并没有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而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又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之中最核心的部分,不容许半点马虎。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教学管理方面教学事故的发生,高校一定要建立教学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制度,学习并掌握《高等教育管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等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此外,由于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因此,教学管理人员上岗前,还必须充分了解和学习学校的各项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避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违章操作。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各高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不间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业务培训机会,促使其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充实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管理业务能力,逐步使他们从“懂得管理”到“学会管理”,最终成为“善于管理”。

2. 转变教学管理观念,优化教学管理体制

高校的教学管理既是管理,更是服务。以往高校里实行的是行政命令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在政策法规中严格按照既定的规范流程来完成,过分强调管理工作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人本性,因此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对教学管理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高校的教学活动呆板僵硬。高校教学管理者们必须转变教学管理观念,把教学管理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广大师生是他们服务的对象,在完善服务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同时,高校管理者必须实施开放的、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打破从上到下的直线型管理模式,实现校、院的合理分工。在学校层面,应重点做好宏观的、统筹的组织协调和目标管理工作;教学管理的具体行政事务交由学院层面来负责,抓好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做到学校、学院责、权和利的合理分配。通过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学院成为高校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各学院、各专业可在不违反大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管理制度。学院层面的办学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整个学校就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然就会得到极大的迸发。

3.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首先,各专业必须建立与学分制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应尽可能地压缩必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在课程的数量方面,应逐步打破學院和专业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选择面。在课程的质量方面,不能降低选修课开设的基本要求,避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保证学生学有所成。其次,要充分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为学生的选课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设计并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要推进MOOC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其次,要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行多元化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学习效果评价不仅仅是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工具,更应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推进器。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要把他们经过学习后所获得的主体性发展水平作为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这必然要转变传统的终结性课程考核方式,改为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机制。要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导”轻“教”,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 积极探索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途径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繁琐复杂,光靠教学管理人员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全校的教学状态,同时,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也不能及时地得到修正,因此,各高校应积极探索途径,让广大师生都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来。通过直接参与,师生们对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有更深层次地认识,从而自觉地服从管理。另外,师生们的主体意识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能提出更为切合实际的管理措施。

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有很多,有全员参与的学生评教制度、优秀学生代表参与的学生信息员制度、特殊学生参与的校、院领导联系学生制度和学生团体听证制度等。在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和学生群体的需求,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出谋划策,因此学习主体性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发展。另外,通过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结束语

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具备主体性发展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们应积极拓宽思路,创新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维持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令芝.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1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管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特色、质量、服务:高校教学管理树立品牌的必然选择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