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2017-05-30王思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

【摘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在语言习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基础词汇掌握不牢靠,词汇量不足对当代大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展都有影响,本文旨在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基层词的特征,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了探讨,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有效提高词汇教学效果。从词汇教学顺序来看,应实行分层教学,从基层到高层再到下层;从词汇的语义教学来看,应实行隐喻拓展和语义联想教学,从中心到边缘,从具体到抽象;从词汇的扩充来看,应实行构词法和搭配教学,从简单形式演变到复杂形式。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基本层次范畴;英语词汇教学

掌握常用词汇是英语学习者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石。许多英语学习者走进的误区就是忽略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易繁的规则,对基本的常用词汇的用法不重视,盲目追求词汇量的大小,并且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简单地教读单词和解释其意义,并未针对单词本身的特点对教学策略进行深究和调整,同样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为了更加快速有效地认知世界,大脑会根据事物的特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事物的范畴化由此形成。信息都有两个过程,及传播和接受。词汇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学成效受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学策略的探索也要从学生本身的认知规律出发。

一、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复杂而充满变化的世界中看到了事物或行为的相似性,并据此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或行为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或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形成范畴的过程和能力。而基本范畴的发现是缘于认知科学对大脑如何最有效地分类和组织范畴的研究。基本范畴的研究始于罗杰·布朗( Roger Brown ),他观察到一件东西在范畴等级中可以有不同的名称, 而某一范畴等级的名称具有优先地位( superior status ) , 即基本范畴。而在这一范畴上有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高层次范畴,即上位范畴; 其下,有较具体、较少概括性的低层次范畴,即下属范畴。例如“动物、狗、拳师狗、哈士奇”分别代表三个不同范畴的层次,“狗”是从属于上位范畴“动物”的,“贵兵犬、哈士奇”是“狗”的下位范畴。从认知角度看,“狗”是最具有突出特点的范畴层次,所有的“狗”都具有大体相同的外形,但是不同的“动物”却外形各异。当一提到“狗”这个词,人的大脑里会马上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心理意象,然而说道“哈士奇、贵兵犬”的时候人们去构造心理意象却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脑力。Rosch etal( 1976:382-429) 也指出, 基本范畴词汇是最先被幼儿习得的指称事物的命名性词语,在指称事物中非常有用,而且人们在指称事物时更习惯用基本范畴的词语。

二、 常用基层词的特点分析

王寅( 2005)在Rosch 等学者的论述基础上将基本层次范畴的特点概括成七个:(1)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2)心理认识上的易辨性;(3)地位等级上的优先性;(4)行为上的一致性;(5)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6)相关线索有效性;(7)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性。

我们所说的常用基层词属于基本层次范畴,但不是所有基层词都常用常见。比如基本层次范畴“apple(苹果),banana(香蕉),peach(桃子),pitaya(火龙果),orange(橘子),litchi(荔枝)”从属与上位范畴“fruit(水果)”范畴,其中“apple(苹果),banana(香蕉),peach(桃子),orange(橘子)”是常见的常用的基层词,但“pitaya(火龙果),litchi(荔枝)”并不是。就从使用频率和常见性这两个方面考虑,常用基层词在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本文根据基本层次范畴的特点,以及对常用基层词进行实例分析后发现常用基层词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 使用凸显度高

常用基层词处于范畴的中心地位,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语言表现形式。这些常见基层词可以快速激活大脑信息网络,不论是横向同一范畴层级的其他相关范畴还是垂直方向的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基础。例如当提到beer(啤酒)这个酒类基本范畴,人们会意识到这些属于上位范畴drink(饮品),而beer里按色泽分类会有light beer(淡啤酒),dark beer(黑啤酒),这些都是首先认知基层词的基础上然后慢慢扩散的信息。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将信息范围扩散到同类范畴中的其他酒类,比如cocktail(鸡尾酒),whisky(威士忌),又或者联想起装酒的相关器皿beer glass(啤酒杯),wine glass(葡萄酒杯),cocktail glass(鸡尾酒杯),虽然都是从属于酒类但是人类对这些酒所产生的意象却是不同的,每一类都有其显著特点,风格各异。

(二) 基本词意具体

常用基层词从其意义发展来看,最初的意义大都是具体的。例如我们常见的颜色词black(黑色),white(白色),red(红色),green(绿色),本身就代表各种不同的颜色,人们可以通过视觉看到。后来这些基本的颜色词慢慢开始有了抽象的其他隐喻意义。如black(黑色)可以用来表达“黑暗、魔鬼、恐惧、神秘”等意义,green(绿色)是一种生命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树、草地、森林等。因此后来绿色被赋予了“青春、活力”等隱喻意义,并且也用green这个词来表达“人的不成熟与缺乏经验”,如其在词组green hand,这里green hand并不是“绿色的手”,而是“新手”的意思。以上我们可以看到颜色词从其最基本的意义衍生到别的隐喻意义,从具体变得抽象,但是它们的基本意义是很容易被人习得的。

(三) 词形简单

英语单词有长短之分,也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之分。处在中心地位的基本层次词汇大多词形简单,音节较少。例如eye(眼睛),它从属于organ(器官)范畴,除此之外,还有head(头),nose(鼻子),ear(耳朵),mouth(嘴巴)等基层范畴词,这些单词与eye一样词形简单,并且是单音节词汇。一些词汇的构成是通过在“eye”的后面添加不同的词素,例如eyeball(眼珠),eyelash(睫毛)。正是由于基层词的实用性和其词形简单,所以它们的“创造力”也相对强。并且在理解这些复合词词意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借助eye的本意。以此类推,heading(标题),earring(耳环),mouthwash(漱口剂)都是从这些类属于“器官”范畴的基层词构成的。

三、 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一)分层教学

从词汇习得的先后顺序来看,首先必须明确常用基层词的中心地位,基层词的使用凸显度高,是我们日常交际的基础,从常用基层词出发,可以向上向下慢慢扩展相关词汇范畴。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学生最先想到可能是“开心(happiness),悲伤(sadness)、愤怒(anger)”这三个最常见的基层范畴,接着是“害怕(fear)、反感(disgust)”与它们同属于一个范畴的其他基层范畴。每每讲到一种基本情绪,人脑会形成具体的意象来反映这些情绪,例如人的各种开心、失落、愤怒的表情。每个单词背后意义都是显著不同的,但是上升到一个层面,它们都是一种情感。但是提及emotion(情感)这个词的时候人脑却不能形成任何具体的意象。在掌握这些基本表达情感的单词之后,每个基层词范畴之下又存在更具体更需耗时记忆的下位范畴。例如happy的下位范畴包括cheer(喜悦),euphoria(狂喜)。而这些情绪范畴都是基层范畴在不同程度上的表现形式。所以分层教学策略首先是对常用基层词的教学,然后从基层词到上位词再到下位词,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更加具体的过程。当然对于有些上位词,如“fruit(水果),animal(动物),vegetable(蔬菜)”这些可以与基层词进行同步教学,因为这些词的使用频率高,也十分常见。

(二)隐喻拓展和语义联想教学

基本层次范畴词汇通常最早产生,历史悠久。它们是人们最早用来对事物进行范畴划分的心理等级,所以它们最初的意义或是基本含义都是比较具体的。随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人类知识层面的提升,词汇被赋予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从认知规律来说,词汇教学不仅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词意的习得也应该从具体过渡到抽象,而这个过程不能缺少联想和隐喻意识的培养。隐喻是将始源域的结构、关系、特征和知识映射到目标域之上(Lakoff & Turner 1989:63-64),两域之间的映射由我们的身体、社会和文化经验组成,具有系统性,单向性和局部性等特点(Lakoff 1993:245)。例如head最初本意是指身体的一部分,头。人们可以在脑中形成一个具有辨识度的具体轮廓,通过概念域的投射以及人的联想能力,形成从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的过渡。例一:the heads of government/state,这里的head意味着leader,是“领导人”的意思。例二:the head of the river,这里head意味着source,是“源头”的意思。例三:200 head of sheep,这里head表示数量,是“頭”的意思。从人体的一部分“头”拓展出的这些抽象意义都与基本意义之间有概念域上的重合。掌握常用基层词的基本具体意义,然后充分发挥人的联想能力,进行隐喻投射,可以提高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

(三)构词法教学和搭配教学

处在基层范畴的常用词在词形上的优势以及意义基本性使其在构词和词汇搭配能力强。一方面它可以作为词根,通过添加词素的方法改变其词性,构成新的单词,或产生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搭配其他的基本词汇构成常用词组。例人们用来指称光的light,如下图所示,通过添加黏着后缀-ed,er,-ing 变成了形容词lighted(点燃的),名词lighter(打火机),名词lighting(照明);添加自由词素house,ship构成了新词lighthouse(灯塔),lightship(灯船);搭配其他的词汇如gun,show,pen产生了词组light gun(光线枪),light show(灯光变换表演),light pen(光笔)。所以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构词教学,以此方式拓宽学生的词汇面。

四、结语

基本层次范畴对英语词汇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充分重视词汇教学中的认知因素, 在其指导下进行词汇教学,以基层常用词为中心,慢慢辐射到其他层次的词汇,并且重视基层常用词的意义拓展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词内含义之间的本质关系,改变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词汇衍生规律。同时在教学时借用适当的声像资料,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词汇知识的整体教学效率。长此以往,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并且可以激发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In A. 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 Cambridge: CUP. 1993, 202-251.

[2]Lakoff, G. & 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

[3]Rosch, E, et al. Basic objects in natural categories[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76,

8, 382-439.

[4]王寅. 认知语言学探索[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王思(1993-),女,汉族,湖北黄冈水人,文学硕士,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索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马尔扎诺六步词汇过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组块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翻转课堂在大班型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