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沈战役精神的当代传承

2017-05-30杨璐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辽沈战役当代传承

摘要: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对东北国民党军展开了一次战略性决战。重温辽沈战役的历史,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缅怀先烈,不仅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要把辽沈战役的精神传承下去。

关键词:辽沈战役 精神 当代 传承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在北起长春,南至山海关的千里防线上,对东北国民党军展开了一次战略性决战即辽沈战役,这次战役双方投入总兵力160万人,历时52天,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展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智慧和丰功伟绩,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的卓著功勋。重温辽沈战役的历史,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缅怀先烈,不仅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要把辽沈战役的精神传承下去。

一、辽沈战役彪炳史册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第一个战役,是一场红色将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役。决战开始前,国民党军在东北已经陷入困境,被我军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锦州位于辽西走廊的中部,正扼在辽西走廊的咽喉部位,是进关入关的必经之路,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地。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一定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意识到打锦州决策的正确性,于是同意南下先打锦州。

辽沈战役是一场革命将士英勇顽强,荡气回肠的战役。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蒋介石组成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从葫芦岛和沈阳地区东西对进,增援锦州,解锦州之围。攻锦胜败关键在塔山,在不足11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国共双方共投入了兵力13万余人,激战了6天,伤亡过万,塔山阻击战被视为是阻击战当中以少胜多的典范。10月15日,我军全歼锦州10万守敌,解放锦州城,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胜利。锦州解放后,被围困半年之久的长春10万守敌深感末日来临,60军军长曾泽生率2.6万官兵起义。长春守敌总指挥郑洞国率余部投诚,长春和平解放。战役的第二阶段,东野举行辽西会战,围歼“西进兵团”,全歼西进兵团共10万余人,生俘司令官廖耀湘。第三阶段,1948年11月1日,我军向沈阳发起攻击,国民党军稍作抵抗后就纷纷缴械投降。攻克沈阳营口之后,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群众隆重集会,庆祝辽沈战役胜利。

二、辽沈战役精神的当代传承

(一)传承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解放战争打到中后期的,许多国民党将士都开始疑惑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而战?1948年8月,蒋介石在一个军事检讨会议上曾经说过:“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对比之下,共产党人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5万余人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工作、职务不同,年龄、性格各异,却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壮丽的人生。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献身义县,梁士英舍身炸碉堡,中共锦州地下党支部书记马云飞倒下在锦州解放的黎明之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更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新时期,我们要传承辽沈战役将士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始终坚定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续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篇章。

(二)传承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宗旨意识。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群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辽沈战役中的人民支前统计有这样的数据,动用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粮食5.5万吨、修路2185公里,东北军民,紧密团结,开展土地改革和生产支前,这次战役胜利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光辉史,正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站在大多数人利益一边,才为辽沈战役胜利打下坚实基础。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新时期,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更是要把个人工作与服务群众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实现人民福祉。只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往不胜。

(三)传承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的优秀品格,始终加强作风建设。

“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沈战役的时候,我们的战士一个都没吃,不吃是高尚的,吃了是可耻的……”毛主席所提到的“不吃老百姓苹果”的部队,就是辽沈战役中发生的事迹,反映了解放军战士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的优秀品格。正是我们始终加强作风建设,拥有严明的纪律,才有了辽沈战役以及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故事教育了几代人,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是高尚的,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新时期“赶考”路上,作风建设必须永远在路上。

辽沈战役作为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中的瑰丽篇章已经载入了史册,而它所记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它所展现的一代中华英雄儿女矢志不渝的共產主义信念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袁庭栋.大决战:辽沈战役[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3

[2]王树增.解放战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璐(1983.4—),女,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共锦州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外交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共锦州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辽沈战役当代传承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当代》背后的当代
对辽沈战役中两个有争议问题的看法
辽沈战役历史经验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