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组织名称的转喻识别
2017-05-30徐景亮
徐景亮
摘 要:机构组织名称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实体的指号。借助于转喻机制,机构组织名称可转指其他的概念。以机构组织名称“中国电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转喻概念、类型及其转喻概念表征与理解的机制,旨在为有效运用机构组织名称提供启示的同时,拓展和丰富认知语言学转喻研究的视阈与内容。
关键词:机构组织名称;转喻概念;类型;表征与理解机制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3-0012-04
一、机构组织名称的概念意义
机构组织泛指机关、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 包括学校、公司、医院、研究所和政府机关等。实际上,机构组织的定义并非仅限于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常常赋予机构组织其他一些概念,诸如机构组织是“输入—输出系统、资源配给系统、一个要达到某些目标的群体、发展与生存系统、目标制定者手中的工具、利益集团联盟以及转化系统”等。[1]如此来看,要给出一个全面的、令人满意的机构组织的概念定义并不简单。正如Weick and Daft所指出的那样,机构组织这一概念本身是宽泛的、非规整划一的,是多维度的、令人难以捉摸。[1]
至于机构组织的名称,它是一个机关、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实体的指号。从语言学研究看, 机构组织的名称属于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指具体人和事物的专用名称, 包括人名、地名、机构组织名称等,如“中国电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简称)是一家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的专属名称,“中国电信”因此成为这家公司的一个特定指号。一个公司的名称在人们日常交流中是其机构组织直接的、具体的化身。[2]
知其名,不一定知其实的说法表明,一个事物的名称与其实际概念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不易把握。就“中国电信”这个机构名称来看,尽管由此人们可以获得对其所指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一定的直观了解,但“中国电信”在不同语境的使用中,不只是简单地代表其所指称的公司这个实体,事实上这个名称可转指的概念意义十分丰富,即其指称的对象是多样的,而非一定终身,由以下两例可见一斑。
例1: ……更有刻薄者干脆说中国电信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今天,在杭州“振铃费”问题上,中国电信能……
例 2:……告诉记者,不知是谁最先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大嶝乡亲送金门乡亲“中国电信”,金门乡亲送大嶝乡亲“台湾大哥大”与大陆通话,用“中国电信”……
对上面的例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例1中的“中国电信”与其说是代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这个实体本身,还不如说是具体指称该公司的某个部门,如决策部门、营业部门或者是某个群体(成员),如官员等;同样,尽管例2中的“中国电信”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这个实体本身的指号,但其具体指称的对象发生了转移,是指属于该公司的产品,如电话卡等。此处的概念转指现象印证了之前所述,机构组织名称的概念意义令人难以捉摸,因为它往往是宽泛的、非规整划一的和多维度的。
例1中,机构组织名称“中国电信”转指其部门或成员的概念意义,抽象地说这是一种整体代部分的表达手法。从语言修辞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转喻用法。对于转喻的阐释,传统语言学研究认为,转喻是一种比喻用法。这里的比喻用法是通过拟人化的认知操作实现的。拟人化使得整个公司等同于一个实施某些行为的人,或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的人。相对于例1而言,例2中“中国电信”名称的新概念意义的转指机制较为复杂。尽管机构组织名称的概念意义难以简单地被表征、体验或者理解,但人们还是利用比喻性和创新性的语言手段构建了机构组织名称新颖的、连贯一致的概念意义,而这些与充分利用转喻用法是休戚相关的。可以说,作为语言运用重要形式的转喻不但能使机构组织名称的概念意义用于指称一个实体之外的意义,用于交流思想,而且还提供了理解机构组织名称概念意义的途径。[3]
二、机构组织名称的转喻用法
机构组织名称有哪些转喻用法及其类型?就此问题,本文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理论,对“中国电信”这一机构组织名称在自然语境中的转喻用法进行了研究。搜集语料的主要来源是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中心CCL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 提供的网上汉语语料库。
在该语料库中,含有“中国电信”为检束词的词条是1 272,剔除非比喻性用法的词条之后,根据“转喻是一个辞格,它从邻近性和联系紧密的事物中获得语言形式,通过这一语言形式我们能理解不被该词语命名的事物” [4]10的转喻定义,本文确认在这1 272词条中是转喻概念用法的有520条,接近其总数的一半。可归纳为8种类型。表1中转喻用法类型的排序反映出了在这520条转喻用法中其数量所占比例的高低。
例3:……年10月,秦汀将中国电信告上法庭,称自己长期从事销售工作,为日常通讯方便,同时出于收藏……(转指官员)
例4:12月11日,传闻已久的 中国电信拆分终成事实,这个中国最大的基础电信企业宣布将被一分为二……(转指部门)
例5:近1 000家中国企业将参加为期2天的展览,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新浪网、神州数码以及金山软件等 ……(转指产品、设施)
例6: ……刚刚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电信15日略有回升,收于18.40美元,但仍低于发行价3%。(转指股份)
例7:……他此行将拜访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转指场所)
例8:去年,中国移动业务量增长66%,中国联通增长200%,而中國电信只增长了11%。(转指产量)
例9:……在10个城市的铁通用户已经可以享受到市内电话比中国电信低10%,长途电话比中国电信低20%以内的价格优惠。(转指用户)
例10:中国网球协会消息,2003年中国电信杯国际男子网球巡回赛29日在广东江门市进行了第二站的比赛。(转指事件)
在認知语言学关于转喻用法类型的研究中,国外学者提出了两类典型的转喻。首先是Panther和Thornburg的语用功能角度的分类[5],其次是Peirsman和Geeraerts的原型结构范畴角度的分类[6]。Panther和Thornburg从语用功能角度将转喻再细分为指称转喻(referential metonymy)、谓词转喻(predicational metonymy)和言外转喻(illocutionary metonymy)。指称转喻是转喻中最常见的,这一类转喻是指称转换(referential shift)的现象,转喻与指称行为有密切的关系。[4]18从本文研究的机构名称“中国电信”的转喻用法实例来看,大多体现出指称转喻类型的特征,即在一个认知域内部的关系中一个概念代表另一个概念。其转喻的运作机制是整体转指部分(WHOLE FOR PART),也可以是部分转指整体(PART FOR WHOLE),还可以是部分转指部分(PART FOR PART)。机构组织名称“中国电信”的转喻用法最为符合整体转指部分的转喻机制,但其转指的概念相比以往研究的成果更具独特性,诸如“中国电信”用来转指场所、指数、产量、客户、事件的概念,而这些实例在本文的研究语料中并不鲜见。
三、机构组织名称转喻概念的表征与理解机制
对于转喻性质的描述,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Lakoff将转喻称之为“理想化的认知模式”的一种形式。[7]“理想化的认知模式”是一个有组织的概念结构域。Ruiz de Mendoza等人提供了转喻性质描述的另一种说法,认为转喻是一个意义详述的过程。[8]Langacker则把转喻说成是一个参照点现象。[9]参照以上对转喻性质描述的部分观点,再对例2进行分析,可以诠释机构组织名称“中国电信”转喻概念的表征与理解机制。
根据Ruiz de Mendoza的说法,转喻是一个意义详述的过程,这一过程要么包括一个认知域矩阵的拓展,要么包括一个认知域矩阵的减缩。转喻可根据两个参数来描述:(1)源域和靶域之间的关系;(2)源域与靶域之间的映现过程的类型。参数(1)表明,转喻是一种域与次域的关系,其中主要的认知域称为矩阵域(matrix domain),如上面例2中的“中国电信”,其内容丰富。在例2的语篇语境中,进行概念化的人不一定想要明确次域的具体指称对象,但听话人通过检索矩阵域“中国电信”的内容信息,可以识别到目标义是属于这家公司的产品——电话卡等。这是转喻的一种类型,是源域包含靶域的转喻(target-in-source metonymy)。源域包含靶域的转喻利用了内容较丰富的矩阵域来指称或说明内容不那么清楚的次域。因此,当说话人无法表达想要表达的指称物或无法决定其性质时,源域包含靶域的转喻就成为说话人可选择的最好的交际资源。[4]12
Langacker的基本观点是转喻由相对凸显的认知原则提供理据,中心的和高度凸显的事物作为认知参照点唤起其他不那么凸显的事物。以概念域中其他成分提供的背景同另一个概念事物进行概念接触。据此,“中国电信”在例2的语篇中是一个转喻词,扮演了一个参照点的角色。参照点的作用是建立起一个语境,在这一语境中,参照点为想要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通道,把进行概念化的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上面来。“中国电信”由于其足够的中心高度和凸显性,加之该语境中如“通话”等的其他语言成分的范围限定作用,可以把注意力引导并集中于目标意义上,“通话”令人产生一些似百科知识般的联想,人们会逐渐建立起一些语境,或者在一些常规化的会话中有些语境因素是现成的,如电信通话应具备一些必需的工具,手机、电话卡等。在这些语境因素影响下,把“中国电信”概念化为属于这家公司的一种产品——电话卡等是符合事理逻辑的,这是相对凸显原则与语境制约原则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机构组织名称“中国电信”转喻概念表征与理解机制的描述因其类型不同会有所不同,但如认知语言学家所达成的共识所指出的那样,转喻是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是人类许多概念表征与体验的基础。Radden和Kovecses 指出,“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或(载体)为同一ICM内的另一概念实体或目标提供心理可及。” [10]机构组织名称“中国电信”转喻概念的表征与理解再次证实了上述共识。
本文对机构组织名称转喻用法的研究表明,这些转喻用法不是“空洞的”修辞手法,或者是玩弄辞藻,而是用来谈论机构组织,即赋予机构组织名称新颖的意义,并且是以独特的方式理解机构组织的重要途径。[11-12]
参考文献:
[1] Weick, K. E. and Daft, R. L.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pretation systems[M]//Cameron, K. S. and Whetten, D. A. (Eds),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Comparison of Multiple Model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3:71-93.
[2] Cooren, F., Fox, S., Robichaud, D. and Talih, N. Arguments for a plurified view of the social world: spacing and timing as hybrid achievements[J].Time & Society,2005(14):263-280.
[3] Poole, M. S. and Van de Ven, A. Using paradox to build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theor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14): 562-578.
[4] 張辉,卢卫中.认知转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 Panther, K.-U. & Thornburg, L.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inferencing in conversation[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30): 755-769.
[6] Peirsman, Y. & Geeraerts, D.Metonymy as a prototypical category[J]. Cognitive Linguistics.2006,17 (3): 269-316.
[7] 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8] Ruiz de Mendoza, F. & Campo, J. L. Otal. Metonymy, Grammar and Communication[M]. Granada:Editorial Comares,2002.
[9] Langacker, R.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4): 1-38.
[10] Radden, G. & Kovecses, Z.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M]//Klaus-Uwe Panther & Radden. G. (eds.).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9.
[11] Brown, R. H.A Poetic for Sociology: Toward a Logic of Discovery for the Human Sciences[M].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
[12] Manning, P. K. Metaphors of the field: varieties of organizational discourse[M].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9:(24): 66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