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邓小平对党内民主与政党文化关系的论述
2017-05-30王未强张平
王未强 张平
摘要:政党文化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性和明显的纪律性,深刻地影响着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政党文化既是维持党内民主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此,在培育政党文化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切实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好配套的民主制度的建设。学习邓小平对党内民主与政党文化关系的论述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党内民主;政党文化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3-0119-0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巩固党的团结,增强党的活力,确保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有重视和发扬党内民主并以此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传统。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以完善党内民主为着力点来推进党的建设,更是已经成为全党上下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共识。与此同时,作为影响党内民主实现程度重要因素的政党文化,也正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敏锐地认识到了党内民主与政党文化间的重要关系并对其进行了有益探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正本清源,明辨社会主义政党文化与党内民主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党文化的内涵
通常来说,政党文化是指政党在长期的组织活动中,以该政党的意识形态为核心,以其绝大多数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持久的价值取向、政治诉求及行为方式等精神因素为支撑,以相应的社会文化及民族传统为背景所共同构建形成的文化形式。其中,该政党的意识形态、指导思想、政治诉求、纲领路线等构成了政党文化的内核,而该政党成员普遍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观念、作风等则体现了其外在特征。由于政党文化是在以取得和保持执政地位为根本目的的社会组织——政党中形成的,因而,政党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一)政党文化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性
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不同之处,就在于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而从属于该政党所代表阶级的文化,自然会强烈地反映本阶级所尊崇的意识形态,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反作用于政党本身,赋予政党文化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政党文化的核心内容,虽然它并非政党文化的全部,但它奠定了政党文化系统赖以产生的基础和灵魂”。这种特性,在其构筑和巩固全体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身份认同和行为遵循,获取和保持政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二)政党文化具有明显的纪律性
从理论上讲,政党的成员具有共同的阶级利益,他们的利益诉求、行为方式应是一致的,然而在实际中,政党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行为方式往往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因此,为了确保内部成员之间的各类关系能够得到及时协调和高效整合,使政党全体成员凝心聚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参与乃至执掌政权的最终目标,政党必然要以党纪党规来指导、调整和约束其内部成员的活动,使其在本党既定的轨道上活动运行。对于上述特点,邓小平早有精辟论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三)政党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
无论一个政党代表何种阶级,其成员都必定是从属于民族、来自于社会的,深受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熏陶。但是,政党文化并不是全盘被动地接受源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政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党文化不但会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产生融合,还会在融合的基础上整合出不同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独特特征并反作用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对于那些具有长期执政历史的政党,这一点表现得往往更加明显。此外,对一个国家而言,执政党的政党文化通常就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它的存在不但引领着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还会深刻地影响、改变乃至塑造其他的社会文化形式。
綜上所述,作为政党的组成主体的党员,其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所在政党文化的影响。就这个层面而言,作为被党员们共享并遵守的价值观念与精神理念,政党文化无异于党内民主的灵魂,政党文化建设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
二、政党文化对党内民主建设的作用
政党文化是协调政党活动的灵魂和准则,深刻地影响着党内民主建设。政党文化变化发展的结果自然会作用于党内民主建设。在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政党文化所提供的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思想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实现政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就理论层面而言,一个政党自身的文化创新通常都伴随着该党指导思想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但是一个政党永葆理论活力的精神源泉,也是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的重要保证,更是提升其自身建设水平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建理论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究其根源,都应归功于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的与时俱进。
就实践层面而言,由于政党在日常运行,特别是在进行自身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诸如组织安排、利益调整、人事变动等诸多问题,为解决由此所引发的矛盾,充分实现党内民主,作为代表政党意识形态和统领全体党员思想意识的政党文化就必须要为其提供相应的解读,宣传党内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广大党员解疑释惑,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党内民主建设;同时以党纪指导、约束党员的行为活动,协调关系,整合力量,以此维护党内民主建设的正常进行。在实践中,政党文化对党内民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政党文化能够维护党内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
党内民主,从根本上讲就是“不论是担负领导工作的党员,或者是普通党员,都应以平等态度互相对待,都平等地享有一切应当享有的权利,履行一切应当履行的义务”。健康的政党文化,正是维护党内民主正常运行的精神支持和有力保障。
首先,政党文化能够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政党是由广大党员所组成的。政党的建设发展和相应制度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广大党员对自身主体作用的积极发挥。以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当广大党员均能以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参与党的事业之中,积极地为党建言献策,党内民主气息浓厚之时,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当广大党员缺乏主体意识,党内民主生活流于形式、民主气息较为淡薄之时,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往往得不到有力执行,党的事业就会陷入低谷并使党和人民蒙受巨大损失。要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推动党内民主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党的各级领导人的常抓不懈,还需要广大党员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觉认同,依靠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坚持民主、发扬民主的政党文化并使其成为所有党员的自觉认同。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早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时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而这个集中,总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正确地实现。”
其次,政党文化能够提升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同,使民主观念成为引导党员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如果民主意识没有为政党文化所体现并内化为广大党员的自觉遵循,那么党内民主只能成为水中花、镜中月——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党员对党的认同自然也会随之发生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和凝聚力必将受到巨大损失。因此,要切实贯彻党内民主,不但要做到当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指出的“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还要着眼于文化层面的建设,即建设民主的、和谐的政党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以成熟的民主观念影响和教育全体党员,使全体党员在深刻理解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自觉接受党内民主,切实践行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内民主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最后,政党文化能够营造党内和谐的精神氛围,党内和谐的精神氛围无疑有利于政党实现自身力量的整合,并对其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主要體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少数服从多数”。无论是选举活动还是决策活动中,少数都服从多数;一旦相应的决定、决议或政策成为现实,处于少数位置的党员也应不打折扣地履行其相应的职责和义务。二是多数必须尊重少数,维护少数的权利。持少数态度、意见的党员,不会因此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其合法权利依然受到尊重和保护。这两个层面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从本质上看,前者追求的是对内部力量的整合,后者强调的则是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归根结底都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党的力量。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广大党员对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正确理解和切实践行。这些意识的形成,自然离不开政党文化在日常生活对广大党员的影响——通过政党文化的熏陶与教育,这些意识为党员们所接受,成为党员们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健康的政党文化,不但能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的各项事务的积极性,还能实现平等和秩序的有机统一,真正地实现党内精神氛围的和谐化。
(二)政党文化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每一种文化形式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党文化也不例外。科学的、先进的政党文化必然要处于不断的发展、更新之中,它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又具有深厚的现实性,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以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为背景不断发展和自我调适的。当社会和时代发生变化时,政党文化应随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革新,如此方能实现政党自身的政治诉求与社会现实的协调与平衡。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充实和完善:在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又形成了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成果。这些作风和精神,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与时俱进,有力地推动了包括党内民主在内的党的自身建设,对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和在新时期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育健康的政党文化,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环节。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内民主建设要实现制度上的完善创新,必然需要关注对制度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的政党文化建设。必须积极建设和培育先进的、科学的、民主的政党文化,这是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一)在培育政党文化,建设党内民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种理论或文化无论看上去多么美好,如果不将其应用于实践就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而言,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和种种主观因素必然会使实践活动发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要弥合差异,消除偏差,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实践主体进行教育。而教育活动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就在于教育内容能否为人所真正认同和接受。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做到:
第一,对党员民主意识的教育应当作为培育政党文化、促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性手段,使广大党员深刻理解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和重要意义,不断巩固他们对政党文化的认识和对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形成积极拥护党内民主建设、自觉遵守党内民主制度的文化氛围。
第二,要引导广大党员参与到培育政党文化的实践中来。要将党内民主落到实处,就应切实做到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对于党内各项有关事务,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发表意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广泛征求各方建设性意见并经过集体民主协商再去决定和实行;要通过鼓励广大党员参与党内选举、党内讨论、党内会议以及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等手段,结合具有针对性的政党文化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对党内民主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自觉践行民主义务和民主权利的意识,帮助他们获得践行党内民主的经验,确保“知行合一”。另外,在实践中还要分清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与妄议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之间的区别。
第三,教育活动应坚持遵从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原则。作为一个具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的思想觉悟、工作状况乃至文化素质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在教育活动中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在坚持相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党员的自身条件和工作实际,有所侧重、有所针对地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从而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第四,培育党内文化,促进党内民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也同样是长期的。这就要求相关活动的组织者对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必须常抓不懈,要将活动中的有益做法、实践启示和基本经验细化固化,建章立制,实现相关教育活动开展的常态化、深入化和机制化,避免发生跟风敷衍走过场、“雨过地皮湿”等不良现象。同时还要不断丰富、活化教育载体,确保教育的方式手段实现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确保教育见实效。
(二)在培育政党文化的过程中,要有序进行并注意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一个政党而言,忽视了对政党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或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拔苗助长,都必将使政党的理论吸引力受到削弱,导致广大党员思想上的落后和混乱,同时使政党的行为背离现实的需求,严重阻碍党的发展乃至动摇党的基础,威胁党的生命。就党内民主建设的角度而言,不注意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味固守或盲目崇外,或是不顾党情国情的客观条件任意而为,都将会让影响、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政党文化步人僵化封闭或改旗易帜的危险道路之上,给党内民主建设乃至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在当前我党培育政党文化,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并有序进行实践。
一是要建设切合我国国情的政党文化。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不但是最根本的国情,也是发展好、建设好政党文化的根本原则和行为遵循,必须结合本党、本国实际情况,走适合党情、国情的政党文化建设道路。在构建政党文化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那些以“思想多样化”或“言论自由”等言辞为名,行非马克思主义化和“西化”之实的言论与行为要予以坚决的抵制和回击。
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种健康的文化,必然具备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自我更新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来源于文化对其自身的科学创新与合理继承。在政党文化的建设上,我们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在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前提下,敢于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优秀的政治文化思想,以我为主,择善而从,全面提升党内民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党内民主建设在新形势下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在政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态度要积极主动,但步子要稳妥谨慎。正如邓小平所言,“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提前预想可能遇到的风险阻力,然后精心布局谋划方案,经过试点,方可尝试推广;对那些在试点期间表现良好的措施办法,在推广时要注意不能机械照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有所调整、有所变动;在推广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不良后果和不良倾向,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将消极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在积极培育政党文化的同时,要做好配套的民主制度建设
制度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它是一切组织正常运行的保障。没有制度的支撑,政党文化以及党内民主必将难以落于实处。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通过培育政党文化推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相应的制度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科学周详的制度设计是先进的、科学的、民主的政党文化得以弘扬和党内民主建设得以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保证。这种制度能够切实地反映和发挥政党文化的民主性,使党员的合法权利受到尊重和保障,使党各级组织的活动均能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在制度建设的实践中,一是要着力于发展和完善现行制度。当前民主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于泛化和原则化,由于技术性规范的缺失与疏漏,降低了整个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这不但反映了制度设计层面的不足,也体现了当下政党文化层面的某种缺失。要切实解决这类问题,使制度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就需要在深入学习把握指导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实践,对其进行更为详细周密的设计规划,使现有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二是在发展和完善现行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制度的贯彻执行。制度是通过人的执行而产生效力的,再好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人的有力地贯彻执行都无异于一纸空文,这种状况若任其发展,制度的权威就无从谈起,党内的秩序和纪律就会陷入混乱。这就要求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强调人的因素,加大制度的贯彻力度。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政党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政党文化也理应成为推进党内民主、完善自身建设、永葆先進性质、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力量。学习研究邓小平对党内民主与政党文化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政党文化,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新繁荣,实现党内民主建设的新发展,必将具有深远意义。
(责任编辑:付国英 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