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研究

2017-05-30吕莉敏

职教通讯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新型城镇化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农村留守妇女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责任。但是,农村留守妇女受教育水平偏低,难以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也难以融入城镇化大潮在城镇劳动力市场机制中占有优势。因此,政府和各级培训主体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妇女的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宣传,加大投入,完善体系、设计内容、革新方法等具体措施来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的人力资本,从而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本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江苏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880142);2016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模式及政策支持”(项目编号:16JYD001)

作者简介:吕莉敏,女,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47(2017)04-0036-04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我国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这一新型的社会群体。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以女性为主,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1]由于受传统思想和性别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她们难以在城市中找到体面的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们需要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人力资本,使那些想外出务工却又缺乏谋生技能的农村留守妇女能够掌握外出就业的相关工作技能,实现进城务工的梦想,和亲人一起为城市发展服务,成为 “新女市民”;而对于希望继续留在农村的妇女,则通过培训可以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能力,成为新型职业女农民,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内涵与素质特征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内涵

农村留守妇女是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群体,是指丈夫离开本县外出务工或者经商,且外出时间超过半年,独自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已婚妇女。随着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就业,一部分农村妇女因为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或是舍不得小孩而留在农村照顾一家老小、承担田间劳作,另一部分农村妇女由于年龄偏大或者文化水平较低,也未曾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无法在城市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农村8 700万留守人群中,留守妇女有4 700万,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各有2 000万。在农村留守队伍中妇女占到54%,说明农村留守妇女已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此外,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未来农村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农村留守妇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不仅关系到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素质的提升,还关系到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以及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素质特征

1.文化素质偏低。受落后观念和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农村女性受教育机会明显少于男性。在农村,女性文化素质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规模相对于男性而言更小,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素质低,人力资本存量低。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课题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1日,在18-64岁年龄段,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男性为9.2年;农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18.2%,城镇则为54.2%;中西部农村地区女性接受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0.0%,男性则为14.6%;农村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女性仅占5.7%。[2]留守妇女作为留守农民的主体,其素质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的整体面貌和农村未来的发展,而目前,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她们的农业主力军地位不相适应,因此,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素质、增加她们的收入,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是新农村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2.科技素质不高。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都需要农村留守妇女拥有一定的科技素质,尤其是随着“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正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农业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经营结构正在发生改变,这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科技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科技成果无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村妇女仅占农村妇女总数的41%。[3]因此,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3.经营管理素质匮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小规模农户连接大市场的有效载体,但是,課题组调查发现,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几乎都是男性,农村留守妇女参加专业协会、合作的比例极低,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中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留守妇女主要还是通过传统渠道获取农产品供需信息及法规信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农村留守妇女的经营管理素质有待提高,农村致富女能人、新型职业女农民、创业女农民等人才严重短缺。

4.政策、法制观念淡薄。课题组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农村留守妇女甚至不知道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现代化发展等相关政策,另有一部分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对于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尤其是关于如何要求她们自身参与、配合和努力这些方面仍然一无所知。她们对“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农业政策的了解也仅限于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补贴等与自身经济利益相关的方面,而对如何增收、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措施则全然不知。此外,农村留守妇女多以传统道德观念和乡风民俗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现代法制意识比较淡薄,法治素質较低。她们的学习渠道主要依托电视和村组干部的口头信息传递,受务农、赡养老人、照顾小孩及家务等的牵制,她们很少有闲暇时间,也不太情愿参加集体职业教育培训。

二、职业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村留守妇女人力资本中的作用

农村留守妇女受教育水平偏低,与男性和城镇女性有一定的差距,使得她们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难以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更难以融入城镇化大潮而在城镇劳动力市场机制中占有优势。因此,农村留守妇女只有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才能开阔思想,更新观念,提升人力资本,提高农田科学耕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从而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和收入。

(一)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留守妇女农业生产技能的基础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人力资本在以手工劳动工具为主时实现值较低;在以机械化劳动工具为主时实现值较高。[4]随着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对劳动者的体力要求逐渐降低,这为农村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奠定了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留守妇女普遍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技能,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接。因此,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人力资本,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更是新农村建设的诉求。

(二)职业教育培训是提升留守妇女城镇就业技能的关键

舒尔茨在对女性教育投资上曾有这样的论断:和男青年相比,女青年在受教育水平上更有优势,她们将更不乐意待在农场;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增长和生活富裕呈正相关;妇女受教育越多,她们的有酬劳动时间越多,家务劳动时间越少,她们的时间价值就越高。[5]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正是受文化、技能的限制,进城务工只能从事时间長、工资低、环境差的工作,所以,不得不留守在农村。她们已经意识到获得一技之长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参训意愿,有调查显示,70%的农村留守妇女希望参加培训[6],尤其是农村新生代留守妇女,她们更渴望城市生活,她们希望获取稳定就业和体面劳动,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对于这部分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教育为中心,对就业岗位进行职业分析,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她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通过培训更容易在城镇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

(三)职业教育培训是增强留守妇女家庭教育能力的主渠道

舒尔茨认为,女性人力资本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自身素质的高低,还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对下一代教育的投入多少,从而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影响着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6]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疑要受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群体人力资源质量高低的直接影响。我国农村产生留守妇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她们舍不得孩子,而选择了留在农村照顾小孩。但是,很多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往往力不从心。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职业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女性整体素质,这也关系着我国未来公民的素质。正如福禄贝尔所言,与其说国民的命运在掌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在母亲手中,所以,我们必须启发母亲,因为她们是人类的教育者。母亲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教育方式都会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才。

(四)职业教育培训是提升留守妇女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农村留守妇女由于丈夫的长期缺席,其角色地位、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她们从“对内”的角色发展为“对外”角色的替补者,她们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据调查,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的年龄在30岁左右,有82.11%的农村留守妇女年龄在20-49岁之间。[7]她们比较年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包括管理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等专业的创业知识培训,人力资本潜力开发不够。在网络信息时代,农村电商是推进农村妇女创业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创业能力培训,可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向农村,改变农村信息技术落后的面貌,使农民快速走上致富的道路。

三、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对策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较年轻,随着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外流,她们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要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家庭的文明程度,必须要对她们进行农业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方法以及创业能力等多方面的职业培训,使其成为新型农村职业妇女,促进其增收致富。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不论是农业就业、转移就业还是创业,我国留守妇女的低素质始终是一个极大的阻力,她们迫切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1)各级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改变农村妇女传统的性别观念。(2)利用现代媒体报道农村留守妇女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之后成功就业创业的典型经验,用身边事例让她们认识到培训给她们带来的实惠,不断转变和更新她们接受教育培训的观念。(3)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和妇女主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农村留守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二)高度重视,建立多元投资机制

农村留守妇女的职业教育培训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努力,但是,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见效期长,回报率无法定量,各级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受自身财力的限制以及严重的政绩思想的导向,缺乏长远投资的眼光,没有意识到对人力资本进行长期性投资积累的重要意义,从而将有限的资金大量向非农产业倾斜,农村留守妇女获得有效技能培训的机会很少,使得她们的整体素质与她们的农业主力军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改变这种短视行为。(1)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妇女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证经费分期分批到位。(2)制定经费投入的预算决算制度、审计制度、违规使用经费的追缴和惩罚制度,保证经费投入的常态化和制度化。[6](3)出臺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行业、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村留守妇女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来,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资机制,为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的人力资本提供经费保障。

(三)完善体系,满足多样化需求

农村留守妇女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既有提升学历的需求,也有掌握谋生就业技能的现实要求,还有获得教育子女能力的需要。这就要求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学校要针对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1)构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首,乡镇成人学校、社区学校、村办学点为辅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该体系主要服务于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技能培训、科技推广和精神文明建设。既有短期的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妇女进城务工培训,又有中长期的农村妇女职业资格教育、学历提升、家庭教育知识培训等,对于不同的培训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2)建立科技服务网络体系。选取本县女性通过科技种植成功案例,将其项目推广到相近产业及周边地区,形成辐射效应,建立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科技培训和信息传播为一体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使科学技术能迅速传播到千家万户。(3)建立以指导生产、经营管理、开辟销售渠道、提供销售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引导农村留守婦女积极参加职业教育培训,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8]

(四)设计内容,实行分层分类培训

农村留守妇女对职业教育培训内容有多方面需求,包括外出谋生技能、农业生产技能、创业能力、教育子女的能力等,因此,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要根据农村留守妇女的自身条件和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内容。(1)针对文化程度较高、有发展潜力、能够在农村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新生代留守妇女,要根据区域特色农业和女性特点,加强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生产新知识和新技术、创业能力、家庭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她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和家庭致富的领头人.(2)针对渴望城市生活的农村留守妇女,主要围绕谋生技能对其进行培训,也可为城镇企业定向培训,为城市化建设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为农村实行规模种植创造条件。(3)对于年龄偏大,而且文化基础较差的农村留守妇女,可以重点开展母婴护理及手工制作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

(五)革新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培训主要还是以教师面对面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这种单一的培训方式已不太受欢迎。因此,要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各培训机构就要根据农村留守妇女在年龄、文化程度上的个体差异性,革新培训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做到“因人施教”。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妇女喜欢的培训方式是现场学习。因此,各类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国家“三农”政策解读、家庭教育方法、道德素養提升等方面的理论培训,让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候、任何点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技能的培训,各培训机构要多组织现场观摩、现场学习,专业教师送教下乡,到田间地头教学,让她们多看、多做,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梦佳.留守妇女正在变身新型农民[N].中国妇女报, 2016-03-16(A3).

[2]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11(6):5-15.

[3] 许雪毅.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问题备受代表关注[EB/OL].[2014-03-04]. http://www.fj. xinhuanet.com/xhs/2014-03/04/c_119601124.htm.

[4] 潘锦棠.性别人力资本理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3):94-104.

[5]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53-154.

[6] 邹开亮,侯特.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问题初探[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5):143-146.

[7] 杨云霞.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女[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8.

[8] 马建富,吕莉敏,陈春霞.职业教育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61.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新型城镇化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