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语”多人谈
2017-05-30卢德平
主持人语:从“华语”专名逐步发展出“大华语”概念,是中国语言界的创举。目前,对这一概念的关注已经从语言界延伸到哲学界,而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总是肯定和否定并行,当下和未来交叉。认识的差异和角度的不同有关,争论的激烈与态度的分化有关。但这种情况实质证明了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虽然对这一概念的真正意义目前还不能做出最终结论,但有几点不容忽视:第一,海外华语的未来发展趋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海外华语的发展趋势和海外华语社区的演变趋向,以及海外华人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语言又是这种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华语”的关注,实质上包含着语言和社会双重侧面的关注。第二,对海外华语和华人发展趋势的关注,由海外华人学者自身转变为中国大陆本土学者,意味着关注的角度和依托发生重要变化。角度的变化,强调的是海外华语、华人的发展变化与中国大陆发展变化的内在共生关系,以及二者互动过程的战略方向;依托的变化意味着,海外华语、华人的发展变化已经不是内生的、自动的,而是中国的大陆发展变化在发挥关键作用。对华语的演进线索以及依据这种演进线索立足于上述新的角度和依托提出的“大华语”概念,承载着上述两点意义。
今年4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语言战略研究》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大华语战略研讨会”,邀约国内语言界、哲学界、文艺界、傳播界等领域的学者,围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争鸣。本期“‘大华语多人谈”9篇文章是在这次讨论的基础上邀请各专家撰写的,文章各有侧重,角度多样。既有关于“大华语”概念的哲学分析、“大华语”的未来逻辑指向、“大华语”概念对于海外华语及其方言的概括程度等范畴层面的思考,也有关于“大华语”的教育价值、“大华语”的历史成因、“大华语”研究方法的共时和历时关系、“大华语”的传播问题、“大华语”的国家政治战略等分领域的探讨。两类文章并存于“专栏”,彰显了“大华语”研究理论和应用的双重价值,这是本专栏的基本意义所在。
(卢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