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待视野看欧阳修词的读者接受
2017-05-30莫亚容
莫亚容
[摘要]欧阳修词的读者接受一直存在争议,誉之者谓其深婉隽秀,贬之者称其未脱五代风气,争论焦点在于对其所作艳词的评价定位。参照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观点考察这一差异,发现无论褒奖还是贬低,都与读者自身的教育背景、阅读习惯、审美定式等有关联,而这正是期待视野的内涵。
[关键词]欧阳修;词;读者接受;期待视野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4007106
作为北宋的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文学地位毋庸置疑。他在诗词文等方面均开了一代之风气之先;同时,在文学评论、经史书法、金石收藏等方面亦颇多建树。在这众多领域内,欧阳修的词可以说是争议最多的一种文体。这与欧词中反映男女恋情的作品不无关系。这些恋歌既有深情典丽之作,也存在一些艳俗戏谑的作品。这些作品及现象放置于文学思潮中并不难理解。词在北宋初年依旧秉承了花间派的余风,即:词为“小技”,多用于酒席宴间的酬唱交游,鲜有人在词作中表达豪情壮志。在此环境氛围中,欧阳修词作中出现俚俗艳情的词作便不难理解了。但是,作为文学接受者的读者针对这些作品却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解读,可谓毁誉参半,赞之者谓其开启一代词风,贬之者称其不值一读。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文学作品只有进入读者的视野才算实现了其文本的意义与价值。而不同的读者往往带着不同的阅读经验参与文本的解读,由此,必然导致出现千差万别的审美体验。在解读过程中,由于读者预先得知了作家的背景及创作规律,难免在解读作品时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这种期待视野下,作品往往会焕发超出作品本身的生命力。不仅如此,期待视野有时还会反作用于作者的创作。出于各种原因,欧阳修本人在晚年编撰个人文集时将其词作悉数删毁。本文认为,这一行为应该是站在读者角度考量自己的创作而为之,由此不难推断读者的期待与评价对欧阳修的审美与最终选择是有影响的。或者可以说,他更希望给后世留下的是自己作为士大夫正派豁达的形象。
纵观当下欧阳修词的相关研究,研究者多聚焦在欧阳修词的文本解读、历史渊源、艺术特色、版本纠错等创作环节,而从读者角度解读的较少。毋庸置疑,这也应该是欧阳修词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欧阳修词的历代接受
由于欧阳修在其所处时代的显赫地位,他的词在创作之初便广为流传,虽然没有专门词集出版,甚至被作者本人排斥在文集之外,但并未因此而绝迹,反在历代宋词选本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且诸多名家纷纷加以评点,这也是欧阳修词的读者接受过程。
(一)欧阳修词在古代的接受
由于欧阳修词在金元时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不涉及这一时期,而主要将欧阳修词的古代接受分为宋、明、清三个时段。
1.两宋时期
北宋时期,由于欧阳修本人的影响力,其词作在当时代便受到了较多关注,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青楼歌妓都对其词作进行了有意识的学习和模仿,其中较为出名的是苏轼和秦观。冯煦《蒿庵论词·论欧阳修词》中,有“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1]3585的评价,所言不虚。作为欧阳修的门生,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受其影响很大。特别是词境的开拓上,他在词的创作内容上秉承了欧阳修开放包容的态度,将诗歌内容引入词境。其次,欧阳修在词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豁达心境对苏轼的词作内涵也具有引导作用。而秦观对欧阳修的接受更多是在遣词造句上,用曲笔构建更深刻的意蕴。
除了创作者的接受,还有评论者的点评。这一时期,对于欧词的评点不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清照在《词论》中的评价:“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2]32。李清照从词的特性出发,认为欧阳修等人在创作上忽视了词的演唱功能。除此之外,还有李之仪的评点,他认为:“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龌龊……晏元献、欧阳文忠、宋景文,则以其余力游戏,而风流闲雅,超出意表,而又非其类也。”[3]他一方面肯定了欧阳修词的成就,一方面也提出了欧词的一些弊端。“非其类”同李清照所言“句读不葺之诗”都是从词体的本色特征着手,认为词应该遵从其本源规律,应该同诗歌区别开来。虽然如此,他们对欧阳修词作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等均没有提出异议,反而表现出整体赞扬的态度。
欧阳修词作在词体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尚处于词的摸索时期,因此风格表现为多样化的特点,这对于北宋的词人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价值。词至南宋,众体皆备,精彩纷呈,可供参考学习的名家很多。词作者们都试图营造独特的个人风格,渴望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创新,因此对前辈的接受更多表现在对某些名篇的追捧及唱和。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者更多青睐欧词中的经典作品,如《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阑槛》等。较之于创作者对于欧词接受的平淡,欧词在南宋评论家的视野下则显得热闹非凡。他们聚焦于欧阳修词作中的艳情词上。
在南宋词坛整体尚雅的背景下,欧阳修词作中的艳情词显得格外扎眼。评论者对此类词作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点评:“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于唐人《花间集》”[4]265,从正面肯定了欧阳修词作中的花间遗风。这与李清照、李之儀等所秉承的本色正统一致。同时,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一》中也对欧词进行了褒扬:“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5]83对欧词作品中客观存在的艳情作品,他认为是他人诽谤,“欧阳永叔所集歌词,自作者三之一耳。其间他人数章,群小因指为永叔,起暧昧之谤”。需要指出的是,持这样观点的并非王灼一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认为,“欧阳文忠公修撰,其间多有与《花间》《阳春》相混者,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时仇人无名子所为也”。[6]616这类观点在当时影响颇深。虽然现在已经证实这些艳情词为欧阳修所作,但当时这类词作却被视为伪作被排除在欧阳修词集之外。对于这种读者接受心理值得深入探讨。
2.明朝时期
到了明代,由于词体的发展整体呈现较衰弱的态势,因此,在词的创作上欧词的接受并没有突出特点。但是,在词的研究整理方面,明代学者对于欧阳修词还是给予很大的关注,且持褒扬态度。王世贞《艺苑卮言》评价欧词:“永叔、介甫俱文胜词,词胜诗,诗胜书”[7]390。他认为,欧阳修在词作的成就上甚至超过了其在诗歌上的造诣。此外,俞彦在《爰园词话》中认为,“唐诗三变愈下,宋词殊不然。欧、苏、秦、黄,足当高、岑、王、李。南渡以后,矫矫陡健,即不得称中宋、晚宋也。”[1]401这里,他把唐诗宋词进行类比,同时肯定了欧阳修在北宋词坛的地位,认为欧阳修与苏轼、秦观、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词的最高水平。
除了整体评价外,明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宋词选本。在这些词选中,编者往往加入个人对于词家作品的点评,寥寥数语,对词家作品加以评点概括。这些宋词选本或多或少都涉及欧阳修词,数量多者,如陈耀文《花草粹编》选欧词65首,潘游龙《精选古今诗余醉》入选40首。但也有如杨慎《百琲明珠》只入选5首的情况。(1)排除编者自身的喜好,到了明代,欧阳修词的读者接受已出现了分化,不像南宋时期那样被整体重视,但也没有被忽视。
3.清朝时期
词至清代,不论创作上还是词学理论的构建上,都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流派众多,云间、阳羡、浙西、常州词派悉数登场,豪放亦或婉约,典雅亦或通俗,众说纷纭。欧阳修詞由于兼具雅俗,风格多变,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接受也表现得较为积极。其中,以广陵派邹袛谟以及常州词派陈廷焯为代表对欧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价。邹袛谟在《远志斋词衷》指出,“余常与文友论词,谓小调不学《花间》,当学欧、晏、秦、黄……欧晏蕴藉,秦黄生动,一唱三叹,总以不尽为佳”。[1]651广陵词派是继云间派后清前期在词坛影响较大的词派,其干将邹袛谟将欧阳修词视作学习小令的模仿对象,并将此观点与文友进行切磋,不但自己接受,还向外传播。
陈廷焯对于欧阳修词的接受较为复杂,随其词学理念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其早年词学思想偏向浙西词派时,作《云韶集》评价欧词“乐而不淫”。但在《词坛丛话·欧词未脱五代风采》中则发生了巨大改变:“欧阳公词,飞卿之流亚也。其香艳之作,大率皆年少时笔墨,亦非尽后人伪作也。但家数近小,未尽脱五代风气。”[7]165对于欧词中的艳词否定了前人的诽谤说,认为其词作的整体水平不如温庭筠等五代词。到了其词学理论的成熟之作《白雨斋词话》中,对欧词评价:“晏、欧词雅近正中,然貌合神离,所失甚远。盖正中意余于词,体用兼备,不当作艳词读。若晏、欧不过极力为艳词耳,尚安足重。”[1]3965陈廷焯对欧词评价不高的原因在于欧词不符合其主张的“沉郁”“比兴寄托”要求。这一观点也不失客观。由于陈廷焯在词学理论上的地位,这一说法影响很大,甚至延续至欧阳修词在近现代的传播与接受。
(二)欧阳修词的现当代接受
鸦片战争后,词的创作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进入衰落期,但对于词的研究却并未因此而受到冷落。相反,在国内出现了大批词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词选词论也层出不穷,较之古代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其中,涉及到欧阳修词研究的有王国维、胡适、胡云翼、吴梅、龙榆生等人,这些论述大多呈现出对欧词的赞赏及肯定。本文主要选择其中更具代表性的两家——王国维和胡云翼的相关论述作为参考。
王国维所作《人间词话》在词史上的地位是公认的,而其偏爱北宋词的倾向也是众所周知。王国维对于欧阳修词作的评价很高,主要从欧词对于冯延巳词作的继承与开拓,以及欧词风格的再定义这两方面进行论述。欧词与冯延巳词的关系前人多有论述,王国维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作品加以说明,认为欧词超过了冯词。此外,对于历代争论的焦点,欧阳修所作的艳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做艳语,终有品格”[8]5。他直接从正面肯定了欧阳修艳词的价值,这是对于“诽谤说”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于陈廷焯就此否定欧词的一种反击。他评价欧词:“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气,所以尤高”,并在点评中多次用“深婉”“疏隽”等词,这对于当代欧阳修词的风格界定影响颇深。
胡云翼的词学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其对于欧阳修的论述集中在其早期所作《宋词研究》中,主要肯定了欧阳修的词学地位、词作的分类,以及对于其艳情词作的理解。首先,他对于欧阳修作词心态的理解,“永叔在社会方面,在学术方面,为自己的名计,自然提倡‘文以载道的文,以号召一切。若为呼述自己的心声,为表白自己的情绪,自然要借重词,借作当时看做玩意的词,书写出来”[9]90。不难发现他对于欧阳修艳词的褒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文学热、国学热等思潮,欧阳修词在民间的接受较之其文虽稍逊,但诸多经典名篇的传播使得其词作在宋词中评价较高。与此同时,欧词在学术研究上也收获颇丰。在文本解读上,对于其词作的类型、主旨、人物形象、风格特征、影响地位等都有相关研究,还有与其他词人的比较,词作的接受、经典化过程等。在风格地位方面,基本继承了前人观点,其深婉隽永的风格使得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得到确立,对于前辈们反复探讨的艳词部分也秉承着胡适、胡云翼等人的正面评价,肯定了这类词作的意义。
简单梳理后不难看出,欧词的接受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赞扬也有否定。其根源在于欧词中客观存在的艳词,这些艳词的接受程度往往会影响到对于欧词的整体评价。下面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
二、从期待视野看欧阳修词的读者接受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流派,伊瑟尔和姚斯提出的,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理论在当代有着重要影响力。它以“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为核心观点,指出作品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留白是文本的基本组成结构,可以吸引读者进入作品;读者填补空白的过程完成文本的再创造。而读者在进入阅读之前,自身的阅读经验,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由诸多复杂原因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要求等,会导致读者在阅读时形成一种既定的审美要求和评价标准,即所谓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这一理论分析欧阳修词的读者接受,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出现的分化及融合。
(一)期待视野下的分歧
欧阳修自幼家贫,依靠苦读步入仕途。他一生心系百姓,主张改革,虽官至参知政事,但几经贬谪;主持科举考试,能提携后辈,任用贤才;早年虽有狎妓等风流逸事,但不失士大夫的风趣与洒脱。可以说,在北宋文人心目中,欧阳修在道德上少有瑕疵,并有极高的地位。其又作为北宋文坛的领袖,倡导诗文革新,反对当时华而不实的“西昆体”及“太学体”,继承和学习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学主张,沿袭韩柳“文道并重”的文章要求,在文风上追求自然晓畅、言之有物,因而留下众多经典名篇。在诗歌上,他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点,吸取了韩愈诗歌奇险怪谲的一面,又不失个人风格。其词作虽被世人追捧,但其中确有格调不高的艳词存在。对此,欧阳修本人在晚年编撰个人作品集时,甚至将自己的词作悉数删尽。这也导致自欧阳修词作流传以来人们对于其词作的接受显得格外复杂。
可以说,欧阳修的个人形象同其诗文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以士大夫的道德观念来要求自己,并以此来进行诗文创作,且表现优异。因此,人们对其诗文的接受呈现出一致的好评。但是,对欧词却出现了作品与作者个人形象背离的情况,焦点就在那些香艳露骨的情词。那么,一贯主张“文道并重”的文坛领袖为何会创作艳词?这与读者惯常所接受的欧阳修作品水平有偏差,自然也就会出现期待视野下读者对作品解读的分歧。主要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评价:一是,只认可欧阳修正统文人的形象,欧词中出现的艳词应是他人诽谤;二是,认为确为欧阳修写作,因此认定其词作格调不高,没有摆脱五代风气;三是,承认并肯定,情词恰好体现了欧阳修在诗文之外的情感特征,有敢爱敢恨的一面,这正是词体发展的规律。
对三种情况加以分析后认为,这三种接受状态都与读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的学习背景有关联。北宋时期,欧阳修的文宗地位已经定型,其弟子门生众多,对于其作品的传播接受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加之其政治影响力尚存,因此,北宋的作家评论者对于其词作的评价较高。李之仪及李清照也只是对于其作品不合音韵的部分加以批评,而对其词作中的艳词并没有刻意强调,达到了作品与读者审美期待的融合。究其原因,词至北宋还未完全雅化,词的俚俗气质尚存,这种雅俗并存的创作氛围使得众人对这类艳词的态度较为宽容。而文人更多关注是欧词小令深婉隽永的一面,这些词作同其诗文中所呈现的端正雅致的风格相契合,与欧阳修正直儒雅的个人形象也一致。在南宋,歐阳修的诗文观念依旧是文坛的主流观点,加之其苦读正直的个人形象,读者对欧阳修的接受更看中其“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想。而词体发展到南宋已完成了由俗到雅的转变,雅正成为词体的审美要求。对于欧阳修艳词的关注也是从这时开始。在王灼的《碧鸡漫志》以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都认为欧阳修所做艳词是仇人为抹黑刻意为之,不仅否认了艳词的存在,还认为艳词有诽谤功能。欧阳修诗文作品的审美记忆同欧词部分艳词的对比造成作品与读者期待视野的分歧。为消除这种隔阂,保持作家形象的一致性,读者找出理由为作者开解,这在古代作家身上并不常见。
明清之际存在的关于欧词的褒贬较之宋代更显客观。此时,欧阳修在政治乃至文学上的影响力渐渐散去,出现了新的文学偶像可供研究参考。读者在对欧阳修的关注减少的同时,词体自身的发展已渐趋稳定,读者对于词体的认识更加冷静。欧词正处于词体的发展时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对于其艳词的认识有了新的经验。相应的,对作者形象与作品背离的现象也达成谅解。加之学者们自身的审美趣味和标准的差异,形成或贬或褒的评价便不难理解了。而到了现当代,对于欧词的接受,基本秉承了清代学者对于欧词的评价。
(二)期待视野下的融合
欧阳修词在历代的接受过程中不仅存在与读者期待视野的分歧,也有与读者期待视野相融合处,且期待视野的融合成为当代读者接受的主流。在欧词问世之初,其词作对于词境的开拓,其深婉的语词风格,在词作中所饱含的深情,都对当时的读者产生很大影响。苏轼以及秦观,乃至南宋的许多词人都受他的影响,如后世词人对于其名篇的合韵。明清之际,虽有贬斥之声,但赞扬仍为主流。即使在词体发展式微的明代,王世贞、沈际飞等人也都对欧词明确表达了赞赏之意;晚明的金圣叹在《唱经堂批欧阳永叔词十二首》中虽只选了欧阳修12首艳词作为评点对象,但对其间所表现出的艺术手法亦多加赞赏。至清代,更出现了对欧词接受的高潮。云间、广陵、阳羡、浙西、常州,几乎所有的词派都对欧阳修词进行了评点,其中以追求雄健的阳羡词派,以及讲究“比兴寄托”的常州词派为甚。阳羡词派任绳隗认为,“又或以永叔名冠词坛”,认可欧阳修词在北宋词坛的地位。常州词派代表人物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价南宋诸家时有:“稼轩由北开南,梦窗由南追北,是词家转境。韩、范诸巨公,偶一染翰,意盛足举。其文虽足树帜,故非专家。若欧公则当行矣。”[10]206用“当行”来评价欧词,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国时期,王国维、胡适等人站在词学的整体高度接受欧阳修词,不隐恶、不虚美,客观地对欧词进行定位,正确理解了欧词作品中存在的艳俗与文雅对立的现象,达到了期待视野与读者接受的融合。这样的评价延续至今,当代欧词的接受基本与民国时期的观点雷同。
三、结语
欧词的接受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且反差极大。除了读者自身的喜好、文学思潮的选择、词体地位的变迁等原因,读者的期待视野也是关键一环。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及业已形成的审美习惯会对作家作品形成先入为主的期待视野,特别是像欧阳修这样的文坛巨匠,读者的审美期待更容易有意识地提高。而欧词又确实存在争议,雅俗反差极大,就形成了读者期待视野与阅读感受间的巨大反差,而造成读者接受的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就是不同读者理解也不尽相同。从期待视野看待这种分歧和分歧下导致的欧阳修词的历史评价,可以更好理解词人在历史评价中的变化。
[注释]
(1)陶子珍.明代词选研究[M].台北:秀威资讯公司,2003:350361.
[參考文献]
[1]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2005.
[2]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Z].http://xuewen.cnki.net/R2006070760000069.html,2016.
[4]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王灼.碧鸡漫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陈廷焯.词坛丛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8]王国维.人间词话[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9]胡云翼.宋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89.
[10]程千帆.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济南:齐鲁书社,1988.
[11]陶子珍.明代词选研究[M].台北:秀威资讯公司,2003.
[12]胡可先,徐迈.风格·渊源·地位:欧阳修词论[J].河南社会科学,2012(2).
[13]欧阳修.欧阳修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李献英
From the Expecting View to OU Yangxiu's poetry Readers to Reception
MO Yarong
(Changji College Chinese literature,Changji,Xinjiang 831100,China)
Abstract:I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that OU Yangxius poetry readers to reception,The people of praise Said it was deep,beautiful.People hate it Said it still has the feeling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The focus of the debate is that he wrote this poem tacky evaluation and positioning.Combined with forward to view related in the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Will find both praise and degeneration,With the reader's own education background,reading habits and aesthetic pattern and so on.And that's wha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xpecting view.
Keywords:Ouyang xiu;The poem; Readers to accept; the expectation hori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