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少数民族同胞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中的历史功绩

2017-05-30张磊潘菲菲

关键词:少数民族

张磊 潘菲菲

[摘要]东北抗战是全民族十四年抗战中的壮丽篇章,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参加的抗战,也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战斗争中,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坚决响应“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伟大号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和推动下,积极开展了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少数民族同胞不论在抗战的前线还是在大后方,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同胞抗日斗争的史实梳理,揭示了少数民族同胞在东北抗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经验启示,有助于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益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少数民族;东北抗战;东北抗联;历史功绩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4003008

一、研究少数民族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中历史功绩的重要意义

民族问题对国家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对外关系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并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宝贵经验。抗日战争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由中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神圣的民族战争。对少数民族在东北抗战中历史功绩的研究,对于坚定不移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树立“四个自信”,传播好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好中华民族大团结,缅怀先烈、书写时代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铭记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为后人留下深刻的“中国记忆”。研究少数民族在東北抗日斗争的历史功绩,就是使各少数民族和广大青少年群体了解本民族光荣革命传统,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有利于树立少数民族对党的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增强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战中,各民族都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中华民族危亡之时力挽狂澜、挽救时局,只有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道路才是各族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道路。抗日战争的胜利,集中显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蓬勃伟力,也深刻揭示了民族自强是国家自立的根本保证。研究党在东北抗战中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对于新时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制度,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之路的根本动力和成功原因。三是有利于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的发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各族人民团结抵御外侮的胜利,总结和宣传好少数民族在东北抗战中的历史经验,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功能,同时拓展了民族革命史学的研究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大业,防止敌对势力挑拨分裂的阴谋活动,都必须仅仅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处理民族问题“四个认同”思想,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少数民族同胞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史实概述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党的二大上,党就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作出了党的民族政策。提出了“自决”、“自治”、“民主自治邦”的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探索和主张。1923年,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在给国民党一大的意见书中,就曾提出“对外反抗侵略主义的列强加于我人之压迫,对内解除我人加于殖民地弱小民族(如蒙古,西藏)之压迫。”[1]231930年6月,《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宣言》指出:我们要“坚决赞助各少数民族反帝国主义反汉族地主与封建势力的民族解放斗争,并赞助其建立苏维埃制度”。[1]126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针对日本在东北制造的万宝山事件,离间、挑拨汉族与朝鲜族人民的关系。于1931年7月7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万宝山屠杀中国民众宣言》中阐明了事件的真相,提出该事件的“负责者不是朝鲜农民,而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及旧军阀。“朝鲜的工农民众,同样的受到日本国主义,同样受到中国军阀官僚的剥削。”[1]155“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全满洲工农劳苦民众积极行动起来罢工、罢市、罢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投降卖国的国民党。宣言提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9月20日,中共满洲省委又发表了《告全满洲朝鲜工人、农民、学生及劳苦群众书》,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广大的革命的中国工农兵劳苦群众弟兄们携起手来,直接参加伟大的中国革命,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争取解放!”短短三天时间,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相继发表了三篇决议、宣言,指明了抗日初期的主要斗争任务。在党的领导下,东北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哈尔滨各大中专的满族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奔赴抗日前线。东北数万各族人民群众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朝鲜族人民组织起反日会、反帝同盟、农民协会、互济会等群众抗日团体,举行反日游行,示威游行,清算各地的亲日分子,并冲进地主的场院,实行了“三、七”、“四、六”减租。延吉和和龙等地还召开农民协会、反帝同盟代表大会,出版了“反帝战线”,表示坚决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罪行。黑龙江宁安县世环镇有70%的满族青年参加了抗日团体——“反日会”,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侵略者占据东北后,为了建立和维持殖民统治,在1932年扶持的伪“满洲国”建立,并在东北制造了一起起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很多无辜的少数民族群众被杀害。1932年9月15日,日本人经营的抚顺煤矿遭到辽宁民众自卫军袭击后,次日,将附近平顶山满汉杂居的千斤堡子包围, 全村男女老幼3 000多人被屠杀,“占这个堡子百分之八十的满族居民全部遇难”[2]209,村中700余间房舍全部烧为灰烬。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1932年日军屠杀无辜群众4000余人;仅在延吉县海兰区,日寇从1932年春到1933年对该区进行了94次“讨伐”,有1700多抗日义士和普通百姓被枪杀,许多朝鲜族人民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日本人还利用国内的民族矛盾,进行挑唆分裂中国的活动,为了“使东北和中国分离,并捏造许多谣言与谬论,使东北和中国对立起来。”[1]582中共中央坚决反对日本制造伪“满洲国”的图谋,指出:“对‘满洲国的军队应当提出这样的口号:谁替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满洲国当兵就是可耻的民族叛徒!兵士们!‘满洲国军队中的弟兄们!带枪到反日的游击队方面来,杀死你们的长官民族叛徒,暴动起来,反对屠杀中国民众的刽子手——日本帝国主义。”[3]36

在1931年冬,满族将领邓铁梅组建了东北抗日民众自卫军,满族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在满族聚居的宽甸、凤城、岫岩等地,成立的骑兵第五旅部40人中有30余人是满族,有的连队、班里,满族战士占到了70%。到1932年秋,抗日民众自卫军发展到1.5万余人,组成了八个团,两个大刀队,其中半数以上是满族官兵,抗日民众自卫军在早期的抗日斗争战场上,浴血杀敌,震慑敌胆,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在东北义勇军中少数民族将领的代表还有关宇衡(满族)、吴松林(回族)、高玉山(满族)、诚允(满族)和李春润(满族)等。为了加强党对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先后选派杨靖宇、周保中、魏拯民、杨林等一批党员干部开赴东北,建立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到了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游击队已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在东北抗日斗争中,尤以满族聚居的辽东地区、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赫哲等族散居的三江平原及附近地区的抗日活动最为活跃,给予了日本侵略者以沉痛的打击。[4]78延吉、汪清、和龙一带位居中、朝、苏三国交界处,既是战略要地,也是朝鲜族世居地区。东满地区的抗日游击队多是在朝鲜族青年组成的“打狗队”“特务队”等抗日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1933年4月,杨靖宇两次约见朝鲜革命军司令梁瑞凤,双方发表了《告在满同胞父老兄弟的檄文》,指出“觉醒的四亿中国同胞,两千万朝鲜同胞都具有反抗国内外敌人的枪林弹雨、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从现在开始,东北抗日联军同朝鲜革命军联合共同对敌作战。确信,这是真正的友谊的团结,是鲜血凝成的戰斗的团结。”[5]986自1932年底到1933年初,东满地区先后组建了四县游击队。延吉县游击队130多人,汪清县游击队90多人,珲春县游击队120多人,和龙县游击队80多人,游击队员中90%以上都是朝鲜族战士。1935年5月,东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部队中军事干部的60%,政治干部的70%,战士的50-60%都是朝鲜族同志。[4]92南满地区、饶河、珠河抗日游击队的建立也是在大量的朝鲜族战士的抗日武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32年春,朝鲜等族人民掀起了“春荒斗争”。各族群众包围和捣毁了当地日伪机构,严惩了恶霸叛徒。在“春荒斗争”影响下,延吉八区、老区、海蓝区,和龙县、汪清县等地区的广大农村,一时成为党组织领导各族农民进行抗日活动的地区。[6]109此后,北满的宁安、抚远、漠河等地朝鲜族人民也召开群众大会,组织了“抗日宣传队”。巴彦、汤原、宁安和安沈铁路两侧的南满地区,也在党组织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游击队,队伍中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各地纷纷出现了不分民族、不分阶层,团结抗战的局面。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指出了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形势,号召“中国境内一切被压迫民族(蒙、回、韩、藏、苗、瑶、黎、畲)”和汉族人民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提出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的主张,其中包括“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基本形成。随后,中共满洲省委根据《八一宣言》的内容,在东北地区联合各少数民族和一切抗日爱国力量着手于1936年1月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建立了11个军,其中有汉、满、白、朝鲜、赫哲、达斡尔、锡伯族、蒙古、鄂伦春、鄂温克等近十个民族的成员,充分展现出各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抗联中的许多将领都是少数民族,如杨靖宇(回族)、赵尚志、李兆麟、陈翰章、张兰生(满族)、周保中(白族)、金日成、李红光、李福林、许亨植(朝鲜族)等。据记载,抗联十一个军都有朝鲜族官兵,在抗联九个军中有朝鲜族志士担任军师级指挥员,其中军级4名,师级8名,共12名。[7]660其中第一军、第七军朝鲜族战士约占一半,由金日成率领的抗联第二军第三师就是以朝鲜族为骨干的抗联队伍。佳木斯以西的满族聚居区,一次就有七八十满族青年报名参军,每个军队里都有满族指战员。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中都有鄂伦春族战士,仅第六军鄂伦春族战士就有40余人,元宝、安得都是鄂伦春族战士的优秀代表。赫哲族在饶河、同江一带,建立一个群众自发抗日组织“黑枪会”,很多不甘心受日寇压迫和迫害的赫哲人纷纷加入这个组织。伪满《满洲共产匪之研究》一书中记载:“共匪(指抗日武装)活动的基础在于贫穷饥饿的农民,共匪正通过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其活动以扩大势力”;“这些民众主要是组织农民委员会、反日会等群众团体,作为共匪活动的人力、物力基础”;“共匪仍有顽强的抵抗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此”。[8]1314赫哲、达斡尔、鄂温克等东北原住少数民族也积极投入到了抗日斗争中,为抗联运送物资、掩护伤员、侦察敌情、协助渡江等,达斡尔族老船夫还为此捐躯。鸭绿江西北岸的朝鲜族和满族聚居区,农民在秋天把粮食埋在地里送信通知抗联来取,冬天背粮送上山,群众家中经常备有“抗联粮食”,等待时机送给抗联部队。

日军自1935年开始对抗日游击区展开“讨伐”,修建“集团部落”,在东北实行严密的监控,使得东北抗联的生存更加艰难。到1938年,日本已设警察署达1 233个,分驻所有2 650个,派出所1630个。[7]631日伪为了弥补警察监看的不足,又普遍推行“连坐法”来加强对东北城乡各族人民的控制。1934年公布的《暂时保甲法》,把居民按区域纳入牌、甲、保组织,一牌十家,一家、一甲有抗日“罪”,各户连坐。[9]200同年,日伪通过修建“集团部落”,将散居的群众“归屯并户”,切断群众与抗日武装的联系。伪三江、滨江、吉林、间岛(今延边及附近地区)四省和奉天、安东两省的一部分,是推广“集团部落”的重点区域,这里也是满族、朝鲜、赫哲等少数民族世居地区。据统计,1935年东北共修建“集团部落”1 172个,到1939年增至13 451个。[10]259如日寇在1937年将富锦县大屯、嘎尔当、额图、街津口一带的赫哲人集中到所谓的一、二、三部落,强迫他们放弃渔猎,从事农耕,致使很多不懂农业生产的赫哲族人缺衣少食,疫病流行,多人死亡。据有关研究,1930年我国境内的赫哲人共有1 200人,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只剩300余人,该民族濒于消亡的边缘。[11]48

1936年至1939年,东北抗联在十一个军的基础上合编为三个方面军,与此同时,伪满制定了1936年至1939年“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妄图用“大扫荡”彻底消灭抗联。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日军为了实施“治安肃正”计划,不断增兵东北,减缓了关内抗日战场的压力,也遏制了日军“北进”侵苏计划。但与此同时,抗联在反“讨伐”战斗中,部队人员伤亡严重,原有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遭到大量破坏,领导骨干也大量牺牲,其中少数民族骨干如满族的王光宇、曹国安,朝鲜族的金根、李学福等都在反“讨伐”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数字考证,在1932年至1941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抗联第一路军有名字可考阵亡的烈士506人,其中朝鲜族将士388人,占76.7%。在吉林省境内可考的烈士129人中,朝鲜族烈士有78人,占61%。1936到1937年,抗日联军与敌交战3 970余次,其中与日军交战1 890余次,大量消灭了日伪军警。1940年1月,吉东、北满和各路军代表在苏联的伯力召开了联席会议,根据部队的减员情况,决定对抗联进行重新整编,保留路军建制 ,路军以下改为支队。随着,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日寇更欲乘机一举消灭抗联。抗联的优秀指挥员杨靖宇、魏拯民等牺牲在东北抗日战场,“抗联队伍锐减到一千人左右”。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抗联部队实施战略转移,先后进入苏联远东地区,进行战略整备和训练。并再苏联境内成立了南野营和北野营,后又在两个野营的基础上组建了抗联教导旅。抗联教导旅的部分官职仍是少数民族担任的,如白族周保中为旅长,满族李兆麟为政治副旅长,朝鲜族许亨植、金策分任营级干部。抗联教导旅成立后,仍派小分队回东北进行抗日活动。1942年后,仍有世居在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居民渡江前往苏联坚持抗战,如下八岔地区有24人渡江,仅额图一地就有8户人家渡江,他们或为苏联红军侦查敌情,或与苏联红军并肩战斗。在1945年配合苏军反攻东北,为苏联红军担任翻译和引导,作出了巨大牺牲。

在东北敌占区文艺界舞台上活跃的少数民族抗战代表,他们利用文艺武器来反抗日本的侵略殖民统治。金剑啸、田贲是满族群众中在敌占区用笔宣传抗日的代表。在哈尔滨沦陷后,金剑啸通过组织创办“星星剧团”,发表长篇小说等,号召人民群众来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他在担任《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后,在进步作家罗烽、萧军、萧红、舒群等人的支持下,创办大型副刊《文艺》。通过《文艺》发表短篇小说《夏娃的四个儿子》《云姑的母亲》,以及剧本《母与子》《黄昏》,诗歌《白云飞了》《洪流》等,这些作品采取曲折隐晦的笔法,披露了日伪统治下的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启发民众奋发抗争,抵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12]71金剑啸的长诗《兴安岭风雪》歌颂了32名青年反抗日本侵略的英雄民族精神,田贲创作的抗日诗词中,喊出了非人的社会“不会再长远了,人类将要建设新地球、新的家”。回族青年麻秉钧,在党的指派下到齐齐哈尔从事反满抗日团体的组建工作。他利用教师身份联络进步青年,宣讲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号召青年人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国洪流之中。他曾编写歌谣,在齐齐哈尔回族中传唱,“早上窝窝头,晚上小米粥,过年过节吃不上几口肉,穿的不遮体,劳动当马牛,穷人能够何时熬出头”。[13]78吉林的关鹤童,是锡伯族中优秀共产党员和著名文艺工作者。抗战中,他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三五九旅工作,创作了《东北健儿》等多首抗日救亡歌曲,鼓舞各族人民参加抗战,产生了很大影响。[14]126

十四年的东北抗战,无数少数民族官兵威武不屈血洒疆场,后方的少数民众群众毁家纾难拥军支前,汇成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铁流,他们为全面抗战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

三、少数民族同胞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意义及启示

(一)东北抗战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和凝聚力。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也是在党的正确民族政策的推动下,汉族同众多少数民族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共同抵御日寇野蛮侵略的过程。1937年8月,党中央向东北各民族发出号召:“在民族自决,民族独立,共同抗日的口号之下,组织与武装全体韩民、蒙民、回民参加抗战。”[14]142党领导建立的东北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对于东北抗战取得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东北抗联中,流传着“格尼河畔结金兰”的故事。在1941年7月,抗联三路军在支队长王明贵的率领下,进入到大兴安岭诺敏河流域,这里居住着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众多东北少数民族。为了联合少数民族共同抗日,王明贵要求部队要遵守党的政策,不准动群众的一针一线。王明贵向少数民族头领盖山介绍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了日本人利用少数民族打抗联的阴谋。经过王明贵的介绍,盖山主动提出与王明贵结为异姓兄弟,并发下了誓言:“我们结拜抗日救国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上刀山下火海,不打倒日本侵略者心不甘!”在盖山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下,三支队在大兴安岭站稳了脚跟,还把缴获敌人的物资分配给少数民族兄弟,抗联部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愈发密切。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抗战需要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如直接参加东北抗日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组织抗日救亡群众团体,积极呼吁和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有组织募捐、慰问活动,支援和激励抗战前线战士。各少数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积极投入抗战洪流中,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富于革命斗争的传统,铸就了东北抗联精神,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东北抗战粉粹了日本企图制造民族分裂的阴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

我国的少数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征。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定居在祖国的边疆,一直以来都肩守着守卫国门的重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否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存在将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都称为“宗族”,大力推行大汉族主义的强迫同化政策。国民政府当局的民族政策加深了国内民族之间的矛盾,不少民族分裂分子和出卖国家利益的汉奸趁机兴风作浪。日军侵占东北后,正是利用国内的这些隔阂和矛盾,勾结民族分裂分子和汉奸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的傀儡政权。日伪在东北改置行政区划后,强迫达斡尔人迁到偽兴安东省居住,还散布挑拨民族矛盾的谣言,如不搬迁“就会给汉族灭种”来威胁。早已认清了日伪反动面目的达斡尔人民,不相信这些鬼话,坚决拒绝迁居。达斡尔族的上层人物,如凌升曾公开反对执行日寇的侵略方针,凌升在会议上反对开拓团侵占东北农民的土地,反对日本人担任“满洲国”官员和日语文为“满洲国”通行语文等言论,日本人逮捕了凌升和他的亲信,并被加以“通苏通蒙”“反满抗日”罪处死。正是东北土地上的这些少数民族爱国人士的反满抗日活动,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分裂中华民族的阴谋,“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各民族内部必须团结起来并获得其他民族人民的支援,如果孤军奋战,则势单力薄,难以取胜。”[15]这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理和经验。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组建,抗联的队伍就是由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构成的,少数民族将领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朝鲜族女战士许成淑,与敌作战是,高呼:“为牺牲的战友和父老兄弟报仇!让强盗们尝尝复仇的子弹吧!”她为战友鼓舞士气,顽强拼杀,后来在掩护部队转移中壮烈牺牲。[4]280八女投江的故事,广为传颂,其中有两位都是朝鲜族的女战士。面对着敌人的凶狠和残暴,东北大地上的英雄儿女用鲜血捍卫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为保卫边疆献出了生命,表现出了中国人不畏强权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也逐步形成了汉族人民离不开少数民族人民,少数民族人民离不开汉族人民,各民族相互团结融合的关系,也为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建立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三)东北人民团结御侮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东北地区的抗战是全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的战争结束地。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党领导的东北抗联以转战白山黑水之间长达有六年之久。散居在东北大地的各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同胞一道,奋力反抗,并肩战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少数民族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参加抗战人数之多,地域之广,斗争之深入,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速胜中国企图吞并亚洲的野心,东北地区各民族的抗战也获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支持。

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6]416

东北抗战遏制了日军企图“北上”夹击苏联的战略企图。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企图以中国内蒙古和东北为后方基地,“北进”苏联,以配合德国的军事进攻。由于苏联在军事上做好了对日作战的准备,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经常出没于白山黑水间,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使日军疲于奔命,伤亡惨重。在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的张鼓峰和诺门罕战役中,抗联一路军一部分主力在延边地区进攻日军,1939年6月至9月间,袭击日军109次,交战袭击总计138次,[17]87使日军腹背受敌。共产国际曾评价道,“满洲的游击战起了重大的作用,致使日本法西斯军阀至今不敢发动反苏的反革命战争。”《日本外交史》这本书写道:“由于满洲人民的反满抗日斗争,最尖锐地矛盾暴露出来了……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备对苏战略体制,始终未能得到进展。”[18]601602正因少数民族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英勇表现,1936年以后,抗日联军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能坚持抗日,成功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从1931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抗联先后歼灭了14万多日伪军。从1937年至1939年三年中,抗联出动的次数为1938年13 110次,1939年为6 547次,1940年为3 667次,牵制侵华日军的比例达到了30%。至抗战结束时,东北抗战共歼灭日军17.2万余人,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东北抗战作为一场进步与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得到了东北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对东北少数民族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少数民族走向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战场上的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给予了我们深刻启示。一是正确的民族政策是东北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党领导的东北地区抗战,是建立在东北各民族组成的抗日统一战线基础上的,是联合东北各族人民群众的抗战。正是党在东北最早发出了抗战的冲锋号,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符合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才激发了他们的抗战热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是全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二是培育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中宝贵的财富。十四年的东北抗日斗争,抗联将士们用献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东北抗联精神: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凝聚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传承和弘扬。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树立“四个自信”理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是激励和鼓舞着人民不懈进取中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三是坚持民族团结是国家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少数民族在东北的抗日斗争中建立的功勋,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和团结精神得到全面升华。他们不仅争取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自由,也使少数民族群众获得了应有的政治地位,稳定了祖国的边疆和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历史实践证明:只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才能有力量保家卫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4]291边疆安宁,则国家昌盛,是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力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諧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长期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东北抗战胜利是世居在白山黑水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群众用献血和生命追求民族复兴的壮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坚定全党同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聚精会神地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人类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手中实现。

[參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满族简史编写组.满族简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李资源.壮丽华章——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

[5]张泓.东北抗日义勇军辽宁卷(下)[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6]陈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问题(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7]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1840—1949)[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8]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姜念东.伪满洲国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10]蒋颂贤.近代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11]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2]王希亮.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

[13]何志军.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抗日救亡斗争[J].理论观察.2012(6)

[14]郑喜淑,王慧.少数民族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

[15]陈国裕,祁若雄.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吉林省档案馆.东北抗日运动概况[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18]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9]张磊.东北抗联教导旅在抗战后期斗争中的作用及历史贡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721.

[责任编辑]王立国

On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Northeast People 's AntiJapanese

ZHANG Lei1,2,PAN Feifei2

(1.Party History and Party Building Teaching and Reaearch Center ,Party School of CPC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Harbin,Heilongjiang,150080,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Amalgamated Army, Mudanjiang,Heilongjiang,157011,China)

Abstract:Northeast AntiJapanese War is the magnificent chapter in the whole nation fourteen year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 northeast minority compatrio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nation AntiJapanese War. In Baishan and Heishui, The Antijapanese struggle between the mass of the minority people in northeast firm response great calls for "resistance" .The whole n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driven by the antijapan war.their activities actively, ethnic minority compatriots, no matter in the front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or on the home front, have made great historic contribution to the victory of the war. Minority compatriots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northeast Antijapanese struggle history of comb, reveals the minority compatriots play a huge role in northeast AntiJapanese War experience and revelation, helps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unite,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s conducive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a dream".

Keywords: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War; Northeast AntiUnion; historical merit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