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设计在儿童药品包装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7-05-30邱婉欣唐倩戴诗意王晶金玉洁
邱婉欣 唐倩 戴诗意 王晶 金玉洁
摘 要:障碍设计“违背”无障碍设计概念而存在,但更加凸显了人性化、安全性等以人为本的设计意义,障碍设计的应用在一定的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家的生活。本文从不同成长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提出一些设计思想,利用这些小机关、小障碍为增强儿童药品的安全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儿童心理;药品;包装;障碍设计
引言
2014年6月2日上午,大连瓦房店一名6岁男童在家玩耍时,不慎误食了降压药,医院全力抢救却未能挽救男童的性命。这起事件过去不久,6月9日,大连市一名26个月大的男孩明明(化名)在家中误食了姥姥的多种药物后,致其晕倒。据明明的母亲介绍,孩子年纪小,对于药箱里五颜六色的药物感到好奇,很有可能是当成糖果给吃了。据了解,这些药都是明明姥姥降血压和医治心脑血管用的。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我国药品市场中,几乎95%以上的药品包装不具备儿童保护的功能。其安全提示一般只简单地体现在药品说明书中。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儿童安全包装设计的发展缓慢,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台过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内也无明确的儿童安全包装规范。因此,要保护儿童的安全,除了在立法上规范药品外,还需要对药品在设计上融入一些安全因素,杜绝与减少儿童接触包装内装药物的机会,同时在开启方式上设置一定的障碍,减少儿童误食现象。
1药品障碍设计的概念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包装设计开始追寻全新的无障碍设计理念,而与之相对应的障碍设计概念也慢慢进入包装设计师们研究的范畴。障碍设计通常是在安全性的角度切入,同时在不影响本质情况下融入所需要的“障碍”。包装设计中的障碍往往设置在功能、结构、色彩、材质上,这些并不会改变内容物的本质。对待不同性质的内容物,设计不同的“障碍”,提高开启装置的复杂性,外观上使用警示的颜色等等。针对不同的人群,通过改变不同的因素,合理的设计来解决这些难题。相对于“无障碍”设计思想所主张的“人性化”,障碍的存在也可以认为是提高人性化设计的更高境界。因为障碍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在使用产品包装操作中可能带来不便利,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其障碍设计的方法更加复杂多变,以牺牲便利来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2儿童的特点与障碍设计要素
药物安全包装设计应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儿童每个阶段的心理意识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充分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设计出有效的障碍包装。我国心理学家对儿童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婴儿期(0-2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对于有可能出现药物误食的婴儿期与幼儿期,其各阶段的特征如下表1所示。
3儿童药品包装障碍设计方法
3.1特殊的装潢设计转移儿童注意力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阶段是对外界的认知是发展最迅速的时候,而视觉刺激则是最为直接地吸引儿童探知的一种认知行为,如果我们能在包装设计中使用一些色彩、图案等减少对儿童的吸引力或者使其产生恐惧,从而远离该物体,则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
色彩是包装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重要组成,而儿童的颜色视觉感知更为灵敏,他们偏爱红、橙、黄等暖色调,纯净的色彩包装,简洁的图案,引发孩子们的好奇,那么为了避免儿童对药品包装产生兴趣我们可以在医药包装使用大量的冷色调。另外图案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因素,用警示的图案加以警告(如图1所示),用可怕的图案使儿童产生恐惧,从而远离不敢接触,这样也可以降低危险的发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在嗅觉上来设置“障碍”,孩子们喜欢香香甜甜的味道,看到像糖果的药片所以打开来吃,如果药品外包装上添加一些特殊的气味,比如一些中草药气味或水医院消毒的气味,当孩子拿起药时对气味产生抗拒,能够有效避免误食。
3.2特殊的结构设计降低儿童开启风险
美国曾做过一组实验,测试小孩开启有障碍设计的安全包装的技能,测试的项目包括抓取的力量、压的力量、扭转的力量、掐捏的力量及咬合的力量。该测试结果表明,儿童的思考能力较为单一,模仿大人的动作,或撕或扯或扭转,力气不大且用力不均匀,开启前不会观察和思考,有时候对产品包装只是一种好奇,新鲜感,当尝试一遍或者几遍没有成功时,便会失去耐心从而放弃。
根据实验结果,针对小孩儿病患的明显特点,为避免儿童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就自行打开OTC药品包装而导致误服某些药品,导致损害健康甚至危害到生命健康的事故发生,我们运用障碍设计来重新设计OTC药品包装的开启方式。利用儿童的新鲜感短暂保留而产生的一次性行为特点给OTC药品包装障碍设计提供了启示,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设计出需要经过两次以上,但相对又较为简便的方式開启物品,增强开启OTC药品包装的技巧性和识别性,从而起到有效防止儿童误食的作用。例如利用成人和小孩手指大小不同的特点,提取人机工程参数来设计包装盒的尺寸,在开启包装是,必须同时按压包装上跨幅较大的两点,大人能做到,小孩基本无法办到。又如图2所示,需要按压与扭转同时作用才能打开的瓶盖,这种瓶盖顺时针逆时针都无法打开,在扭转时还会发出“咔哒”的空响声,增加了开启难度,结构上增加了复杂性,还具有警示声响,是目前较为安全的药品包装。
4药品障碍包装设计案例
根据障碍设计的特点,我们尝试着设计与制作了一系列的障碍包装产品,现举两个设计实例。
4.1案例一
针对儿童力量小的特点,采用水性笔的盖帽和笔身能相互扣住的特点,在瓶口处设计成向外的螺纹,用磨砂纹理增强瓶口阻力,瓶盖设计成向外延伸的方式,方便拔取或按压时向外或向外用力,瓶盖周身设计了与瓶盖垂直的线条,加强拧紧时的阻力(图3)。
4.2案例二
在结构设计上以简单不易打开为目标,采用儿童喜欢的水彩笔为侧重点进行了联想,结合日常生活中新买的洗洁精,在第一次打开时必须向反方向旋转再转回来的结构方式开展障碍设计(图4)。
选用水彩笔的形状,在内部设计一个卡扣,在关键部位的完善上,开启方式为旋转螺旋纹,当紧按住凸点时会自动受力自动缩进,当顺滑下来是凸点就会卡住,在不摁住外圈的情况下无法打开(图5)。
5结语
障碍设计“违背”无障碍设计概念而存在,但更加凸显了人性化、安全性等以人为本的设计意义。障碍设计的应用在一定的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家的生活。相比于国外障碍设计的普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应用并不多,障碍设计和专利也有很多,但应用到实际的却很少,我们不仅需要提出设计更实用的方式,同时也应该在立法层面上约束企业,提高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从不同成长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提出一些设计思想,利用这些小机关小障碍为增强儿童药品的安全性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小梅.儿童食品安全包装研究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南昌大学,2009.
[2]熊晨.基于障碍设计的儿童包装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南昌大学,2010.
[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3).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艺术设计类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XJK015QZY002)。
2016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障碍设计在儿童药品包装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876)。2016年长沙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