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型基础训练与空间意识

2017-05-30刘秋梦

工业设计 2017年4期

刘秋梦

摘 要:本文通过造型训练中几个基础要素来展现造型与空间意识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比较。叙述了在造型基础训练中的空间意识表现技法问题,也就是围绕自然物象、造型空间、心理空间之间的关联寻找规律变化。

造型基础的训练离不开物象、光源,物象存在于我们的三维立体空间之中,而我们的造型基础训练有三维的雕塑造型训练、立体构成训练,也有画面上的二维的架上绘画、艺术设计等造型基础训练。无论哪种维度的训练,离不开空间的审美训练。

空间的审美,又有几个要素的分支,第一个要素是构图空间的审美,第二要素是线条空间的审美,第三要素是明暗空间的审美,第四要素是色彩空间的审美。

关键词:造型空间;自然物象空间;心象空间

1造型基础训练与空间意识的关系

造型基础训练在艺术与艺术设计表现领域中范围广泛,有二维的架上绘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水彩、水粉等绘画艺术,也有艺术设计中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也有三维、四维空间中的立体艺术(如,雕塑、材料、立体构成等多种艺术形式。)

造型艺术表现与空间意识的存在密不可分,在造型基础训练中空间意识问题是首要训练的基础问题。

什么是空间?空间存在于维度中,具有长、宽、高的形式。我们的物象存在于空间中,空间表现也就成了我们在造型艺术表现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造型基础训练中也就要解决如何观察物象的自然空间,再把这种形式的空间转换成造型艺术需要的艺术空间,要学会运用这样的艺术空间,就需要解决几个造型要素与空间的关系。

2构图训练与空间意识

构图和空间意识之间的关联者是物象。

构图,什么是构图?在艺术创作中,无论是二维平面的纸上作品还是材料立体的作品都需要对作品呈现的形式进行一番构思。这就是一个初步的构图过程,构图会围绕一根隐形的主线来把我们需要的形象串联起来,是紧密型、稀疏型还是疏密结合型。这就需要我们把物象和创作意图结合起来了。构图与空间有些什么样的关联,来源于我们的构图物象的“经营位置”,这位置便是我们的空间位置。前人提到的透视法则“近大远小”,即是我们的物象本身、物象于物象之间的一种空间关系。在画面中是如何呈现这种空间变化的,首先从物象中观察到空间意识的变化方式,再把这种变化规律转换到我们的造型形象中来。

构图,你不论选择了S形状构图、A形状构图、三角形构图、H形状构图等多种构图形式的一种或者是多种,都会有一种法则围绕在这条构图的主线上,那就是“主次分明”;意味着我们的物象在形象上有大中小之分,这大中小的位置规律会受“近大远小”的空间透视变化影响。

构图的训练方法,既要观察物象的空间,还要把这种空间转换到我们的作品表达与造型艺术空间中来。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一是,架上绘画,画幅四周边缘注意留有一部分的空白空间,空白大小具体看物象来定。二是,物象之间的“主次分明”的关系,这个度的把握可以参考我们的音乐节奏五线谱中的“哆来咪发梭拉西哆”的变化规律,让物象的形象大小有变化、有层次感,又不重复;物象主要的形象最大,次要的形象就需要小一些。

3线条训练与空间意识

线条与空间之间的连接线在造型艺术中是创造物象所需要的线条要素。

线条,从古至今都被传承与更新着。两点之间的连接就出现了线条,这线条也被赋予了多种性格与情感的传达。线的种类很丰富,一是直线,给人方便、冷静、寂寞等感情表达,适用的范围要比较广,在画幅中适合远景,远景变化相对于中近景来说变化不大,不需要过于夸张;在群体物象中适合次要的物象,在单个物象中适合边缘的位置。直线有一般直线、方折直线、规则变化的直线等。二是曲线,曲线有跳跃的动感、有激情、热情、危险等多种多变的情感变化在里面。在物象构图中适合主要的物象,在群体物象中适合靠中、前的位置,单个的物象里适合于结构位置和主要突出的位置。

线条与空间的关联,呈现在线条的粗与细、直线与曲线、线条的紧与缓等变化中。尽量避免线条的单一重复,借鉴谢赫的观点“古法用笔”,让我们的线条活起来、丰富起来,在处理画面时远景、次景、边缘处适用于细线、虚线,中近景、主景、结构处适用于粗细、实线,注意线条的轻重、虚实、粗细来表现空间的前后左后关系。切忌让线条出现飘、杂、乱、柔弱,发挥线条与物象之间的联系,让每一根线条都是发自物象本身。

4明暗训练与空间意识

明暗训练与空间意识的关联者是明暗的对比。明暗是物象在进行造型艺术表达中的一种技法表现。这种表现首要的条件是光源的存在,在光源下用黑白灰的光色变化来观察、表现物象的结构与空间的变化规律。

明暗訓练中明暗对比强烈适用于主景、主要物象的结构处、中前景的位置。对比弱化则适于次景、次要物象的结构处、主要物象的边缘处、远景等位置的地方。

5色彩训练与空间意识

色彩训练与空间意识的关联者是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冷暖性。色彩训练在造型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变化,色彩有纯度变化,红、黄、蓝是三原色也称第一次色,纯度、明度都较高,在画幅中就会适用于中景、近景物象上、主要物象的固有色位置上。这三原色两两相调之后,也就是第二次调色,也叫间色,这时色相、纯度、明度都改变了,加入白色、黄色等亮色相,明度提高了,纯度降低了,这时的色相适用于物象的亮面,也就是受光面与画幅中的中、前景物象的位置;这时的色相明暗对比强烈。加入黑色明度、纯度都降低了,这时色相的色彩适用于物象的暗部(背光面)与画幅中物象的中、远景位置处;这时的色相明暗对比柔弱。把二次色与二次色或者原色相调,这就成了第三次调色,也叫“复合色”,这时的色相明度、纯度都是最低的适用于画幅中的中、远景的物象上及物象的边缘处等位置上。

色彩还有冷暖性色调的变化,暖色性,给人以温暖、幸福的情感特征,色相上的变化是以红色、橙色系列为主,在纯度、明度上无论高低纯度、明度范围都存在暖色系列。这时的暖色系列适用于固有色本是暖色系列时亮暗面皆宜,而在并非暖色系列中则适用于冷色系列中的暗部,画幅中则适用于中、前景的位置。冷色性,给人以平静、宁静、寒冷的感情特色。色相上的变化则是以蓝色和绿色为主,在纯度、明度上无论高低纯度、明度范围都存在冷色系列。冷色系列适用于固有色本是冷色系列亮暗面皆宜,画幅中则适用于中、后景的位置。

6结论

造型基础训练主要解决艺术的创作和艺术设计效果图的表现问题。相关要素的分析很丰富,包括构图、线条、块面、色彩等基础要素问题,这些要素与空间关系紧密,通过各大要素的不同变化处理来呈现空间的特征,解决艺术作品和效果图塑造时,需要较高的技法表现方法和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广滨.透视学[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2] 王伟.设计色彩[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3] 傅念屏.水彩. [M].南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单德林.设计素描 “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1.

[5] 刘曙光.速写[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杰夫·麦伦, 麦伦, 汤凯青. 美国人物速写基础教程[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