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欧洲新教育思想的影响
2017-05-30刘黎明邵子英
刘黎明 邵子英
摘要: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欧洲新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首先它影响了新教育家对新学校的选址、办学理念和特色;其次,它影响了新教育家对教育目的的构建,强调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快乐的、有个性的和自我实现的人;再次,它影響了新教育家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建构,为新教育家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促进了新教育家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发展;第四,它影响了新教育家对新教育原则和《儿童宪章》的制定,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关键词: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欧洲新教育思想;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5-0006-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5.002
在理论界,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欧洲新教育思想的关联的研究只在一些教育思想史的著作中有所涉及,但只是片言只语,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欧洲新教育思想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后者而言,无论是新学校创办的理念和特色,还是新教育目的的建构,抑或是自由教育理念的建构、新教育原则和《儿童宪章》的制定,都受到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本文就此作些学理上的探析。
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新教育思想的实践形态—新学校的影响
欧洲新教育思想的实践形态—新学校的创办,深受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校址的选择和校园环境的创设上,吸收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环境创设的理念。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自然教育家维多里诺十分重视学校环境的营造,力图使学校环境自然化,“要求学校周围有美丽的自然环境,能使学生时常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他创办的学校坐落在郊外湖滨旁,学校附近是田野和公园,环境十分优美安静。这里风景如画,既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又有广阔精致的游廊。教室的墙壁上饰满了色泽绚丽、五彩缤纷的儿童游戏壁画。他把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目的在于使儿童时时接受自然美的陶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的发展。维夫斯十分重视学校校址的选择,要求‘找一个智慧赖以产生和成长的地方。设立学校,它应该远离人烟杂沓的地方,空气要好,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1]18世纪的自然教育家卢梭虽然没有创办学校,但要求教育环境的自然化。他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从小就在风景优美、清新自然、空气新鲜,没有污染的乡村接受大自然的教育。
欧洲新教育家在学校的校址的选择上继承了自然主义教育家的做法,校址选择在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郊区。无论是巴德利在英国创办的贝达尔斯学校,还是利茨在德国创办的乡村教育之家,抑或是德摩林在法国创办的罗什学校,都座落于环境极好的郊区周围有青山、溪流、森林、绿树,风景秀丽,远离喧闹的都市。例如,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创办的“生活学校”风景秀丽,有花园,有草坪,有林荫小路,也有鸟、龟、狗、羊、猫等惹人喜爱的动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有房间和带有遮蔽的档棚的花园,儿童在这里可以自由地玩耍和休息,体验快乐。儿童虽然置身于露天生活中但又可以避免风吹日晒。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可以让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它是一个真正让儿童自己作主的“家”。在办学理念和特色上,利茨的乡村寄宿学校致力于让儿童参加美术、游戏、劳作、工艺及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巴德利的贝达尔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力图给予儿童充分自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尊重儿童的创造性冲动,倡导合作精神,促进每个儿童的身体、心智和道德的全面发展。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崇尚生活、崇尚自然,倡导自由的生活教育,把生活教育视为教育的本质,把自由看作学校生活教育的灵魂。比利时瓦斯孔塞诺的办学思想是“培养学生‘健全之性质、创造之精神、独立之气质、责任之观念。”[2]麦克米伦姐妹创办的保育学校的“办学特点是:融合欧文、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及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注重幼儿的手工教育、言语教育、感觉训练、家政活动训练及自由游戏;反对一切拘谨的形式主义教学;在郊外办学,注意采光、通风及环境的布置。”[3]尼尔的夏山学校的办学理念上反对对儿童专制、禁止、压制,反对权威对自由的束缚,实施消极自由,让儿童自然和自由地成长。与此同时,他要求儿童既要自我决定,又要承担责任;既要自律自制,即倡导“积极自由”。“在理论上,尼尔相信人性本善,儿童是能够将自我决定与自我负责统一起来的,能够把自我自由与彼此尊重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具有内在自我约束机制。据此,他放手让夏山学生个人的事情自己做主,充分尊重每个儿童的自主性和特立独行的个性。”[4] 20世纪初期,欧洲开展的“回归自然运动”等实验运动崇尚卢梭的自然主义,让儿童在乡村大自然中跋山涉水,锻炼身体,磨练毅力,培养团队精神,提升自我的生存能力。很显然,欧洲新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与卢梭等自然教育家倡导的自然和自由的教育理念的精神是相契合的,是一脉相承的。
二、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观对欧洲新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快乐的、有个性的和自我实现的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目的是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使之成为有理性、能沉思的人。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是双重的,既强调为来世的生活作准备,又强调促进儿童的智慧、德行和虔敬的充分和谐的发展。但他的教育目的的落脚点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卢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自然和自由的发展,使之成为能独立思考和判断、拥有自主和能享受当下快乐的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把教育目的指向儿童独特的潜能和内在本能的开掘和发展。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儿童内在潜能的充分和谐发展。福禄培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的内在本性得到发展,使儿童的内在的活动本能能按普遍规律得以展现。斯宾塞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快乐成长,使他们的自助和自治的能力得到发展。
受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目的观的影响,欧洲新教育家在教育目的上也十分强调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英国教育家罗素认为,教育目标是激励建设性的怀疑,培养对精神冒险的喜爱、能独立思考的人。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和思想的条理的深刻认识,以促进学生智力的自我发展。另一位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还儿童以自由,使儿童拥有充分的自由,并使其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瑞士新教育家愛伦·凯的教育目的是为儿童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使儿童能置身于其中自由活动,人格能得以自由和健全的发展。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是双重的,从生物学的视角看,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儿童潜能的自然发展;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教育目的的重心在前者。由此可见,欧洲新教育家的教育目的与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目的观是一脉相承的。
三、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自由教育的影响
欧洲新教育家的自由教育思想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紧密相联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历年重视自由教育,形成了自由教育的传统。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自由教育理念,即通过自由学科的实施,培养自由民。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人文主义为指导,建构了自由教育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家的视野中,自由教育就是能够让儿童体现自由意志,促进身心自由发展的教育。……自由教育就是让儿童通过接受人文学科的熏陶,促进他们的美德与智慧的发展,使他们变得高贵的活动。自由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身心的自由发展,把他们塑造成自由的人。”[5]“更为重要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家还对自由教育的路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活动和游戏的自由、遵循‘自然性原则等作了精辟的论述,为自由教育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5] 到了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集自由教育思想之大成,系统地论述了自由教育思想,提出自由教育的内涵是“指教育者按照儿童的意志实施的让儿童自由自在地学习和生活,成为自己主人的活动。”[6]自由教育目的是追求满意、快乐和自由的境界,使儿童的自由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不但区分了自由教育之维度—身体的自由、活动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和语言自由,而且还论述了自由教育的路径—让儿童率性行事、回归儿童的自然状态、培养活泼的儿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自由的氛围[6]。“在受卢梭自由教育概念影响和熏陶的教育家中,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爱伦·凯、蒙台梭利、罗素、尼尔……。尽管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自由教育的本质,为‘自由教育概念增添了新内容,这无疑丰富了自由教育的概念。然而,他们对‘自由教育概念核心意蕴的阐释没有越出卢梭‘自由教育概念的视野。换言之,卢梭的‘自由教育概念为后世教育家进一步探索自由教育的本质意蕴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6] 从这里不难看出,卢梭的自然和自由教育理念对欧洲新教育流派的直接影响和启示。“正是因为新教育流派的倡导者们把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与生物学的原理相结合,并且进一步发展了卢梭教育思想中的自由主义一面,因此,新教育理论又称为自由主义教育理论。”[7]
瑞士教育家爱伦·凯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建构是吸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根据儿童内在天性和感觉器官发展的自然顺序,促进儿童内在天赋力量和潜能的和谐发展,反对压制和束缚儿童的内在天性,彰显儿童的自由发展。爱伦·凯竭力倡导自由教育,让儿童不受威吓,没有体罚,没有强迫服从,而是能够在自由环境中自由游玩,以实现他们个性的自由发展。她强调教师应尊重儿童的欢悦、儿童的趣味和儿童的时间,犹如我们对成年人一样。
英国新教育家尼尔的自由教育思想也受到了卢梭的影响。首先,他论述了自由教育的涵义。他认为,自由教育就是让儿童在不影响和妨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的活动。只有自由才能使儿童尽可能地彰显他们本性中的“善”,才能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自然发展和自由发展。所谓自由发展就是使儿童在心理和情感方面不受外在外在权威的约束,自由自在地成长。当然,儿童的这种自由是有限制的,是受他内在法律的约束,不能放纵,也不能随心所欲。他对自己的事才能随心所欲,他如果愿意,可以整天游戏,也可以不上课。其次,尼尔论述了自由教育的意义。自由教育有助于增进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当儿童处在自由的氛围中,他能对自己更了解,更有意志力。因为自由能使自己的潜意识的知觉变得清晰,儿童知道其想要的东西。自由教育也有助于儿童生命情感的发展。在他看来,头脑和情感要同时发展,如果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生命就会失去活力。但如果情感能得到自由发展,头脑的自然发展也就能得以实现。他反对不自由的教育,因为它忽略了生命中的情感部分,不能使人痛快地生活。自由教育还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它可以治疗儿童的多数不良行为,使儿童享有快乐,保持内在的愉悦与平衡,对人生有知觉感。当然这种自由必须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放纵的自由或感情用事的自由。
受卢梭自由教育理念的影响,蒙台梭利积极倡导自由教育。在她看来,所谓自由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激发儿童的自由感,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和生活,使他们从各种束缚身心的障碍中解放出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使其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和天性得到自然地表现的活动。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儿童生命的自发活动,促进儿童身心自由自主地发展,彰显儿童生命活力。如何实施自由教育?蒙台梭利提出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自由原则。她认为,“自由的儿童”一般是指儿童能自由地活动,包括到公园和草坪上自由地玩耍,尽情地跑和跳,到户外自由地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遵循自由的原则,设计出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科学的教育方案。因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儿童无论是头还是耳和鼻的发育,都能达到最完美的境地。也唯有自由,才能使儿童的情感、智力和性格得到最大限度的引导和发展。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儿童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应以一种宁静的心态给予关注。对待婴儿的成长尤其要如此。因为婴儿要形成更为协调的身体比例和造就更为健全的机能,唯有得到自由的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她“主张取消各种束缚,应该让他们在‘恬静的状态下保持‘最大限度的安宁,应该让婴儿的双腿保持完全放松,让他们在躺倒时可以完全得到舒展,不要像许多人所做的那样将婴儿‘逗得上下乱动。在时机还未成熟之前,切莫不要强迫孩子走路,因为只要时机一到,他就会自己站立起来,并能自然行走。”[8]与此同时,还要让儿童享受精神上的自由,当然这不意味着对儿童精神的发展放任自流,而是引导儿童的发展,使他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他们积极有效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二是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在蒙台梭利看来,自由与纪律密切相关,自由是纪律的前提,要实现儿童的纪律,必须通过自由。因为纪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蒙台梭利眼中的纪律与传统的纪律的观念是不相同的。后者的核心是要儿童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地守纪律,其结果是儿童失去了自我,因而不能算是守纪律的人。在蒙台梭利的视野中,纪律本身具有灵活性,只有当儿童“变成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注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能把他当成是一个守纪律的人。”[9]作为教师,他要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观察者,而不是主动施加影响的观察者。这种被动性既体现在对被观察的对象—儿童的好奇心,又体现在尊重观察到的一切。对儿童的不良言行,教师既不能强行制止,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观察。教师对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积极自发行为应给予保护和尊重,不能粗暴的干涉,否则就是扼杀他们的成长。可见,这种纪律是很灵活的,它“既不容易被人理解又不容易被采纳。但里面确实包含着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自由。它与任何旧式教育那种绝对的、不容反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纪律原则完全不同。”[9]如何让儿童保持良好的纪律?蒙台梭利的观点是:“孩子的纪律必须是一种自由的表现,自由的纪律才是最有效的纪律,不要把大人的要求强加在孩子的行为上。”[9]纪律好的学校是井然有序的学校,儿童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如画画、玩字母游戏、感觉练习、算术练习、玩耍等。他们会因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感到快乐,绝不会互相干扰。三是实施独立教育。独立教育是自由教育的重要路径。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独立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之谜降临人世,正是个性的发展导致每个人做不同的事情。儿童3岁时就具有独立的意识,能够独立自由地展现自己。因此,教师要指导儿童学会独立,在独立中生存,在独立中展现自己。具体来说,就是要帮助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走路、跑跳、上下楼梯、自己穿脱衣服等。“我们必须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9]他反对习惯性地宠爱娇惯儿童,如喂儿童吃饭,帮他脱穿衣服等。这些做法实际上关闭了儿童自学的大门,阻碍了儿童的独立成长。其实,儿童与生俱来就有健全的头脑和身体,他有能力和智慧完成自己的事情。教师的责任就是辅助和教育他。四是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教师对儿童的所有观察方法的根本基础,就是遵循自由的原则,让儿童能随性表现。其前提是创设一种能让儿童自由自主地表现自我的教育环境。例如,教室与草场直接相通,儿童可以随意地自由出入;教室里布置了小鱼缸、植物盆栽和随意玩的玩具;让每个儿童拥有小橱柜,自己保管自己的东西,如牙刷、肥皂、指甲刷等。这些措施可以让儿童拥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拥有改正自己缺点的实际能力。他要求学校应成为能为儿童提供自由生活的场所,使儿童不仅享有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的自由,而且使他们在这里能找到从生理生长到机体活动的“成长与发育的最好条件”。“这些学校不仅要引入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生活质量的生理卫生学,还要在这里进行儿童服装的普及和改革,使新式服装符合整洁、简朴又宜于自由活动的要求,同时还要能使儿童学会自己穿戴。”[7]这些做法有助于使儿童从事自我训练、自我发展,形成儿童独特和复杂个性,升华自我的意识。
四、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新教育原则和《儿童宪章》的影响
在1921年召开的加莱会议上确立的新教育原则深受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其中第一、二、三条原则尤为明显。在第一条原则中,强调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实现其精神的至高境界。这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强调教育目的是开发和唤醒儿童的内在潜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是不谋而合。第二条原则是“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而只有让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自由,才能发展儿童的个性”。这一原则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材施教直接相关。第三条原则是“各种学习及真正的生活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施展的机会。应在各种手工的、智力的审美的、社会的和其他类型的活动中唤醒和发展儿童的天赋兴趣”。这条原则反映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唤醒儿童的天赋兴趣,让儿童身心自然和自由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1942年4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会议上,新教育联谊会提出并通过了著名的《儿童宪章》,它“重申一切儿童,不论性别、种族、国籍、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如何,均享有下列基本权利:如尊重人格;强调一切良好教育制度的基础是儿童的需要;拥有医疗、治疗和保健的权利;享有学习本国知识与智慧宝藏的平等机会;拥有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权利[10]。这些权利在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的自然教育理念中都有所涉及,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挥。
综上所述,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欧洲新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影响了新学校的选址、办学理念和特色,新教育家力图给予儿童充分自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尊重儿童的创造性冲动,倡导合作精神,促进每个儿童的身体、心智和道德的全面发展,这与自然主义教育家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是相似的;欧洲新教育家的教育目的与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目的观是一脉相承的,都强调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快乐的、有个性的和自我实现的人;欧洲新教育家的自由教育思想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紧密相联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历年重视自由教育,形成了自由教育的传统。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都有丰富的自由教育思想,为新教育家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促进了新教育家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发展。正因为新教育家融合了自然主义教育家自由教育思想与当时的生物学原理,因而他们的新教育理论又称为自由教育理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还影响了新教育原则的制定和《儿童宪章》的构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参考文献:
[1]刘黎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86
[2]吴明海.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14
[3]杨汉麟.外国教育实验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94
[4]吴明海.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1
[5]刘黎明.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教育思想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2016(6)
[6]刘黎明.卢梭自由教育思想探析[J].中国教育科学,2016(4)
[7]吴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36
[8]〔意〕蒙臺梭利.发现孩子[M].胡纯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38-39,79
[9]〔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全书[M].吴启桐,金海涛,编译.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2,27,75
[10]〔意〕蒙台梭利.发现孩子[M].胡纯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79
(责任编辑:蒲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