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研究

2017-05-30苗青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苗青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其内涵在于融入其他行业,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行业相加,“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高校作为思想活跃、知识密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充分的前沿阵地,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也应为最直接、最深刻的,如何把握“互联网+”形势,注重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理念,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文章从“互联网+”的具体内涵、“互联网+”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利与弊、如何开展“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供高校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23-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new media technology, modern world has entered into the Internet era. The "Internet Plus" is a new form of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whose connotation is to integrate with, not simply add to, other industries. The "Internet Plus" stands for a new economic form. University, as a front position of active thoughts, intensive knowledge and full applic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an be directly and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et Plus" era. So university educa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think about how to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Plus," and innovate the idea and methods of student management, 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This thesis expound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Internet Plu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and how to carry out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y educators.

Keywords: Internet plus; student management; Internet;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①自此,“互联网+”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的结合有助于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指只是社会创新2.0推动之下的互联网的发展及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状态,人们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进行创新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模式,是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95后”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见解独特,善于利用微信等手段发表图片、文字等,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有较强的个性、自尊心,有些同学对“面对面”的沟通甚至有排斥心理。随着学生年龄阶层、观念的变化,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在“互联网+”时代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互联网+”的具体内涵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其内涵在于融入其他行业,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行业相加,“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經济形态③。“互联网+”计划的目标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融入传统产业,提升经济生产力,实现财富的增加。从表面上来看,“互联网+”代表着联合与添加,与不同产业之间发展联合与深入的融合;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为通过将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以完成升級。互联网通过运用平等、开放、互动等性能,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互联网+”不是在传统互联网中做一些小小的提升,而将是一场全新的信息革命,主角要从一个传播的时代,转向智能感应的时代④。

在传统教育行业领域中,高校作为思想活跃、知识密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充分的前沿阵地,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也应为最直接、最深刻的,如何把握“互联网+”形势,注重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理念,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在“互联网+”大环境中成长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新常态”

在“互联网+”时代,万事万物互联,人与网络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就是青年人,尤其年轻的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新途径。互联网不仅仅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活的只是和信息的新方法,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和新机遇。

根据调查,“95后”大学生有九成使用QQ,八成使用微博,八成使用微信,大部分大学生对智能手机应用自如,平均用手机上网已超过了传统上网的时间,APP成为新媒体的代表名词,大学生的心理意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不同程度得受到了网络额新媒体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中成长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新常态”。

三、“互联网+”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利与弊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生管理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互联网+”时代带给学生管理工作的“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管理者有了更广阔、更直接的平台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交流是没有等级限制的,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自由选择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淡化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概念”。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这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学生进行辅导与交流,传播人文情怀,获得学生的信任。再次,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学生管理平台,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丰富教学、管理的形式。

然而,“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管理工作也有一些不利与挑战。首先,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形,他们的想法相对单纯,很容易被网络上的极端言论误导,不利于主流价值观在大学中的传播。其次,学生利用微信等平台发布的文字和图片,虽然部分可以展现学生的心理状态,但不能100%判断学生形成此情绪的原因和经历。再次,“互联网+”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大多局限在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不多,这样使得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生活,不容易说出心里话,从而对学生管理者深入了解学生提出更多的要求。

四、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谋划“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新平台

网络等新媒体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平台。时代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抢抓机遇,多角度谋划“互联网+”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打造网络育人平台,制定建设校园网络社区平台,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可设立专项资金开发网络建设,构建以手机APP、微信、手机报等为主要手段的高校学生管理“微阵地”,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动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教育的主导权,引导学生在正能量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五、如何开展“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者们必须勇于创新,多学习,多总结,让新媒体成为提升自我,加强与学生沟通的平台,为己所用。

首先,我们要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学生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發展,抢占“互联网+”时代教育新阵地。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打造手机客户端,打造品牌微博,打造网络骨干队伍等方式,开发一个融信息发布,生活服务,沟通交流等为一体的客户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让学生自主安排,客户端软件的服务导向和内容,让学生成为客户端的主角。此外,我们可以开办学校特色品牌微博,抢占更大的阵地,通过微博来开展主题微活动,提高关注度。

第二,我们要加强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率。通过微阵地的建设可以吸引很多师生,获得他们的关注、支持和喜爱。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利用APP、微信等提升覆盖面,发布学业信息,帮助学生创业,关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建立一支了解新媒体,懂得操作,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学生管理人员需要学会应用新媒体,在网络世界中与各种意识形态博弈,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健康、有序地进行,保证形成一支作风过硬的网络人才队伍。在思想政治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生的团队建设,实行项目运行,梯队管理,在新媒体的运用方面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创新,发挥专长,在微平台上得到锻炼。此外,学校要形成院校两级信息安全和应急管理小组,制定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不断融合,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步入“互联网”阶段,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校园管理、服务保障的深度融合,实现“互联网国關”,必须作出整体思考和规划,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校园治理,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促进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2016年,国际关系学院开始尝试“自下而上”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立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完善教育、教学基础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国关”,凸显社交化与移动互联化,在学生的课程管理、在线教学、生活服务、校园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努力将信息化建设有机融入“一流特色大学”的创建过程,让“互联网+”时代更好地为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大数据时代,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对于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⑥。

注释

①中国新闻网.李克强:制定“互联网+”计划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EB/OL].2015-03-0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05/7103116.shtml.

②马慧敏.浅谈“互联网+”视阈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高教高职研究,2016(45):146.

③曾国伟.“互联网+”代表的为一种新经济形态[EB/OL].2015-03-21.http://tech.sina.com.cn/i/2015-03-21/163710019803.shtml.

④项立刚.“互联网+”是第七次信息革命[J].环球时报,2015(3):9.

⑤马慧敏.浅谈“互联网+”视阈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高教高职研究,2016(45):146.

⑥罗希,李瑞军.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1(6):31.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