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

2017-05-30张炼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年级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张炼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了靖江市某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该校小学中年级学生存在自主学习参与度低、效率差,缺乏自主学习习惯及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年级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5-0065-06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而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独立、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达到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1]

自主学习主要具有三方面特征。第一,主动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学习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能够主导和管理自身的学习活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我要学”,其学习活动是自发的、有目的的,而非被动的、强加的。这种主动性源于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取得良好数学成绩的前提。第二,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是指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主见,不依赖于他人就可以独立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数学学习中的各种任务。第三,创造性。创造性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最高体现,是指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新颖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达到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选取的是靖江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所有学生,一共发放问卷468份,问卷全部回收,并获得有效问卷428份。在收集的有效问卷中三年级问卷有211份,四年级有217份,三四年级样本数据基本均匀。访谈对象是该校中年级的8位数学老师,访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并对该校中年级学生及数学教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观察。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调查结果分析

1.预习的主动性

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学生预习主动性较好。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预习,74.5%的学生选择课前会预习,25.5%的学生则没有课前预习习惯。教师访谈结果表明,有近九成的数学教师通常会对学生课前预习做出要求。由此能够看出,学生的课前预习已经表现出常态化的特性。

2.预习的时间分配

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学生预习时间不充足。预习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学生占57.5%,预习时间在16至30分钟之间的学生占25.2%,可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总体来说,学生的预习时间偏少。15分钟内要预习中年级数学的新课内容任务还是比较艰巨,所以学生预习过程应该比较粗略,一部分学生可能只是为了应付课堂老师的检察,大致清楚例题的解法,而对例题的算理、算法的理解并不到位,因此他们的预习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预习效果。

3.预习中对教材例题的理解

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学生对教材例题的理解程度一般。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为,自己对教材例题完全理解;超過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教材例题基本理解,符合老师提出的预习要求;余下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对例题完全没有理解。

教师访谈结果,近一半的数学老师认为,预习要达到弄懂例题基本解法的要求,还有剩下40%的老师要求学生能大致完成教材“试一试、练一练”的内容。且在访谈的8位老师中,6位老师认识学生预习的效果一般,通常对于例题的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学生知道例题的计算方法,却不知例题为何如此计算,在学生课前预习新课的前提下,教师对新课的讲解依然不能放松。

4.预习中遇到困难的处理方法

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学生遇到困难时对家长、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问卷数据显示,20.1%的学生在预习遇到困难时会查阅参考资料自行解决,而将近70%学生遇到难题会依赖家长或者教师。学生课前练习情况数据显示,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课前自主选择一些练习题进行自主练习。综合以上数据可见,当前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能动性不理想,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较强。

5.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年段的学生来说作业负担并不是很重,学生拥有较多的空余时间进行课前预习,但综合上述分析发现,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学生预习时间不充足。第二,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学生对教师及家长的依赖性较强。预习中遇到困难时,绝大部分学生会依赖教师或家长而缺乏自主安排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第三,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中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不明显。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调查结果分析

1.课堂自主学习环节的参与情况

通过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的分析,笔者发现,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

(1)课堂自主学习环节的发言与提问情况。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发言与提问的主动性不强。问卷题目“在数学课的自主学习环节,你会主动像同伴交流你的观点看法并进行提问吗”的数据显示,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经常主动提问与发言的比例为24.1%,有时主动发言与提问的占45.6%,很少主动发言与提问及从不主动发言与提问所占比例为30.3%。教师访谈数据显示,有6位老师认为,在课堂小组讨论环节发言学生的比例只达到31%到50%,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自己班级的学生发言情况不佳。综合学生问卷及教师问卷数据发现,一半学生在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不会主动提问、发言,一方面,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低;另一方面,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

(2)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的思维情况。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不强。关于“在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你会对所学内容有自己的想法或创新之处吗”,只有8.6%的学生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中会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之处,21.5%的学生经常有想法和创新之处,偶尔会及不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69.8%。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中要有创新之处确实较难。[2] 如果学生拥有较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课前课后多下功夫,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想法。

2.课堂自主学习环节的管理情况

(1)课堂自主学习环节数学笔记完成情况。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课堂笔记完成情况较好。通常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会对学生数学课堂笔记提出一定要求,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完成数学课堂笔记。(2)课堂自主学习环节倾听情况。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课堂倾听效果一般。“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当同伴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你会怎样”,24.1%的学生会做到全程仔细认真听,45.6%的学生选择挑重要的内容听,20.3%的学生有时会在别人发表观点时谈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10%的学生会做自己的事情。倾听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之一。[3] 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待提高。

3.课堂自主学习环节的时间安排情况

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充分。教师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他们认为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毫无束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一般都会预留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小组自主学习环节中,不会将时间完全用于自主学习。小学中年级的数学题目解题方式多样,在3至5分钟时间里把一节课的重难点琢磨清楚存在很大的困难。[4]

4.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的指导情况

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不到位。课堂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不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有的教师会在这个时间准备下一环节的内容;有的教师只是发挥巡视作用,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并不关心。关于“若学生在小组课堂自主学习环节(诸如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这时你通常比较关心什么”,6位老师表示会关注小组讨论的气氛,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只有2位老师会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或者学生是否出现了新问题。而在小组交流汇报时,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成绩优异同学的发言,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忽略他们的交流情况。

5.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是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上述分析表明,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主要表现为发言、提问的积极性不强。第二,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强,较难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创新的观点。第三,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课堂倾听效果一般。在课堂小组讨论探究中,近三分之一學生习惯于开小差、做自己的事情等。第四,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足。教师预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偏少,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最后,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对中年级学生的指导不到位。教师偏重于对讨论气氛的关注,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细节无法准确把握。

(三)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调查结果分析

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主动独立性良好。学生问卷结果表明,64.5%的学生能够自己独立主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有20.1%的学生需要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向同学请教及通常完成不了的占14.4%。

2.课后反思情况

在课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中年级学生课后反思效果不佳。学生问卷数据表明,只有52.1%的学生会认真保存课堂笔记和考过的试卷,不会保存的占47.9%而对于保存下的笔记及试卷,如果老师不做要求,不会主动反思的学生的比例(60.1%)远超过会主动反思的学生的比例(39.9%)。

3.课后自主学习方法选择的情况

在课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中年级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方法单一。关于“通常情况,你对于每天的数学作业都会怎么做”,大多数学生对于老师批改后的作业只选择认真改正,只有少部分的同学选择整理错题、自我归纳知识点。这恰好说明了学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而关于“对测验或考试反思过后,你会怎么做”,大部分学生只会向老师或同学了解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在简答题“为提高你的数学自主学习效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的回答单一,通常都是好好学习、课堂认真听讲这些答案。这也反映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单一。部分老师表示,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不会要求他们主动整理错题,只要平时作业中错误纠正后弄明白就行,间接说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教授。

4.课后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学生知识的获取不能单单依赖于课堂教师的教授,课后的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综合上述分析发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效果不佳,多数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习惯。第二,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单一。

综合以上对于靖江市某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前、课堂及课后的自主学习现状的分析,可见当前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的参与度低。第二,小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较低、效果较差。第三,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第四,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足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一群孩子,有较明显的向师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数学教师及家长经常会要求他们预习并告知预习的好处,所以在课前学习中,学生总能够做到主动预习,但学生在预习过程并没有真正体会到预习带来的实际效果,有时只是为了应付了家长及老师的检查。还有部分学生认为,预习的内容反正是老师课堂要讲授的,预习过程中弄没弄明白没有关系。存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学生就会缺乏对预习的重视,往往没有花费充足的时间与足够的精力预习,因此,也难以取得理想的预习效果。此外,课业负担重也会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预习。

2.缺乏对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能力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无法把握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他们对预习内容的认识往往是粗略的。有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为,只要会列出例题算式、知道例题的解法就弄明白新课的内容,其实真正理解數学例题中的算理、算法,对于例题能够举一反三才算达到最高的预习效果。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对课堂自主学习时间及方式安排不当

小学数学课堂时间有限,很多老师表示,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显得有些吃力,所以通常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会因时间少而存在一定的表面化成分。方式通常是前后桌的四位学生进行课堂自主学习,但每次讨论交流都是固定几个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部分学生经常口若悬河,往往一人就能够占据大半的时间,导致小组内其他诸如性格内向或者没有自己观点的学生就没有了表达交流的机会。

2.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指导不到位

有些教师没有从深层次角度去认识自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意义,对于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缺乏对学生的相关指导,学生就体会不到自主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自然就会缺乏对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时,有些学生遇到困难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但由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通常忙于处理自己的事情,从而忽略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教师属于严厉型,使得很多学生畏惧老师的权威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失当,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对中年段数学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小学数学教师通常有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但却难以付诸实践。教师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没有真正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教师有时为了得出一个结论通常会急于求成、包办代替学生思维。如果学生出现思维上的偏差,通常会强制性加以扭转学生,使得学生对自主学习失去兴趣。

(三)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工作繁忙,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据访谈了解,教师们现在普遍感觉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有大量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任务,另外,还要经常迎接各级领导的检查以及向各地同行学习的任务。由于身边的各种竞争压力,老师比较重视学生的分数,通常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学习环节中。并且老师们常常认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低年级就已经养成,到了中年级最大的任务就是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常常会忽略这些不紧急而且看起来也不重要的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工作。

2.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不能生活化

在实习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身旁的同学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自己完成不了;还有学生反映数学学习毫无用处,数学作业内容脱离实际。访谈得知,教师通常是按照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布置作业的,并规定全班同学在某一时间点上交作业。这种方法未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得成绩好的同学的得不到更好的锻炼,成绩差的学生无法完成家庭作业,从而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3.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由于懒惰、认识及教师的监督管理不到位。[5]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2.9%的学生总是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数学课堂笔记,剩下的13.8%的学生不会按老师的要求完成笔记,20.1%的学生偶尔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数学笔记,33.2%的学生经常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笔记。有些同学对于老师提出的记录课堂数学笔记的要求发自内心就抵触,认为教材上都有这些内容,我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精力来记录呢?对于练一练、试一试的内容,总觉得只要认真听老师讲完题目就可以不对习题进行整理加工,因此,也不舍得付出相应的劳动,无法较好的管理自己的课堂行为。

三、建议

(一)教师方面

1.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清楚自己要干什么。[6] 教会预习、作业时间合理分配的方法。提醒学生课堂做好数学笔记、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反思,等等。不但要鼓励学生去提炼、借鉴各种学习方法,而且要使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鉴别出真正利于自己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授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检查,找出那些在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引导改正。[7]

2.树立正确的主体观,把数学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要包办代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不要立即给予提示,给予学生充足的耐心与爱心;对于班里某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要充分的相信他们,多给予他们上台发言的机会;对于经常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教师可在班里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表扬,将他们作为班级里其他同学的榜样。

3.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生活化

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平时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适当布置一些“聪明题”“拔高题”等等,而对于数学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能完成一些基础题即可。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交作业的时间由原来的某个时间点变为某一段时间,同时,教师作业的检查方式及评判标准可做进一步的优化。

作业内容要做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学生才会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自主学习的动机才会增强。

4.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困难,克服数学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

许多中年段的小学生多次遇到数学学习障碍后学生就会失去数学学习的趣,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阅历不足,缺乏处理困难在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无助感。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愿意公开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学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主动的去关心帮助这些学生。

要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困难的思想障碍,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指导,这是每个老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可以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快乐,避免过多的失败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教师需要在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交流的过程中找出学生自主学习存在障碍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克服困难的心态,培养数学学习信心。

(二)学生方面

1.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念

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不是主动的,通常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合理的安排,过分的依赖于老师家长的监督,不能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念,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获得成绩的进步后就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

2.学会观察生活,学会体验数学的用处

平时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认识和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要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多种兴趣,将生活中的事物应用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自主学习才可以事半功倍。

3.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加强自我监管,及时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在班级里寻找一位或几位优秀同学作为榜样,时刻向这些同学学习;亦可找寻一位或几位数学成绩相当的同学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在竞争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自我监督以获得自身的进步。在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环节要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要客观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现有认知水平,确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近期目标,这样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283-284.

[3] 支启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创新教育,2013(17):64.

[4] 陈容清,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邵晓雯.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6] 王苏妹.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03.

[7] 蒋艳.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小学高年级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4.

Abstract: The article, wit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grade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t reveals several findings, which show that the students have low participation and poor efficiency and they lack self-regulated learning habit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ethods and so on. Then it analyses the main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iddle grade

責任编辑 赵文清

猜你喜欢

中年级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